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本研究聚焦于城市老旧住宅小区改造过程中多元共治中各主体的参与问题。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我们揭示了多元主体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的职责、工作效果、利益冲突以及合作治理的难题。
第1章引言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旧小区所面临的问题愈发凸显。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老化、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环境脏乱差等问题。这些小区往往建设年代久远,设计规划已无法满足现代生活需求,所以老旧小区改造就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更新电路、水管、门窗等设施,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其次是改善小区内部的公共设施,如修建健身设施、绿化带、休闲广场等,提升小区的整体品质和居住舒适度。另外,老旧小区改造还需考虑社区设施的完善和服务的提升,包括增设便民设施、社区医疗机构、社区活动中心等,为居民提供更便利的生活服务。同时,要注重老年人群体的特殊需求。在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还需共同努力,形成合力,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方式推动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有些老旧住宅区,不论是地段的规划、住宅的构造,还是周边的环境布局,都有明显的缺陷。此外,由于缺乏良好的维修保养,这些老旧住宅区的存在,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环境与发展品质。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城镇老旧社区改造与管理既是一项民生工程,又是一项重大的基层治理工程。近几年来,通过许多积极的探索,各大城市都有了较好的改造效果,大大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人民的认可和好评。但因其涉及范围广,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问题。为此,本文对该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建立一个多主体共同治理的理论框架,对当前我国的老旧小区改造中存在的多方协作难题进行分析,从而为改进和完善我国的老旧小区改造管理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老旧小区改造研究
学者们对城市更新的政策进行了总结,将其划分为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被称为“推土机时代”,这一时期的重点是通过拆除老旧建筑环境来实现城市更新。随着时代的进步,第二代社区重建应运而生。与“推土机时代”不同,第二代社区重建并不是简单地拆除老旧建筑,而是基于已有的住宅和环境进行改进。到了第三代社区复兴阶段,城市更新更加注重经济增长和商业策略的运用。这一时期,城市更新不再是单纯的政府行为,而是更多地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通过商业化运作来实现老旧小区的改造和升级。Naomi Carmon(1999)同时,这一阶段还注重社区经济的培育和发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吸引投资等方式,促进社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①Krieger&Higgins(2002)西方国家经过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使得原来破旧不堪的城市转向高质量发展。由于城市更新项目的推进,住房条件不断改善也减少了社区因环境恶劣而导致疾病的风险。②Grace K(2008)城市更新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确实对环境改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然而,这一复杂过程中涉及的众多利益相关方,如社会、政府和企业,往往由于缺乏系统有效的评估方法,导致决策难度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决策工具,被一些学者引入到城市更新的决策过程中,以尝试解决这一难题。
2.对多元共治的相关研究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改造工程经历了一个显著的转变,从原先的小规模、零散的建设活动逐渐过渡到了更为全面、系统的综合性改造。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也体现了对旧区持续发展的深刻认识。在这一时期,登哈特夫妇提出的新公共服务观点以及奥斯特罗姆夫妇的多中心治理思想,为改造工程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新公共服务观点强调政府服务的公共性和民主性,提倡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威尔森(2007)提出,明确并贯彻不同社会阶层在参与规划决策时所具备的能力,是确保改造工程顺利推进和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④萨根·伊沃纳(Sagan Iwona)和格拉博夫斯基·马亚(GrabkowskaMaja)(2012)在《波兰格但斯克的城市更新:
第2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1.1老旧小区
老旧小区通常指的是建成年代较早的住宅小区,特别是在2000年以前建成的。这些小区的建设标准相对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实体可能出现老化现象,如墙体开裂、漏水等质量问题,甚至需要翻新。建筑结构超过一定年限,如以五六层为主且缺少电梯的住宅楼,也是老旧小区的一个特征。基础设施老化,包括供水、供电、供气等系统的性能下降或损坏,需要更新或改造。配套设施不完善,如停车位不足、公园绿化不足等,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社区管理混乱,缺乏完善的物业管理和规范的居民自治组织,导致管理缺乏有效的组织和规范。服务供给不足,如缺乏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小区内可能存在路面不平坦、路灯不全、乱搭乱建等问题,影响了居民的出行体验和生活质量。老年化现象突出,表现为居民年龄结构普遍较大,对社区服务和设施的需求有所不同。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旨在通过改造提升小区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和居住环境,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改造工作涉及改造、运营以及公共服务供给等费用,资金需求总规模非常大。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促进城市更新和社区治理。改造工作需要系统谋划和稳步推进,既要做好前期科学规划,又要探索能够协调各方利益的改造模式。
2.2理论基础
2.2.1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在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的背景下,传统的公共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需要不断创新。创新可以包括引入新的技术手段或模式,改变传统公共服务组织的结构和运作方式,提供更加个性化、灵活和高效的服务。创新可以来自政府部门、市民团体、企业或社会组织,需要各方的合作和协同。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参与的重要性。传统的公共服务往往由政府独立提供,而新公共服务将市民、社会组织和企业纳入到公共服务的提供和治理中。市民可以参与公共服务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社会组织可以充当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或合作伙伴,企业可以通过商业模式提供公共服务。参与的方式可以包括调查问卷、咨询会议、社区参与等多种形式,旨在增加公共服务的合法性和可接受性。
为了适应时代要求,我国开始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社会治理体系,以实现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有效整合和调控。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服务”治理的思想逐渐被现代政府所接受。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和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日益提升,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要,老旧小区的整治势在必行。但因为过于依赖“行政管理”在改造过程中,由于未能充分协调各方利益,改造效果仅停留在表面,老旧小区的社区治理工作依然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此,本研究选择新公共服务理论作为研究老旧小区改造的基本理论之一。
第3章S市多元主体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现状.......................13
3.1 S市老旧小区基本情况......................13
3.2 S市老旧小区改造主体................................14
3.3 S市老旧小区改造多元共治治理举措...........................17
第4章S市老旧小区改造多元共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21
4.1调查问卷基本情况及结果分析................................24
.1.1调查问卷基本情况.............................21
4.1.2调查结果分析.......................22
第5章国内外老旧小区改造多元共治典型案例........................34
5.1国内典型案例...........................34
5.1.1广州政府主导模式..................................34
5.1.2北京市场化运作模式..................................34
第6章进一步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多元共治对策建议
6.1保障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均衡
6.1.1建立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
老旧小区改建是一项涉及多方利益、关乎民生福祉的复杂工程。为了确保改造工作的高效推进和居民满意度的提升,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施策。政策引导和居民参与不可或缺。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同时,建立利益表达机制,让不同利益方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诉求,促进各方之间的沟通和协商。通过听证、监督、报告等制度,确保改造工作的公开透明和公正性。最后我们也需要强调居民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的主体地位,认为他们的利益诉求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明确政府、社区、施工方等多方应尊重并充分考虑居民的意见和需求。
首先政府可以出台相应政策支持,或引导居民参与老旧小区的改造过程中,第一点,制定居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中的指导意见,明确居民参与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老旧小区改造中的目标和原则;第二点,设立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或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奖励机制,对积极参与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居民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第三点,加强居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居民的参与能力和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各项工作中来。其次,建立利益表达机制平台,除了上文多次探讨的居民议事会,这一居民交流探讨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