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学前教育论文格式、学前教育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基于心理状态术语使用指导提升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阅读干预思考

日期:2025年04月13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24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504091706217444 论文字数:65855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本研究发现,首先,在心理状态术语使用方面,学前儿童所使用类别不均衡:情绪术语使用最多,认知术语使用最少。儿童性别差异不显著,中班儿童认知术语和情绪术语使用情况好于小班儿童,欲望术语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儿童心理状态术语的使用基本遵循“指向愿望”到“指向信念”发展模式;

第1章绪论

1.1研究缘起

1.1.1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是衡量其身心发展的重要指标

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对学前儿童的学业进步与个人成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鉴于当今社会变迁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儿童和青少年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都面临频繁的突变和调整。面对这种复杂的环境,儿童情绪及行为问题的凸显,愈发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在美国,有研究报告指出,儿童在情绪行为的发生率介于11%~20%之间[1]。一项针对亚洲地区51个国家的综述报告指出,2-18岁儿童与青少年的情绪行为问题的普遍检出率介于10%~20%之间[2]。针对我国6-16岁儿童青少年群体,一项涵盖全国71929名研究对象的报告显示,该年龄段中有17.6%的儿童青少年存在情绪行为问题,男童情绪行为异常率高于女童[3]。并且,该项研究指出,在过去的30年中,儿童青少年的情绪行为问题异常检出率处于不断上升趋势。在各省市调查中,庾诗华和饶淑园在2019年对惠州市1528名3-6岁学前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整体比较严峻,情绪行为异常检出率高达32.8%,情绪症状异常检出率达到11.9%[4]。一项于2017年对上海市16个区县187所幼儿园共22509名入园儿童的调查显示,有18.29%的学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检出异常,女童、社会经济状况好、非独生子女、父母家庭完整、睡眠充足、屏幕暴露少、无早期不良经历以及早期母乳喂养的儿童,心理问题得分较低[5]。可见,儿童青少年的情绪行为问题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而且在各地的具体情况中也表现得尤为突出,需予以重视和关注。因此,探讨如何在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有效培养与提升这一能力,对于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学前教育论文怎么写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第一,本研究将能丰富学前儿童心理状态术语与其情绪调节能力领域的相关实证研究。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学前儿童情绪术语与其情绪调节能力的关系,或是学前儿童与成人的心理谈话对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首先分别考察学前儿童在心理状态术语使用方面的实际状况以及其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现状,然后进一步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实证研究方法进一步拓展现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第二,本研究旨在为提升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图画书阅读干预提供新路径。相较于以往主要聚焦故事内容理解与调节方法习得的阅读干预方式,本研究将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关注心理状态术语的掌握与使用,以增进对人物内心状态的认知,进而促进情绪调节的实际运用。设计并有效实施干预方案是本研究中阅读干预的重难点,具体而言,包括筛选心理状态信息的丰富图画书、编写指向心理状态术语的活动设计教案、提供教师指导儿童使用心理状态术语的实践策略,如,在阅读干预中强调嵌入心理状态术语句式使用等,都指向了心理状态术语的使用。这一系列围绕心理状态术语的干预流程不仅具有针对性,且为提升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阅读干预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路径。

第2章文献综述

2.1核心概念界定

2.1.1情绪调节能力

情绪是个体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当周围环境的变化与个体的情绪反应之间出现不一致或产生冲突时,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个体需要进行情绪调节[40]。自20世纪80年代起,发展心理学领域已对情绪调节进行了深入研究,使之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研究课题。然而,目前关于情绪调节的定义尚未形成共识,甚至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与情绪控制(emotion control)以及情绪的自我控制(self-control of emotion)等概念常常被混用,对此,有学者提出:情绪调节实质上是对情绪行为的一种“动态排序与调整”,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对情绪强度的降低,有时还需要唤醒和增强情绪;情绪控制则更侧重于对情绪过程的抑制,呈现一种“向下”的调节特征,以上两者都可应用于自我或他人情绪的管理;而情绪的自我控制特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的控制[41]。

由于“情绪”这一上位概念所呈现的复杂性,以及其作为研究内容的多层次和多维度的特性,导致了有关情绪的研究呈现多种取向[42]。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情绪调节进行阐释与界定:一类聚焦于情绪调节的动态过程,将其视作个体为实现目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过程。在情绪调节的定义上影响最大的学者Thompson曾明确指出,个体为实现自身的预期目标,会经历一个对自身情绪进行调节、评估以及管理的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之为情绪调节,例如在合适的场合控制情绪表达以及有效地管理消极情绪[41]。国内学者孟昭兰也持有类似观点,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通过抑制或增强内在情绪体验或外显情绪行为,以达成个人目标,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一个动态过程[43]。另一类则从情绪调节的角度出发,对之加以界定。Cicchetti等人指出,情绪调节不仅包括对负性情绪的引起、减弱或消除,也涵盖了对正性情绪的增加、维持或降低[44]。积极情绪在某些情境下有时也需要被控制和降低,例如对于过分喧闹和兴奋的儿童,需要通过情绪调节来降低其情绪强度。

2.2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

在本研究中,情绪调节指的是儿童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对情绪的抑制、削弱或掩盖或维持和增强情绪的过程,主要包括情绪调节性和情绪不稳定/消极性两个维度,以下从评估与测量方法,发展特点,影响因素以及相关阅读干预研究进行综述。

2.2.1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评估与测量方法

情绪调节能力的评估主要依赖于观察法、生理指标测定法以及问卷法这三种方式[63]。

首先,观察法可进一步细分为两类,即自然观察和在实验条件下的观察。其中,自然观察的主要目的是直接捕捉被试儿童在日常生活环境中遇到不同情绪刺激的自然反应,及其应对各种情绪问题时的实际情况;而实验条件下的观察则侧重于在特定条件下,例如,借助文字、图片或视频资料来激发被试儿童产生某种特定的情绪,然后对其情绪调节反应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例如,王莉等人在实验室内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式来观察儿童在面临特定情境时的情绪反应及其运用的调节策略[64]。尽管自然观察更为直接,但相对来说其耗时长且受到被试数量的限制,而实验观察难以完全还原儿童在真实生活中的情绪调节能力。

其次,生理指标测定法,作为一种专业的评估手段,旨在测量被试在情绪产生时的迷走神经张力、心率变异性及神经生物反应等指数。具体而言,该方法通过心率变化测量、皮肤电阻测试和指脉测量等方式,研究被试特定实验条件下的情绪状态变化,并测查其对情绪的调控能力。尽管生理指标测定法能够提供精确且可量化的数据,然而,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实验情境本身容易给被试者带来一定的心理暗示,进而影响实验效果。

第3章研究设计...............27

3.1研究问题...........................27

3.2研究框架............................27

第4章学前儿童心理状态术语使用现状与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现状.51

4.1学前儿童心理状态术语使用现状....................................51

4.1.1儿童心理状态术语的总体使用现状................................51

4.1.2不同组别儿童心理状态术语使用的差异比较..........................53

第5章基于心理状态术语使用指导的阅读干预效果分析.........66

5.1学前儿童心理状态术语的使用变化.......................66

5.1.1儿童心理状态术语的整体使用变化...........................66

5.1.2不同组别学前儿童心理状态术语使用的变化差异..................68

第5章基于心理状态术语使用指导的阅读干预效果分析

5.1学前儿童心理状态术语的使用变化含有丰富心理信息的图画书是儿童习得心理状态术语重要的来源,阅读干预为儿童进一步使用和掌握心理状态术语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在8周正式干预活动结束后,研究再次采用叙事测评工具对儿童进行一对一的测试收集故事叙述语料,除去因儿童转学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无效语料,共计有效后测语料177份,有效率为92.19%。

研究按照与前测分析相同的步骤,对177份叙事语料中儿童的心理状态术语进行编码。在本部分的分析中,研究将首先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考察学前儿童心理状态术语的使用的前后测差异;然后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探究不同组别儿童的心理状态术语的使用差异;最后对实验组儿童进行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分析,从而进一步说明儿童心理状态术语的使用变化。

5.1.1儿童心理状态术语的整体使用变化

为探究阅读干预结束后,学前儿童使用心理状态术语的变化,研究者对儿童故事叙述后测中心理状态术语的使用,即各类别术语的使用次数进行统计,并采用成对样本t检验对儿童心理状态术语使用的前后测数据进行差异分析,结果如下表和下图所示。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

第6章研究讨论与建议

6.1研究讨论

在第二章中,研究基于文献综述提出了研究假设,并在第三章进一步形成了两个研究问题,即:(1)学前儿童心理状态术语的使用现状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现状如何;以及(2)基于心理状态术语使用指导的阅读干预提升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效益如何。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后,本文得出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