财政论文栏目提供最新财政论文格式、财政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财税政策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效应分析——基于区域异质性视角

日期:2021年08月15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638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08071936234617 论文字数:33266 所属栏目:财政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相关标签:财政论文

本文是一篇财政论文研究,通过前文梳理我国财政政策,文件中提及次数最多的是支持文化产业财政专项资金,但目前,对比其他产业的专项扶持资金,文化产业的财政专项资金还存在规模小和支持力度弱和覆盖范围面窄的问题现状,结合本文对文化产业区域异质性的研究,政策调整应扩大专项资金的规模,并根据区域差异调整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方向。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在国际上文化产业被公认为后时代的“朝阳产业”。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以文化价值观为主要构成的文化软实力成为影响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越来愈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与繁荣。国家“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下称“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入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具体要求要进一步开发文化市场潜力,进行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打造一批国家文化品牌,使文化产业在拉动经济发展,吸纳完善就业方面具有独特的引擎作用,争取达到在 2020 年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即当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5%)。为实现以上目标,各级政府根据本地区文化产业现状制定了合理的地区发展规划,相继出台多类型支持政策,增支减税,为支持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近年来,文化产业在各国基本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文化产业以其独特的活力和持续的创造力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撑。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十三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同比增长较快,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逐渐提高,提高了将近 0.5 个百分点。如图 1.1 所示,“十三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8 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相较于 2010 年增加了 3 万亿元,占 GDP 的比重提高了 1.5 个百分点;说明我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日益增强,按照这样的增长率发展,到 2020 年可以达到预期目标。

图 1.1 2006-2018 文化产业发展规模(数据来源:文化发展统计公报)

图 1.1 2006-2018 文化产业发展规模(数据来源:文化发展统计公报)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一、文化产业及文化产业发展

最早的文化产业概念起源于 20 世纪初,由阿多诺·霍克海默(1947)提出,他认为文化产业是文化工业化发展通过产业链的延长最终形成文化产业。大卫·索斯比(2001)则更加注重文化产业的文化属性,认为文化产业本质是传递文化。文化商品的价值贾斯廷·奥康纳(2011)认为文化价值决定文化商品这与麦耶斯考夫(1993)提出的文化产业资本论相似。而日本学者上野信山(2003)则根据日本成熟的文化产业扩大了文化产业范围,将范围扩大至经营文化相关活动的行业。至此,文化产业的概念扩大至文化服务业。斯图亚特·坎宁安(2008)将研究视角放在文化创意产业并在概念上加以区分,文化创意产业是在文化创造力为核心的一种新兴产业。约翰·费斯克(1989)和布迪厄(1992)则分别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文化产业和在资本的角度论述文化产业。总之,国外学者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的视角对文化产业进行阐述,这对我们探寻文化产业的内部结构和产业特征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交流,学术界逐渐认识到了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学者开始研究文化产业,通过研究文化产业基本理论和发展途径后,学者对文化产业的定义进行概括和总结,王颖等(2012)以认为文化是一种精神产品,这种精神产品在在进入市场后可以提供商品和劳务,从而发展成为文化产业。陈立旭(2004)站在产业群的角度将文化产业概括为生产和经营文化产品的企业群。文化企业在微观上是以获得利润为目的,满足市场上的文化需求。当前学者对我国文化产业研究集中于其公益性和经营性属性。综上可知,国内学者在定义文化产业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的研究文化产业在市场上的运行机制以及社会属性。通过总结国内外学者对文化产业内涵和属性的定义,有助于我们了解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对财税政策影响文化产业发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


第二章  财税政策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文化及相关产业和财税政策概念界定

一、文化产业

(一)文化产业含义

对于文化产业的含义一直没有确切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根据研究领域和角度给予文化产业不同的含义。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迅速,文化产业的种类和形式不断更新。其次是文化市场的多元化导致文化服务和产品更新换代加快。最后是因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愈加紧密,文化产业的边界模糊。因此,本文对文化产业定义时将参考国家公布的相关文件以及前人研究的基础。

我国将文化产业及服务划拨为第三产业,并将其定义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它主要通过企业运作使得这一部分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转换为市场商业价值,并同时以文化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过程来实现文化的社会传播。这一定义概括了文化产业的两个基本属性即文化性和产业性。

(二)文化产业范围的界定

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中将文化产业定义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国家统计局将文化产业划分成文化产业核心层和文化相关层具体内容如表 2.1。

表 2.1 文化产业划分内容

表 2.1 文化产业划分内容

...........................


第二节  理论依据

一、公共物品理论

在市场中的商品可以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特征物品。非竞争性指在他人增加消费的同时不会增加个人使用商品的成本。比如电视节目,一人收看和多人收看他的边际成本是相同的。私人物品的属性同公共物品相反,具有排他性和消费的竞争性,如普通商品的买卖。而有些文化产品是介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如博物馆、教育等。

根据公共物品理论的分析,文化产品中不同行业可根据属性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公共文化产品,以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展览为例。非排他性表示不管展览举办者是否同意,凡在路过该文化展的人都可以进去观赏;非竞争性,指该文化展新增观展者所导致的边际成本为零。第二类是准公共文化产品,如城市图书馆,借阅图书人数的增多会增加图书馆的管理成本,但是政府无法对这种参观行为进行限制和排除。第三类是私人文化产品,以图书为例,它们既具备竞争性又具有排他性,消费者自身购买图书就会对他人购买图书造成排挤。图书电影这类文化产品可以有效通引导和供给市场,其流通要遵循市场的原则,即依据供求决定价格。文化产品的公共产品属性主要是由政府来提供的,主要包括前两种公共物品。

根据生产商不同文化产品可划分为四类。一是公共物品。这类物品多为政府生产、政府提供。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局制作,中央广播电视台提供。以鸟巢为例,鸟巢最初由政府投资建设,后期委托经济主体进行管理作为大型场馆租赁管理,经营方式以市场化为主,在需要举办国家大型的体育赛事时,国家可以免费使用场馆。这类物品多由政府生产、市场提供,准公共文化产品适用于此类产品。此外,还有大型的文化产业服务项目,由于前期投资规模大,且具有较长时间的投资回收期,这些项目在初期需要政府部门投资,在后期管理经营可开放市场引入私人资本。四是市场生产、政府提供,即文化产品或服务的生产通过市场来进行,然后由政府来提供。这类产品的提供主要实现方式是政府购买,政府通过要提供某种公共文化产品,就可以通过竞价招标等方式购买市场上的既成文化产品。

....................


第三章  财税政策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机制分析 ....................... 18

第一节  财税政策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机制分析 .......................... 18

一、供需与外部性分析.......................................... 18

二、收入与替代效应分析 ....................... 19

第四章  财税政策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 22

第一节  我国文化产业财税政策现状 ................................... 22

一、文化产业财税政策梳理 ............................. 22

二、我国主要财税政策评述 ............................. 25

第五章  财税政策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 36

第一节  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异质性测度 ................................. 36

一、区域异质性测度的方法与变量选取 ................................ 36

二、区域异质性测度 ......................................... 40


第五章  财税政策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异质性测度

一、区域异质性测度的方法与变量选取

(一)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根据文化经济研究院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的评价体系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将一级指标确定为供给和产出水平,能够更好的衡量产业发展效果,能否实现供需平衡以及产业发展水平。供给侧可以分为人才资本以及资源环境。而产出的衡量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创新效益和溢出效应。

1.资本要素投入

陈子华(2014)认为在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