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财务管理论文格式、财务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科创板研发投入对IPO抑价的影响——基于承销商声誉和跟投的调节作用

日期:2023年09月10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288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309032105443136 论文字数:35966 所属栏目:财务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本文选取了2019年至2021年科创板上市企业为样本进行研究,研究研发投入、IPO抑价和承销商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党的十九大也提出了在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创新”一词在会议中反复被提及,可见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科技创新的强国战略不是一句口号,需要落实到实践层面,使得技术创新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企业是新技术产生和落地的重要实现者,我国在配套政策上也为企业创新大开方便之门,积极为企业进行科技研发创造条件。2019年设立的科创板实行注册制,为高科技企业融资创造了条件。按照有关规定,对比其他板块的发行要求,放宽了高新技术企业关于盈利、现金流等条件的限制,上市标准也更加灵活,但是对于“科创”的要求更加严格,科创板上市企业除了需要属于符合科创板定位的行业领域外,还需要满足“科创属性”硬性要求,例如想要上市科创板的企业必须披露核心技术情况,并且阐明主营业务和核心技术的关联程度。无论是为了自身长期的发展还是短期的上市目标,科创板企业都必然会重视研发投入,增强自身的科研水平。但由于研发投入本身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难以评估性,研究者发现发现高研发投入企业往往要面临更高的IPO抑价困境,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曾江洪和马润泽,2021)[1]。

财务管理论文怎么写

IPO是企业进行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公开上市,资金在企业和投资者之间实现了流通。IPO抑价是指新股发行时确定的价格低于其真实价值的现象,通常具体表现形式为发行当日成交价远高于发行价,使得股票“炒新”一度成为一项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活动。IPO抑价难题一直困扰着国内外研究者,而我国IPO抑价水平一直居高不下,定价失衡容易使得IPO企业在新上市当天股价剧烈上升,在投资者乐观的情绪刺激下,出现短期超额收益,从一种价值失衡追涨到了股价高于股票内在价值的另一种失衡,导致长期收益疲软。归根结底,资本市场没有发挥应有的价格发现功能,企业价值的错位影响了我国股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国内外学者都对IPO抑价问题进行了各种角度的研究,对其形成提出了不同的研究假设。为了减轻IPO抑价现象,我国进行了诸多尝试,试图从制度政策上提高资源分配效率,减少新发行股票的价格波动,例如对新股首日涨幅进行限制,但潘胜文和吴川东(2020)[2]、张劲帆等(2020)[3]的研究表明收效甚微,甚至反而会起到反效果,IPO抑价率不降反升,IPO企业在市场上的融资效率反而降低了。2019年宣布实施的注册制改革是市场化改革,将定价权从政府转移到投资者手中,已经有学者对科创板IPO抑价情况进行了研究,梁鹏(2021)[4]、张宗新和吴钊颖(2021)[5]认为实施注册制虽然不能杜绝IPO抑价现象,但能显著提升新股定价效率。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本文的研究存在以下理论意义:(1)科创板企业要上市首先要满足“科创”属性,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更高,但更高的研发投入将因其自身的不确定性、难以估值性等特征进一步增加信息不对称程度,用科创板数据研究研发投入和IPO关系,高科技企业更加集中,更能针对性验证两者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更具有代表性。(2)大部分文献在进行相关研究时都是探讨承销商高声誉价值对于IPO抑价的直接影响,在不同的板块、历史阶段和发行政策下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这些文献集中于2005年至2015年间,并且也几乎没有文献研究承销商声誉、研发投入和IPO抑价的三者关系,探讨承销商声誉起到的间接作用。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深入改革的进行,声誉机制也在不断成熟,注册制改革的推进也能促使承销商更好地承担责任,在新的历史阶段在新开设的科创板对承销商声誉的作用进行检验,能对现有的理论进行“更新”扩充。(3)因科创板设立时间短,已经有的初步研究存在数据样本严重不足的问题,为了抢占热点期发表文献,在2020年末至2021年初的高峰期,部分发表文献的数据样本只有70个,由此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具有代表性,此后,随着新设板块的热度下降,相关文献发表速度减缓。因此,本文选在此时对科创板数据进行研究,发行制度已经稳定,样本数量充足,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可以在相关理论版图上补全科创板部分。(4)科创板首次实施承销商强制跟投制度,对该制度的经济后果几乎没有相关研究,本文对承销商跟投进行研究,探讨跟投比例高低对研发投入和IPO抑价之间关系的影响,能够得出券商持股被发行企业股票对IPO的影响,充实了相关理论。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研发投入和IPO抑价

严格来讲,本文所指的“研发投入”是一个统称概念。按照现行的会计原则,企业的整个无形资产开发过程分为研究和开发阶段,在此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研究支出划分为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两部分,统一归集到“研发支出”项目下。费用化支出包含所有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在利润表当期损益管理费用-研发费用项目下列示;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归入资本化部分,当开发的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时接转入资产负债表无形资产项目下,已经符合资本化条件但尚未达到预定用途的部分期末归并入资产负债表开发支出下列示。本文所指研发投入范畴更加接近于会计上“研发支出”的概念,指在一定的期间范围内费用化和资本化的研发支出总和,既覆盖了本期利润表计入期间损益部分的内容,也涵盖了资产负债表下当期发生归入无形资产和开发支出的部分。

不少学者总结发现,高研发投入会带来高信息不对称程度。Aboody和Lev(2000)[9]发现研发投入作为一项日益重要但披露甚少的生产性投入,成为了高管内部收益的潜在来源,内部人员甚至会利用有关研发预算计划变更的信息进行交易,高研发公司的投资者对内幕交易公开披露的反应明显强于非高研发公司,因此,他们得出结论研发是导致信息不对称和内部收益的主要因素,相比于没有或低研发投入的企业,密集型研发企业内幕人交易获利更多,进而影响了企业股票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Baruch等(2005)[10]认为研发投入披露情况对于投资者来说是重要的参考信息,如果披露不恰当或不充分,将对投资者的价值判断产生影响,进而导致企业价值错配,处于不同生命阶段的企业会采取不同的披露策略,处于企业生命周期前期的企业研发增长率通常较高,对于研发投入的报告会更加保守,而处于成熟期的企业,研发增长率较低,会倾向于在现行会计原则下积极报告研发投入情况,进而对资本市场投资者的决策产生影响。

2.2承销商声誉和IPO抑价

承销商是企业上市过程中必须要经过的一个环节对象,我国证券市场规定,公开发行股票必须聘请承销机构,承销商在IPO过程中承担着对企业进行上市辅导、材料审查、证券销售等工作,因而对于最终价格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承销商声誉发挥的作用因此最先被注意到,被普遍认为和IPO抑价紧密相关。承销商联通了发行企业和市场上的投资者,在这两个主体间传递信息流,起到降低信息不对称性的作用。在理想情况下,承销商结合发行企业现有资产水平、盈利情况、未来现金流等真实情况做出综合评估判断企业价值,加之对于市场行情的了解,能够平衡发行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独立公平地和各方协商出一个合理的发行价格,既不会过高导致认购动力不足发行失败,也不会过低导致发行企业资金需求无法满足,同时承销商也能赚取合理满意的佣金收入,此种情况下的发行价是和企业内在价值总体契合的。长期诚信执业的承销商通过勤勉、专业的工作成果形成一种“名牌”效应,也即声誉价值,获得发行企业和投资者的普遍信任,承销商的声誉是一种稀缺资源,发行企业更愿意聘请高声誉承销商,投资者积极认购高声誉的承销商负责销售的股票,形成三方互利的理想局面,资源配置效率相应改善。

国外有关承销商声誉的研究比较早期就开始了。在国外文献中所称的投资银行一般就是指承销商,Balvers等(1988)[20]的研究确认了投资银行声誉和IPO抑价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但是他们认为投资银行对IPO抑价产生影响的路径可能是高声誉投资银行通常能够影响企业的审计机构选择,结果是高声誉投资银行和高声誉审计机构共同出现,发挥了声誉降低IPO抑价的作用。

第三章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16

3.1理论分析··································16

3.1.1“赢者诅咒”理论··························16

3.1.2事前不确定性理论··························16

第四章研究设计································24

4.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24

4.2变量定义··························24

第五章实证结果与分析·························30

5.1描述性统计分析················30

5.2相关性分析······················30

第五章实证结果与分析

5.1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下文表5-1中可知,科创板股票上市首日收益率平均高达172.1%,经市场收益调整的首日收益率平均为171.9%,远高于询价制下市盈率管制阶段的A股市场整体均值(45%)(初可佳和张昊宇,2019)[57]。最大值为797.3%和799.9%,最小值为-16.4%和-16.9%,最大值和最小值差距较大,无论是整体IPO抑价还是波动幅度都远远高于欧美成熟市场。研发投入均值10.7%,远高于A股平均3.24%(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