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英语文学论文格式、英语文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英语文学体验阅读与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相关性研究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ad200901081555315985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2394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401031608197495 论文字数:23564 所属栏目:英语文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第一节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倾向于将阅读材料作为语言知识教学的载体,词汇短语、语法知识讲解和句子结构分析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以教师为中心,过多地关注语言知识讲授。虽然,新课程改革试图走出这一阅读教学误区,呼吁对阅读材料整体意义的关注,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但是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精读课仍然是稳居一线,而泛读则只能退居二线。而学生的课外阅读则表现出明显的高考功利性,阅读材料主要集中在以高考阅读理解题呈现方式的段落式阅读上,具有浓厚的高考味,深深地打上了高考的烙印。黄远振等(2009: 57-61)指出,当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着文学阅读动力不足和阅读趋于快餐化这两种不良倾向。可想而知,这种功利性地英语阅读没有任何阅读乐趣可言,仅仅只是应付任务的机械式活动,往往收效甚微,甚至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不良情绪。
      从中学现行的英语教材来看,其编写突出的是英语的语言交际功能,采用曰常生活话题作为教学材料,鲜少有文学素材入编英语教材。胡壮麟(2009: 5-9)指出,我国外语教育从原来的“文”转向了当前的“语”,即由用文学课程教授外语变为用听说读写译和报刊选读等课程教授外语。显然,这一转向顺应了英语的交际功能,却实质性地淡化了英语的文学性,英语文学也就在这一转向中失去了立足之地。
      近些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开始呼吁英语文学阅读的回归,希望语言学习回归其本真。Lyster ( 2010)指出,英语文学作品拥有其他阅读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势,因为它具有十分丰富文化内涵,更完美地实现了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2006年上海大学举办了首届文学周圆桌会议,著名作家张炜发言中趣将有力地指出文学阅读永远不会消亡。柯安利(2007)也指出,在我国中小学的英语教育中,英语文学教育犹如一张白纸,干净得几乎无人涉足。真正有兴趣阅读文学作品的学生可谓是凤毛麟角,同时,绝大部分学生不具备必要的文学阅读方法与技巧,总体来看阅读量远远达不到《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另外,我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3)也在文学阅读方面做了相关规定:其中阅读能力八级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够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而阅读能力之九级要求学生能阅读一般英文原著,能够抓住原著的主要情节,了解作品塑造主要人物。综合上述可知,目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没有给文学阅读相应的位置是一个缺憾,英语教育界人士也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并呼唤英语文学阅读的回归,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笔者也将目光停留于此,尝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文学阅读。

第二节文学体验阅读

一、文学体验阅读的内涵

      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文学是指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戏剧,小说、传记、寓言和童话等等。文学阅读就是阅读文学作品,这对语言学习者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由文学作品语言的独特优势决定的,胡春洞曾对此作了精辟论述(转引自黄远振,黄睿,2012):文学语言是语言的精品,既达意,又传神;既有思想的凝练,又有感情的測涌;既有哲学,又有幽默;既有形象的凸出,又有情节的吸引;既有悬念的联想,又有意境的感受;既有对比的遣染,又有节奏的魅力;既有悲欢离合的交替,又有喜怒哀乐的震撼;既有作者的呐喊,又有角色的呻吟。因此英语学习者在进行文学作品阅读时,容易被文字描绘的意境所陶醉、被有张有他的情节吸引、被丰富的情感所感染,不知不觉便沉浸到自觉体验的状态,这种自觉体验便是文学体验阅读所追求的状态。因为,在这种自觉体验状态下,读者身心放松地享受阅读的乐趣,语言学习将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这是一种近乎习得的理想的语言学习状态。
     另外,文学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浓缩和精髓,是民族精神和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阅读文学作品就是阅读一个民族,领略一个民族的文化精华,这些背景文化知识对语言学习者而言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目录
Abstract Ill
中文文摘V
目录VII
第一节研究背景
第二节研究内容
第四节研究方法
五节论文框架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国外阅读理论和文学阅读研究状况概述
第二节国内阅读理论和文学阅读研究状况概况
第三章理论依据
第一节体验与体验学习
第二节文学体验阅读
第三节阅读理解能力
第四节文学体验阅读与细节理解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的培养,
第四章基于文学体验阅读的实验研究 -27-
第一节实验设计 -27-
第二节文学体验阅读教学过程分析 -28-
第五章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37 -
胃一节实验縣 -37-
第二节分析与讨论 -42-
第六章 结论 -47-
第二节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47-
第三节研究不足 -48-
附录1 -49-
附@2 -69-
参考文献 -73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77 -
个人 -79-
致谢 -81-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和使用授权声明-83 -


参考文献


Bialystok, E. 1919.Explicit and implicit judgments of L2 grammaticality [J] .Language Learning, (29): 81-103.
Carrell, P. L.and Eisterhold,J.C_ 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 [A], in
Carrell, P. L. et al (eds.): 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83-86.
Cleeremans, A. ( Ed. )? 2003. The Unity of Consciousness: Binding, Integration, and
Dissocia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ollin J. & Slater S. 1983. Literature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A Resource Book of
Ideas and Activitie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Crandall. J. 1995.7?^ why, what and how of ELS reading instruction: some guidelines forwriters of ELS reading textbooks [M].Bostom:Heilen publisher.
David Kolb. 19M.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F.Smith. 2006.Reading without Nonsense[M\. Columbia:Teachers College Press.
Lyster,Roy. 2010.Learning and Teaching Language through Content: a counterbalanced
approach [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RebenA.S. 1916.Implicit Learning of synthetic languages:http://www.51lunwen.org/yywxlw/The role of instructional set[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Learning and Memory, ( 2): 88-94.
Rumelhart,D, E. 1975.Introduction to Hum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 New York.
Rumelhart, D.E. 1971,Toward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 In S. Domic (ed.),
Attention and Performance VI[C].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Venezky, Richard L. 1984. The History of Reading Research [A] .Ed. David Pearson.
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 [C] .White Plains, NY: Longman.
曹成刚.2005.关于阅读中的外显与内隐问题研究——兼谈高师英语阅读教学改革[J]?心理学报,(1): 198-201.
D.A.库伯.2008.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戴蓉菁.2008.体验式文学阅读教学初探[D].[硕士学位论文].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范淑华.2006.基于英语文学的高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实验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高慎英.2008.体验学习论:论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其知识假设[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