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财政论文研究,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政府研发投入规模对于发明专利授权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非发明专利无显著影响。这表明政府作为高校创新活动的最大支持者,其投入对更具技术价值的创新产出作用效果明显,且这种创新为“实质性”创新。政府研发投入规模对专利出售合同无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由于高校机构设置缺陷、高校创新活动与市场市场需求脱钩等原因导致的。此外,在高校创新活动中,高校人力资本中科研人员质量与数量的相互关系会对政府研发投入的作用产生积极影响。第二,对于投入方式。竞争性投入对发明专利授权有显著正向影响,但非竞争性投入对其无显著影响。这表明课题制下的竞争机制有利于高校创新产出;可能是由于“重竞争性投入,轻非竞争性投入”的结构性缺陷、间接成本补偿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使得非竞争性投入的保障性作用不能很好发挥。第三,对于投入活动类型。基础研究投入、应用研究投入皆对发明专利授权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后者作用效果更加明显。这可能是由于两种活动投入的作用时间存在差异,也可能是由于我国的投入活动类型存在“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的结构性缺陷,而使得基础研究的源头动力作用不能很好发挥。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这种发展为如今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这种发展总体来说是以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低水平发展(张来武,2013)。根据迈克尔·波特定义的经济发展阶段,我国目前仍处于以生产要素与投资推动经济发展的阶段。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走创新驱动发展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
根据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皆为创新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主体。其中,高校创新活动所创造的知识对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和广泛的影响(Jaffe,1989)。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地位和功能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李光,1999)。而在对高校创新活动的支持中,政府研发投入始终是最不可或缺的。目前,我国政府研发投入占高校研发投入的比例已经稳定在 60%以上,且仍有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
我国政府对高校创新活动的资助体系为国务院—部委—学校—研究者四级,其中部委包括了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席酉民,2014)。2001 年课题制确立后,根据投入方式,政府研发投入可分为竞争性投入与非竞争性投入。此外,创新活动根据研究内容可分为基础研究活动、应用研究活动与试验发展活动三类。高校的创新活动主要为前两者,由此根据创新活动类型,政府研发投入可主要分为基础研究投入与应用研究投入。
因此,论文认为,要进一步研究我国政府研发投入对高校创新产出的影响,应从投入规模与结构两个角度展开分析:政府研发投入规模对高校创新产出是否有显著影响?对不同学术价值、技术价值、市场价值的创新产出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别?包括投入方式、投入活动类型的政府研发投入结构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又是什么?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第一方面是创新理论,该内容是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其衍生的新古典学派、新熊彼特学派、制度创新学派和国家创新系统学派四大学派。第二方面是政府研发投入对高校创新活动的影响,其中包括政府资助体系与投入结构的理论研究、政府研发投入规模对创新产出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其四大衍生学派
1912 年,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定义了“创新”的概念。他认为,创新不仅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更是将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并对经济社会产生影响。由此他指出,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的内在因素。换句话说,熊彼特的创新是指技术创新,强调将新的技术发明用于生产活动并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张磊、王淼,2008)。
至今,熊彼特创新理论已经形成新古典学派、新熊彼特学派、制度创新学派和国家创新系统学派四大衍生学(彭靖里、邓艺等,2006)。第一,新古典学派认为创新产出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而容易造成创新活动的市场失灵,因此他们强调政府在创新活动中的干预作用,其代表人物为索洛(S.C.Solow)。第二,制度创新学派侧重于创新环境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其主张由于创新活动中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是存在差距的,因此保证个人收益的制度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其中制度包括组织或管理形式、产权制度等。其代表人物为兰斯·戴维斯(LanceE.Davis)与道格拉斯·诺斯(D.North)等。第四,国家创新系统学派认为创新不仅仅是企业或者企业家的功劳,而是由整个国家系统推动的。国家创新系统的主体包括了了企业、政府、大学、研究机构等,国家确立创新制度以及创新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推动技术创新。其代表人物为克里斯托弗·弗里曼(Christopher Freeman)、理查德·纳尔逊(Richard.R.Nelson)等。
............................
第二章 高校创新活动的描述性分析
第一节 高校创新产出
高校的创新产出主要以知识技术类为主,其中包括了学术论文、课题、专利等。学术论文是创新活动的最初产出,更具有学术价值。但我国期刊质量参差不齐,相较而言,国外学术刊物的质量与影响力总体更优①。因此,将其作为创新产出的衡量指标之一。
专利是指经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认可的发明创造。专利特别是授权专利与技术进步有密切联系而更具有技术价值。在我国,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外观设计专利。其中,发明专利指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提出的新技术方案;实用新型专利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新方案;外观设计专利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等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用于工业的新设计。通常认为,发明专利在新颖性、创造性等方面要优于非发明专利而技术价值更高。
专利出售是指高校或者科研人员将专利转让给他人的一种行为,是高校创新产出的市场化。其中专利出售合同表示市场对专利的初步兴趣与意向,反应了技术一定的市场价值。
综上,论文选取国外学术刊物、发明专利授权、非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出售合同四个创新产出衡量指标。
图 2-1 为 2004 年-2016 年四个指标变化趋势图。由图可知,四个指标的数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存在差异。首先,对于国外学术刊物。其在总量上远远超过专利授权与专利出售合同,这表示高校创新产出主要以论文为主。具体地,2004 年国外学术刊物为 55929 篇,2016 年为 343999 篇,总增幅超过 5 倍,年平均增幅为 16.53%。
..........................
第二节 政府对高校研发投入
由上文可知,在高校研发投入中,政府研发投入占主要地位。我国政府对高校创新活动资助体系为国务院—部委—学校—研究者四级体制,属于包含国家意志的分散型。本小节将同样从规模和结构两个角度对政府研投入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进一步与高校研发投入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规模包括绝对规模与相对规模(政府研发投入与 GDP 比值),结构分析包括投入方式与投入活动类型。
一、规模分析
图 2-7 为 2004 年-2016 年政府研发投入的变化趋势图。首先,由柱形图的变化趋势可知,政府研发投入随年份增长幅度明显,2004 年投入为 172.52 亿元,2016年为 980.16 亿元,年平均增幅为 16.05%,除去通货膨胀的因素,总增幅超过 4 倍。这个增幅超过了高校研发投入绝对规模增幅。
其次,由折线图变化趋势可知,政府研发投入与 GDP 比值呈较为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2004 年-2016 年年平均占比为 0.119%,其中 2004 年占比为 0.107%,2016 年为 0.119%,年平均增幅为 2.07%。这个增幅同样超过了高校研发投入与 GDP比值的增幅。
..............................
第三章 计量分析 .................................. 20
第一节 研究假说 .............................. 20
第二节 模型设定 .................................... 23
第三节 数据与变量 ............................... 25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36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36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36
第三章 计量分析
第一节 研究假说
基于国家系统创新理论与新古典学派创新理论,论文从规模与结构两个角度,研究政府研发投入对高校创新产出的影响。结合高校创新活动现状的描述性分析,论文提出如下三个研究假说:
一、政府研发投入规模对高校创新产出的影响
1979 年,Griliches 在投入-产出框架下提出了知识生产函数,其中投入主要包括经费与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可分为质量与数量两个纬度(Chapple W,2005;Fukugawa N,2009)。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知识生产函数是一个很好地分析创新活动的模型。因此,大多数学者在研究中都应用着知识函数设定的投入变量,但在产出变量选择上却存在较多争议。由于论文以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为基础,将高校视为与企业相同的创新主体,而相较于企业,高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