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工程论文栏目提供最新管理工程论文格式、管理工程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信息化作战装备体系结构分析及管理策略研究

日期:2018年02月13日 编辑:ad200901081555315985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3076
论文价格:30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001231348274191 论文字数:28852 所属栏目:管理工程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一、背景介绍及课题意义

20世纪80 年代以后,在美国等一些军事大国,具有信息化特征的武器装备系统逐步形成。海湾战争中武器装备体系与体系之间的整体对抗使各国军队对信息技术所引发的武器装备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加强武器装备系统建设成为世界各国装备发展的重中之重,各国都努力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融合,实现体系结构由分布式向网络式、功能由系统之间的对抗向一体化的体系之间的整体对抗的转变,使原本分散配置的各种武器装备子系统联成一个有机整体,由此产生了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的概念。它的产生充分反映了武器装备系统的信息时代特征,是武器装备系统发展过程中的更高形态。
新军事变革的核心是信息化,是军队信息化建设,亦即建设信息化军队。
世界形势的变化、新军事革命的推动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问题已避免的成为我军研究的重要课题。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快我军信息化建设步伐,关键是构建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达此目的,首先需要我们的军事思维要从机械化战争转向信息化战争。弱化武器装备的军种特性,着眼于从功能结构上建设武器装备系统。
本文从历史的观点出发,全面论述了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的发展历程,从系统的组成元素和结构要素两方面对系统的结构进行了界定,文章拟使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进行结构分析、系统仿真及管理策略研究。其意义在于:一是有利于从宏观上认识和把握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的复杂结构。二是有利于科学分析我军现行装备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三是有利于为决策者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做法

国外: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几个军事强国,通过长期的巨额军费投入,凭借在以信息技术和精确制导技术以及新型平台技术等领域的重大突破,完成了武器装备体系结构和功能的更新,建成了具有一体化特征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雏形。具体做法(以美国为例):
1.以军事需求和作战理论作为基本依据。军事需求决定了体系建设的规模、范畴、途径、速度与模式,作战理论与体系建设不断互动,军队根据作战理论的变化,适时提出新的需求,并迅速反馈到体系建设中去指导体系的建设。
美国根据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先后制定了《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国家军事战略》等顶层文件,颁布了《2010 年联合设想》、《2020 年联合设想》和《转型规划指南》等重要文件。美军还不断创新军事理论,各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军事思想、概念、观点、理论层出不穷,如先后提出了信息战理论、太空战理论、精确战理论、基于效果的作战理论,等等。目前,正在完善和深化网络中心战理论,并将其上升为指导未来美军建设的核心理论。新的军事需求和作战理论为美军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如根据转型的需求,美军坚决“砍掉”了“科曼奇”直升机等项目,调整了下一代航母CVN ( X) 、DD221 驱逐舰等计划,削减了F/ A222 战斗机的采购数量,重点开发无人机、全球信息栅格、导弹防御系统、未来战斗系统等支撑转型能力的武器系统。

2.以体系结构设计方法作为科学手段。美军1995年就开始了体系结构方法研究工作,1996年颁布了《C4ISR 体系结构框架》1.0版,首次在军事领域建立了系统、规范的体系结构描述方法,并很快在各军种推广应用。1997年颁布了《C4ISR 体系结构框架》2.0版。在此基础上,美国防部2004年颁布实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1.0版。目前,体系结构方法已成为美军武器装备发展顶层设计、规划武器装备体系建设、制定装备发展规划的重要手段。
3.以体系整体优化作为主要目标。美军认为在装备体系的建设中,放在首位的已不再是机械化战争时期的创造多少新装备以及某个装备系统的战术技术性能开发,更重要的应是怎样把各种孤立的装备融合成一个更大的整体,通过体系内各装备系统的功能配套、性能匹配、质量均衡实现体系整体优化和信息的畅通,从而达到作战效能的最大化。美军在装备体系建设过程中积极采用先进信息技术,从体系最优角度出发,不断改造“烟囱式”系统,开发新型信息系统,通过网络将各种传感器、指挥中心、武器系统集成为一体,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高效利用,提高武器装备体系的整体作战效能。同时注重“软”和“硬”装备、进攻与防御装备、主战与保障装备、有人与无人装备的协调发展,以实现体系最优。
4.以标准化作为根本保证。美军认为,要实现大系统的综合集成,标准化是基础。从20世纪70 年代,美军就开始了大型电子信息系统技术标准的建设。1996年制定了《联合技术体系结构》(JTA) ,到2004年共发布了6版,在此基础之上,2005年发布《国防信息技术标准库》(DISR) ,为美军提供了一套共用信息技术标准和指南,保证了武器装备之间的互操作性。
5.以高度信息化的武器装备作为重要基础。美军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武器装备的信息化,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成果,改研相结合大力发展信息化装备。2006年美军的武器装备主体已经基本实现信息化,如美陆军的信息化装备已占其装备总量53% ,海、空军则达到70%以上。
6.以改研相结合作为主要途径。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现役装备、开发新型信息化装备,是美军装备信息化建设的2条基本途径。美军已经从以高投入建设大批新型装备转向利用成熟技术的集成化、系统化对现有武器改进或组合成较新的武器系统。信息化改造具有时间短、风险和费用低、可及时吸纳先进技术等优势。美军的主战平台大多经过了信息化改造,极大地提高了平台的自主控制、态势感知和火力控制等能力。如B22轰炸机加装GPS 和新型雷达后,投放制导弹药精度从30m 提高到6m。
国内:对于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的功能结构,我军于1995年提出构建由关键的主战装备、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以及配套的支援保障系统组成的基本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又于2001年提出我军武器装备体系应由主战装备、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和保障装备组成的概念。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介绍
1.2  信息化作战的特点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简况
1.4  研究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概述
2.1 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的概念
2.2 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的历史发展
2.3 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的内涵
第三章 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模型及仿真分析
3.1 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的模型
3.1.1 系统动力学
3.1.2 系统动力学仿真语言 Vensim 简介
3.1.3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系统分析
3.1.4建模目的的确定
3.1.5模型系统边界及变量确定
3.1.6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系统动力学流图
3.2 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模型仿真分析
3.2.1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模型的建立
3.2.1.1 主战系统的打击能力系统模型的建立
3.2.1.2综合保障系统的保障能力系统模型的建立
3.2.1.3电子信息系统模型的建立
3.2.2仿真分析
3.2.2.1 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的分系统仿真分析
3.2.2.2 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的整体仿真分析
第四章 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管理对策
4.1 发达国家研究现状及成果
4.2 针对系统仿真结果分析找出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策略
4.3 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