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发表栏目提供最新职称论文发表格式、职称论文发表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从江苏省农业竞争力综合分析看县域经济的发展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204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编号:lw201206051050186055 论文字数:5512 所属栏目:职称论文发表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国家对帮写论文“三农”问题的重视,农业竞争力成为理论界研究的新热点。本文对江苏省县域农业经济竞争力评价进行分析,希望从中找出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方法和途径,以促进农业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县域经济;农业竞争力;帮写论文

 

  0 引言

 

  县域经济是指建制县域及县级市域的经济,它以县(市)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市)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县域农业经济是以县城(县级城市)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具有显著的“三农”特征的农业经济。发展县域农业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切入点,是繁荣农村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1]。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业竞争力成为理论界研究的新热点。在对农业竞争力的内涵及影响因素的理论探讨的基础上,侧重于探讨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定量测算,以省域农业竞争力的定量分析为主[2][3],陈恭军等(2007)对江苏省13 个地级市的农业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4]。自杜黎明(2003)提出“县域农业核心竞争力”概念[5]以来,对县域农业竞争力的内涵、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的研究报道均少见。总体来看,县域农业竞争力的内涵是:以县域农业生产条件为基础,以县域农业的比较优势为前提,以县域农业结构优化与农业市场化、现代化为途径,以县域农业产出效益为目标,形成具有县域特色的农业经济发展优势的水平和能力,它既包括农业自身创造财富的能力,也包括通过对农业和其它产业的嫁接和融合,提高农业综合实力的能力。县域农业竞争力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县域农业竞争力的评价分析,找出县域农业竞争力的总体变化规律和特点,制定提升县域农业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对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动县域现代农业发展,并以此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江苏既是我国的经济强省之一,又是农业大省,为提升江苏省县域农业竞争力,对该省县域农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找出各县(市)农业竞争存在的优劣势,为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实施相关农业调控政策,进一步促进县域农业发展提供了操作依据。

 

  1 县域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定量评价方法

 

  关于县域农业竞争力的测定方法及指标体系的构建,学术界没有成熟的看法。本研究的评价对象是介于宏观农业发展与微观农业生产之间,处于承上启下地位的中观农业产业发展与结构优化的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因此其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应尽量选择有共性的、可量化的综合性指标。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6],为了对江苏县域农业竞争力做出准确的描述和科学的评价,所选择的指标必须能够体现出农业要素投入、产出、效率、结构、组织化和现代化等农业竞争力因素。在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本文选用以下6 大类、16 个指标来构建江苏省县域农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江苏省县域农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16 项指标(均为正指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区域农业竞争力的信息,但同时也给数据处理带来很大不便。为了解决原始数据中量纲不同的问题,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更好地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江苏统计年鉴-2009》[7]和《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2009》中2008 年江苏省县域农业竞争力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ZScore 标准化方法,把数值标准化到Z 分数,其公式是:

  ZCij=(Cij-C—j)/Sj (1)

  式中 Sj 为标准差,用变换后的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值构成县域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矩阵ZC52×16(表省略),由于变量指标多、数据量大,而且变量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影响的关联关系,从而产生信息重叠,很难直接用其进行综合分析判别[8]。为了避免直接采用简单或加权算术平均法合成指数算法简单化的不足,本研究选用SPSS Statistics 17.0(中文版)因子分析法和K-Means 聚类法,将16 项指标合成转化为尽可能少的几个可以评价江苏省52 个县(市)农业竞争力的综合变量,对其农业竞争力水平进行测量和综合评价。

 

  2 江苏省县域农业竞争力的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从研究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以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首先,由SPSS 给出原始数据标准化值的相关系数矩阵,表明16 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大于是0.3,呈现较强的线性关系,可以从中提取公共因子。再对原有变量的标准化值进行Bartlett 球度检验,得出的观测值为705.781,相应的概率p 接近0,说明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差异,同时KMO 值为0.699,根据Kaiser 给出的KMO 度量标准可知原有这16 个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并按照特征值大于1 的原则,由SPSS17.0 计算16 个因子解释原有变量的总方差(表2),由表2 可见,第1 个因子的特征值为6.297,解释原有16 个变量总方差的39.245%,累计方差贡献率为39.245%;第2 个因子的特征值为2.740,解释原有16 个变量总方差的17.125%,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6.370%;……,第5 个因子的特征值为1.129,解释原有16 个变量总方差的7.055%,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2.709%。总体上,原有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分析较果理想。同时可看到,第1 个因子的特征根很高,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最大,第6 个以后的因子特征值都较小,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很小,因此,可以提取5个特征值或特征向量,即通过对前5 个因子的分析,就可以获取原变量的绝大多数信息。

  为了便于上述 5 个因子的命名解释,采用具有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载荷进行旋转,得出因子F1、F2、F3、F4 和F5 的因子载荷矩阵,指标变量C1、C2、C3、C4、C5 和C6 在第1 因子F1 上有较大的绝对系数,这个因子体现了农业生产投入与产出的情况,涵盖了农业投入与产出两个指标要素,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可命名为农业基础竞争因子。对第2 个因子F2 而言,C7、C8 和C9 在其上因子载荷系数较高,其反映农业发展的电气化、科技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等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指标值较高,可称为农业现代化竞争因子。第3 个因子F3 对C10、C11 和C16 有较大的绝对系数,它体现了农业经营效率和专业化服务情况,可称之为专业服务效率竞争因子。因子F4 在C13 和C14 上有较大的载荷,可将因子F4 命名为农业结构竞争因子。而因子F5 在C12 和C15 上有较大的载荷,反映了农业公共服务与粮食生产水平,可称为公共服务效率竞争因子。原定的2 个农业组织化要素指标与3 个农业效率要素指标相融合,形成了两种效率竞争因子F3 和F5,说明农业组织类型不同,服务对象不同,行政组织(村委会)提供公共服务,有利于粮食等公共农产品的生产,而专业服务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专业化服务,则有利于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帮写论文根据因子得分系数和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值可以计算每个观测量的各个因子得分数,并可以据此对测量值勤进行进一步的分析。SPSS17.0 软件采用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系数,并输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表4)由此可以写出5 种江苏县域农业竞争力因子的因子得分函数:

  F1=0.248ZC1+0.229ZC2+0.189ZC3+……-0.005ZC16 (2)

  F2=0.171ZC1+0.086ZC2-0.085ZC3+……+0.120ZC16 (3)

  F3=0.080ZC1+0.018ZC2-0.194ZC3+……+0.396ZC16 (4)

  F4=0.025ZC1-0.113ZC2-0.066ZC3+……-0.094ZC16 (5)

  F5=-0.040 ZC1-0.006ZC2+0.047ZC3+……-0.115ZC16 (6)

  同时,为对各县(市)在全省县域农业竞争力中的地位做出一个综合评价,在考虑标准化的主成分得分之后,还须按照其旋转平方和载入后得到的方差贡献率(见表2)为权重,计算各县(市)农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得分,其公式是:

  F=0.28569F1+0.18789F2+0.15324F3+0.11084F4+0.08933F5 (7)

  由公式(2)~(7)可以构建江苏县域农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通过SPSS 软件计算出各个因子的得分和综合得分及排序情况见表5。各因子的得分及其正负表示各县(市)农业竞争力在该因子上居江苏省52 个县(市)平均水平的相对位置。正值说明该县(市)农业竞争力某因子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负值则说明该县(市)农业竞争力某因子低于平均水平。由表5 可见,在农业基础竞争力因子(F1)得分上,沭阳县、邳州市、兴化市和东台市列前4 位,苏中、苏北的一些农业大县(市)排名均靠前,其共同点是这些县(市)人均耕地面积较多,农业资源丰富,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较好;而苏、锡、常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县(市)排名均在中等偏下的位置,原因是这些地区人口众多,农业发展的基础资源相对不足。

  在农业现代化竞争因子(F2)上,江阴市、昆山市、吴江市和张家港市列前4 位,苏南、苏中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市)排名靠前,苏北的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小县居末位。在专业服务效率竞争因子(F3)上,盱眙县、大丰市、金湖县和射阳县列前4 位,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