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学校即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小学生刚进入学校,对于学校,学习以及教师,班主任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老师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希望由教师和班主任来进行引导。因此,班主任需要经常和科任教师,家长沟通,了解各位学生上课和下课的状况,同时需要多和孩子进行谈话,发展他们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上显示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因此更需要班主任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他们发展管理组织能力。班主任需要对于学生做一个成长记录,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问题做一个评估,帮助家长寻找学生的特长。在小学阶段,班主任主要是帮助学生培养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早期的引导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结语
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承担着班级管理与建设、学生发展与评价、集体活动组织与指导和教育合力沟通与协调多重工作任务。目前我国约两亿的中小学生,正接受着 440 万班主任教育,其中小学阶段的班主任数量高达350 万,所以班主任队伍的质量和班主任群体的素质会直接影响着整个中小学教育的质量,关系到中小学教育目标的实现。中小学班主任制度从设立之初至今已有近 70 年,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仍存在不足,现有的研究,大多是基于班主任的工作现状的困境,提出班主任专业发展策略。
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应当从这一职业本身进行思考。促进班主任队伍专业建设的前提在于论证班主任职业是否是专业,是否负责专业的标准以及“专业化”程度。本研究基于专业测量标准,首先运用历史分析法,从班主任政策规定的应然状态层面去分析班主任专业性发展的成效与不足,明确班主任专业知识技能不断得到重视,岗位培训和在职培训得到国家政策扶持。不足之处在于班主任工作量与班主任薪资补贴不成正比;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与班主任队伍素养低成反比。其次,运用实证调研法,从班主任工作现状的实然层面去测量班主任专业数值,根据赵康学者的专业测量标准值反馈,专业形成的数据范围为 243~1215,半专业阶段的数据范围为 32~96.现阶段的班主任数值为 96,处于半专业阶段。
高考改革导致走班制的实行,班主任制度收到极大的冲击,许多学者要求取缔班主任制度,但基于班主任数值的反馈,班主任是具备专业性的。因此,班主任制度是否被取缔需要分不同学段进行探析。不同学段班主任专业性产生了差异性,小学阶段班主任专业性最高,初中次之,高中最低,结合时代背景和教育改革,提出高中阶段班主任制度取消,由学生指导老师代替;而中小学阶段班主任制度仍会保留,初中教师学科压力相对较大,加之初中生出现群体性的青春叛逆,因此初中阶段可以实施团队班主任制,即班主任需要与心理健康老师等共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