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行动反思
首先,整体的行动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使儿童参与从“实然”走向“应然”,但想要获得高质量的儿童参与,教师还需要长时间的辛勤付出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耐心引导儿童进行不断发展。作为一种螺旋上升的研究方法,在之后的数学教育活动中,还会出现其他新的问题,如,“边缘儿童”还需要时间突破自身的局限,克服心理的不安与紧张,教师从想“控制”幼儿到与幼儿“同行”需要观念的转变并逐渐落实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过程中等,因而,行动研究还在持续,并应一直继续下去。
其次,对于提升集体活动中儿童参与的质量,从形式上的全员参与到真正有质量的全员参与,其中还涉及师幼互动、儿童自身的发展水平以及其他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因此,这是一个需要不断进行探究和行动的过程。同时,由于笔者第一次进行行动研究缺乏经验且合作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具有较强的行为惯性,在行动的实施过程中,未能快速有效的解决活动当中出现的突发状况,因此,理论与实践未能充分结合,还需进行不断的反思与总结。
最后,由于儿童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部分幼儿能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并维持较长时间的参与,但仍需进一步提升儿童参与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因此,笔者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继续探索,尝试多种方法引导儿童进行有效参与,依据现实问题探索系统的行动策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