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数学教学论文,本文以德市 D校学生为例进行研究,通过对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健康水平、学业水平、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对比。
一、“师友互助式”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相关理论基础
1.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理论的前提是差异性,该理论认为每个学生对同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的理解是不同的,具有差异性,这是由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理解能力等所造成的。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了不同的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小组互助和交流学习。 “只有在有交往、有知识和经验存在差异的人的场合,才会有教学的出现”。合作学习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的学习,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得同伴在互助下相互进步。小组合作的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助于学生克服恐惧的心理障碍,提高发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②合作学习还能激励学生个体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在合作学习时,学生要展示自己的观点,试图说服别人,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对知识的钻研就更加深刻。通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学生能够逐渐融合知识,扩大了对知识的理解范围,也在其他人的表述中逐步修改完善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叫做认知的重建,能够促进深层思维的开拓与发展。
③合作学习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能力和社会情感的和谐发展。同学们在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有助于消除学生间的隔阂、歧视和冷漠。因此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并且还通过情意因素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以及非认知品质的提高。
(二)“师友互助式”教学的模式及分析
基于合作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师友互助”教学模式落脚于“生生互动”。同时,德市 D 校作为当地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过硬的学校,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发展较好,学生的基本素养能够支撑起“生生互动”,教师根据新课标理念所制定和实施的教学策略,能够引起学生的反思和共鸣。
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同,“师友互助”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导者,要会主动学习、能主动建构。知识的习得并非来自教师的传授和讲解,而是通过迁移、内化掌握知识,学习的过程可以是借助学习材料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和同伴交流互动、协作完成。
二、“师友互助式”教学模式的实验设计
(一)实验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是笔者任教的德市 D 校的六(5)班和六(6)班学生。其中六(5)班有 36 名学生,为实验班,六(6)班有 36 名学生,为对照班。 在实验进行前,笔者执教实验班和对照班已有五年时间,实验对象在数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应试能力等方面总体差异不大。同时,笔者一直在进行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研究,因此实验对象非常熟悉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在课堂中也习惯处于合作学习的氛围下预习、讨论、解决问题、课堂练习。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使用的教材和学习资料、教学进度、作业量以及每周课时等都完全相同,使用的检测试卷也完全相同。在本研究中,检测成绩作为一项重要的实验效果分析依据,两个班在实验前基本保持了水平一致,能够确保本次研究的顺利实施。
(二)实验计划
本次教学实验自 2020 年 9 月到 2021 年 4 月,共跨度 8 个月时间。实验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实验前测试,分析数据作为参照;
第二阶段为正式实验阶段,也即第一次实验;
第三阶段为第二次实验阶段。在第一次实验后,整理数据、调整计划,再进行第二次实验。
第四阶段对学生进行实验后测试,分析数据,与实验前的数据进行对比,得出实验结果、总结实验。
教学方式的不同是本次实验的唯一自变量,实验班采用师友互助教学模式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而对照班则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实验班更加强调师友组合的合作互助,而对照班的合作学习形式则相对自由。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态度、心理健康水平、学业水平、综合能力是本次实验的因变量。
三、“师友互助式”教学模式的实验效果分析 ............... 23
(一)实验效果分析方法 ........................ 23
1.数学学习综合表现积分评价表 ......................... 23
2.问卷调查 ................................ 23
四、“师友互助式”教学模式的实验过程 ........................... 35
(一)第一次实验的实施成效 ........................ 35
1.“以一带一”实现高效课堂 ............................ 35
2.全体参与、360 度无死角的高效课堂 ..................... 35
五、结论与展望 ....................... 42
(一)结论 ............................... 42
(二)不足与展望 ...................... 42
四、“师友互助式”教学模式的实验过程
(一)第一次实验的实施成效
1.“以一带一”实现高效课堂
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以溶液比为例进行教学设计。面对师友互助教学模式,学生们经过自己的思考,与同桌进行交流,密切联系有关“比”和份数、“分率”的旧知识,一边讨论,一边学习新知。 师友二人的沟通交流、相互启发,将比转化为份数和分率,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顺利解决新问题,使课堂趋于高效。这是教师单方面引导、讲授所达不到的效果。
2.全体参与、360 度无死角的高效课堂
教师观察到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讨论。部分后进生不善言谈,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待提升,暂时无法适应新型课堂,但是当其面对同学们的积极讨论时,也会下意识的主动打开课本学习知识,再尝试着参与到讨论中去。 在这样一个“热闹”的课堂环境下,很难有学生能“独善其身”,师傅的存在更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人在课堂、心也在课堂。
3.发掘学习潜力、奠定思维基础的课堂
师友互助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学生间通过相互帮助、合作学习时,部分学生能够发掘自己的学习潜力。天高任鸟飞,课堂即是展示自己的平台,每个学生在师友互助中都能畅所欲言,有问题就质疑,有疑惑就求解,有发现就分享,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迅速提升。对部分优生而言,师友互助可以帮助其思维更加趋于完善,会做会想不够,还要会说会解析。
五、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师友互助式”教学模式是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以合作学习理论、素质教育发展理论为指导,对传统教学模式和小组合作模式进行革新。本文以德市 D校学生为例进行研究,通过对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健康水平、学业水平、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对比,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师友互助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紧密性更强,五个环节的任务更加明确,师友二人互帮互助的责任更加重大。如此,师友组合的合作更紧密、更高效,多人小组的合作更有序、更高效,此模式也是对小组合作模式的有益补充。
第二,师友互助教学模式更新了课堂教学过程。师友互助教学模式也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革新,更加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性体验,重视学生在习得知识过程中提升综合能力。
第三,师友互助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显著。通过落实师友互助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态度及认知方面的调查发现,该模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改善学习方式,并且能够提升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正确认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自信乐观的健康心态。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并且对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都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