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 言
1.1 选题依据
无论是非运动员还是临床医学,都受益于运动医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运动医学》卷中,将运动医学定义为医学与体育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在曲绵域所著的《实用运动医学》中进一步说明了本学科的性质是一门综合性基础和应用学科。主要研究运动与缺乏运动带来的医学问题,从而提高医疗、预防、康复、训练水平增进健康为目的。本着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服务与社会,产生社会效益为宗旨,本人选择了《从运动医学角度对交通警察肩袖损伤综合征的探讨》为题目。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李国平曾举例说:“运动中的末端病,别以为只有运动员才有。‘跳远膝’、‘网球肘’、‘羽毛球肩袖伤’等这些职业运动员高发的运动职业病,很多普通人也有”。当今社会是全方面发展的新一时代,曾经的保守运用单学科知识的年代已经被淘汰。多学科、新知识,要相互交叉运用可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肩部负重活动的项目不仅仅局限于运动员,类似的肩部动作在社会其他人群中也有,甚至普遍到从事环卫、理发、交通指挥人员、机械修理、手工洗衣等工作人员中。所以,从事上肢过头工作及上肢高强度作业的人群均可发生。交警在执勤中肩部活动较多,动作较复杂,肩关节的骨骼、韧带、肌肉及其附属装置长时间反复受到磨损、挤压、牵拉等损伤完全可致肩关节创伤。所以,我把运动医学引申到交通警察肩袖损伤问题中来,从运动医学角度对交通警察肩袖损伤综合征进行探讨。
1.1.1 研究背景
1.1.1.1 研究目的
随着当今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交通事业也迅速发展,机动车在城市的数量近年来急剧增加,城市交通处于超负荷状态。因此,外勤交通警察的工作压力较大,在交通高峰期间还要经常加班加点。有关资料调查显示,交通警察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外要加班 3 小时左右。由于工作特点,平均每人每天站立时间近 7 小时。工作压力和工作性质对长期工作在交通路口的交通警察来说危害越来越明显。为了人民群众交通的安全以及良好的城市交通环境,他们在穿梭如织的车流当中,警容严正、哨音响亮、手势规范的指挥着来往车辆行人,履行着自己的工作职责。然而他们的健康问题也同样重要,目前在我国对交通警察的职业健康问题比较重视,通过查阅相关职业病的资料可知有关交通警察呼吸道疾病,肺部疾病和噪音引起的耳聋耳鸣方面的资料比比皆是,但针对交通警察肩袖损伤综合征方面的相关资料可算是凤毛麟角,本论文所要研
1.2 肩关节的解剖学特点
1.2.1 肩关节的构成
肩关节由六个关节组成,分为肩肱关节、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喙锁关节、肩胛胸壁间关节。人的上肢运动、手的抓握功能及肩关节可以广泛的活动与这六个关节相互协调配合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肱骨头为球形的大骨骼,而相应的关节盂浅小,不能完整的包绕肱骨头,关节囊壁薄又较松弛,所以肩关节为人体的骨骼中最大最灵活的关节,可作伸屈、内收、外展、旋转及等运动。肩关节周围有许多肌肉通过。这些肌肉是肩关节保持稳固的主要保障,这些少量的肌肉虽然可以帮助肩关节保持稳固,但关节囊松弛,肩关节的肌肉少,属于关节牢固性较不稳定的薄弱点
2 文 献 综 述
2.1 肩袖损伤综合征国内研究现状
2.1.1 肩袖损伤综合征概述
肩袖损伤综合征包括肩袖撕裂、肩峰撞击综合征、肩关节不稳、关节粘连与僵硬、肩关节损伤等肩袖疾病。此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综合性的肩关节退行性病变。肩袖撕裂的症状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发病症状有着相同之处,如做肩外展运动时无力,并伴有轻度的肩关节活动受限。此病好发于上肢活动较多较频繁的人群,如特殊专业运动员、经常提拉重物等。其最常见的症状是颈肩部酸痛无力,上举或外展手臂时可产生疼痛感;有时不敢侧身与患侧睡,如有睡间压痛可被痛醒,为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通常功能锻炼对肩袖创伤的治疗效果不佳。如果不及时控制正确治疗,不正确的运动锻炼,或错误的按摩肩关节,反而会造成肩袖创伤越来越严重,最后形成不可修复的肩袖伤,此病是慢性致残性很高的疾病,应引起重视。
1 前 言…………………… 1
1.1 选题依据…………………… 1
1.2 肩关节的解剖学特点…………………… 2
1.3 交通指挥手势时肩袖部的运动生物力特点…5
1.4 肩袖损伤综合征损伤机理…………………… 7
2 文献综述…………………… 9
2.1 肩袖损伤综合征国内研究现状…………………… 9
2.2 肩袖损伤综合征的相关治疗…………………… 11
2.3 肩袖损伤综合征的其他相关检查…………………… 12
2.4 交通警察肩袖损伤综合征的研究现状………………13
2.5 肩袖损伤综合征国际研究现状…………………… 13
结 论
通过运动医学检查及实验研究结果如下:外勤交警职业特点可引发肩袖损伤综合征。外勤交警每日超常运动外展手臂引起肱骨大结节频繁的超长范围进行急剧性的转动,使肩袖肌腱与骨、韧带不断摩擦,或肌肉的反复牵拉可导致肌腱、滑囊发生微细损伤、劳损。因为当肩外展 60°~120°时冈上肌肌腱被夹在空间十分狭窄的两个骨性结构之间,极易发生磨损。当肩外展 70°~90°时肩峰磨损撞击最严重,而交警指挥手势多半都在 45°~135°之间,在这痛弧之间反复磨、撞击、挤压,损伤率高且严重。长期置身于这种职业性质中的外勤交警,每日的指挥次数足可以导致肩袖损伤综合征。将运动医学的理论、方法与交警的肩袖损伤相结合的理念,可以达到相互印证的效果,从而进一步认识交警肩袖损伤机理与本质;交警本身属于运动人群,其交通指挥手势也属于一种特殊形式的运动动作。所以,从运动医学角度探讨交警肩袖损伤综合征是可行的。
将运动医学诊断技术应用于交警的肩袖损伤对交警的肩部各组织、韧带、肌肉受累的伤情可以达到减轻和缓解的效果;可进一步体现运动医学对肩袖损伤的医疗应用价值。虽然关于肩袖损伤综合征及其治疗方法和康复保健的文章比比皆是,但多数都是与运动员相关的,关于交通警察肩部职业病的相关文献资料报道可谓是凤毛麟角。从运动医学角度去思考研究,发现这一群体伤病,正是本学科人性化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杨斌. 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之研究[J];医学综述;2007 年 23 期
[2]靳嘉昌. 唐刚健,黄东,苏洪波;肩袖损伤临床研究概况[J];中医正骨;2003 年 12期
[3] 唐三元.徐永年,郑玉明.肩袖损伤[J].中华矫形外科杂志,1999 年 2 期
[4] 夏春明. 朱庆生.肩袖损伤的病因、病理和发病机理,2000(04)
[5] 靳嘉昌.肩袖损伤临床研究概况;中医正骨;2003 年 12 期
[6] 刘玉杰,卢世璧。肩袖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中华创伤杂志.1998.14(5):341
[7] 童建军,肖德明.肩袖损伤的形态学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4(13):1102- 1104
[8] 汪洋.肩袖损伤的研究概况.[期刊论文].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1)
[9] 黄公怡. 肩袖的生物学特性与肩袖损伤修复. 学术期刊.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2 年 4 期
[10] 石俊岭. MRI 和 MR 关节造影在肩袖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河北医科大学. 2008
[11] 王会仁,程飚,老年退行性肩袖撕裂的研究进展[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8 年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