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财务管理论文格式、财务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探讨

日期:2023年04月10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375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304072304272715 论文字数:45266 所属栏目:财务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赋能理论等,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影响的一般性规律,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创新、优化内部控制四条渠道正向影响企业绩效。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如今,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数字技术的相继问世,人类经济社会正步入一个以“数据”为核心特征的新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数字技术视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当前,我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尚处于起步阶段。根据调查显示,2020年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仅为11%1。许多企业只进行了数字化建设的单点试验或局部推广,不少企业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目标不明确、缺乏顶层设计等问题,面临转型困境。图1.1展示了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大型企业是我国数字经济建设的主力军,越大型的企业越能够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并较早地开始数字化转型,在这些企业中不乏一些行业中的“领军企业”,能够为转型困境中的企业作出良好的示范。

财务管理论文怎么写

1.2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研究内容与框架

本文共六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本章节首先简要地介绍了研究背景,包括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学术研究背景等,继而阐述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其次分章节梳理了文章的研究内容、介绍文章逻辑和架构。最后归纳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章,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明确了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了解绩效评价方法,并对两者关系的研究观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然后介绍三项基础理论,为后文的机理分析提供支撑。

第三章,实证分析。首先基于理论基础探讨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绩效的机理,包括两者之间关系的形成机理和渠道机制。其次构建数字化转型和企业绩效的测度指标、计量模型。最后进行实证检验,包括OLS基准回归检验以及渠道机制检验,基于实证结果为后续案例分析明确逻辑分析路线。

第四章,案例企业数字化转型介绍。简要介绍案例企业的行业发展背景和数字化转型情况,指出选取三一重工作为分析对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梳理案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历程和关键转型路径。 

第五章,案例企业绩效分析。选取可比企业数据和行业均值作为参照对象,从横向和纵向的双视角出发,对比分析三一重工转型前后绩效的变化情况,包括财务指标评价和非财务指标评价两个维度,从而对三一重工的转型方案能否驱动绩效提升作出初步的判断。再利用实证检验得出的四条渠道机制,结合企业转型举措,进一步深入地剖析数字化转型改善绩效的具体路径。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总结研究结论,并结合案例企业的成功经验,为想要取得数字化转型成效的企业提出参考性建议。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文献综述

2.1.1关于数字化转型的研究 

(1)数字化转型内涵

数字化转型是什么?至今为止实务界与学术界尚无统一的定论。从信息技术的专业角度讲,“数字化”被定义为将不同类型的信息转化为可以度量的数据,再转化为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代码的过程,而“数字技术”便是通过翻译、编码、解码等实现数字化过程的技术的集称。对于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关系,刘飞(2020)指出信息化指的是传统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数字化则突出了近几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上世纪90年代,也就是互联网出现后的不久,Morton(1991)开拓性地指出在企业内部有效地应用数字技术势必会引发企业重大组织变革。至此,理论研究开始关注数字技术创新对于企业各方面的影响。 Coile(2000)在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研究中准确地提炼出“数字化转型”一词,成为数字化转型理论研究的开端。当前,尽管许多学者试图定义和讨论数字化转型的确切概念,但理论界尚未达成共识,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了阐述。

在宏观层面上,以Majchrzak(2016)为代表的学者将数字化转型解释为应用数字技术使得各行各业乃至整个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而严子淳等(2021)从演化进程的角度解析了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第一阶段的数字化转型为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期,一大波新兴技术开始涌现;第二阶段聚焦基于数字技术的商业价值创造和产业发展;而自2015年起至今的第三阶段属于产业与数字化深度融合的高速发展期,各方正着力探索企业如何构建数字化平台与生态系统。

2.2 理论基础

2.2.1 资源基础理论

资源基础观(Resource Based View)最早由Wernerfelt(1984)在《基于资源的企业观》一文中提出。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企业是由不同类型的资源构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能够转化为企业特有的能力。Barney(1991)基于资源的特性提出了VRIN框架,即资源是有价值的(Valuable)、稀缺的(Rare)、不可模仿的(Imitability),不可替代的(Non-substitutable),指出企业占据竞争优势地位的关键在于能够拥有这类异质性资源,囊括了物力、人力在内的有形资源和诸如信息、声誉、品牌、知识、能力、组织架构等无形资源,自此一套成体系的资源基础理论正式建立。随着资源基础理论的不断发展,有学者开始关注到资源的动态获取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动态能力理论,认为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必须能够把握内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补充、整合、更新自身拥有的的资源与能力。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核心观点,本文将关注企业获取、整合和利用资源的行为在各条影响渠道中发挥的作用,来分析数字化转型提升绩效的实现机制。

2.2.2 赋能理论

“赋能”一词起源于西方管理学领域的“授权赋能”理论,认为可以通过职员授权制度的建立来提升组织群体能力。随后,“赋能”的内涵在组织行为学的范畴内不断拓展,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人们更多地把赋能的过程分成三个重要层次:结构赋能、资源赋能、心理赋能(Ling et al.,2015;Spreitzer,1996)。其中,结构赋能聚焦于改变客观情境和外部条件来授予权利、赋予力量(Thomas and Velthouse,1990),侧重于强调政策、架构、渠道等形式方面的改变。资源赋能重点关注了组织获取资源、调控资源和管理资源的能力,赋予的是对资源的所有权和控制权(Jacques,1995),主要在资源的整合和配置过程中得以实现。心理赋能则强调改变组织人员的心理活动,赋予个人内生动力和内在动机,驱使个人从主观意识上提升能力。在互联网时代,赋能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其核心内容由赋权向创造价值转变(周文辉等,2018)。郝金磊等(2018)将赋能理论与价值共创理论结合,构建了经济背景的理论模型,为新时期数字化转型经济后果的研究新的切入视角。本文将重点关注数字化转型在结构和资源两方面的赋能过程,厘清数字技术在组织变革中发挥的作用,探寻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绩效的具体机制。

3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14

3.1 理论机制与假设提出.................................. 14

3.1.1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 14

3.1.2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影响渠道的理论分析....................... 15

4 三一重工数字化转型及实施情况.................... 32

4.1工程机械行业简介 ................................. 32

4.1.1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概况 ................................. 32

4.1.2 工程机械行业数字化转型概况................................ 33

5 三一重工数字化转型的绩效分析................................... 44

5.1 财务指标视角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绩效评价......................... 44

5.1.1 盈利能力.............................. 44

5.1.2 偿债能力........................... 45

5 三一重工数字化转型的绩效分析

5.1 财务指标视角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绩效评价

5.1.1 盈利能力

(1)基于销售收入的盈利能力分析

财务管理论文参考

纵向来看,三一重工2012-2020年的营业收入走势呈现为“U”型,这与行业周期性有关。在2016-2020年区间内,三一重工的营业收入呈现出连年稳定上升的趋势,2020年相比2015年的最低点增加了760亿元,也相比行业冰封期到来之前的2012年翻了一番。在本周期内,受益于需求拉动,三一重工销售收入大幅增长。同时三一重工也能把握行业发展这一机遇,自2016年起确立数字化战略、积极实施数字化转型,推进多项数字化项目建设,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收益,通过数字化营销扩大产品销路,大大增加了营业收入。

横向来看,同行业四家公司的营业收入走势大体相同,进一步说明收入的提升与行业周期性规律有关。但三一重工的营业收入经历了与其他企业持平到远超于其他企业的变化过程。在2012年前后,三一重工与中联重科收入规模旗鼓相当,甚至稍逊于中联重科。2013年步入行业下行周期后,三一重工开始筹划数字化转型,实现了流程信息化的小目标,其信息化建设程度走在行业前列。在行业短期乏力的背景下,三一收入规模超过中联重科并保持在行业领先水平,这说明企业信息化建设可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风险,减小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2016-2017年起行业开始复苏,四家公司收入、净利润均开始增长。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