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学前教育论文格式、学前教育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母亲教养投入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探讨

日期:2022年01月23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541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201061724537763 论文字数:28666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相关标签:学前教育论文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本文探讨其它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以后的研究可以更全面的探讨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同时从内因和外因、幼儿园和家庭等方面来探讨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机制,从而更全面的为提高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水平提供思路。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幼儿亲社会行为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亲社会行为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对幼儿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重要的积极作用。3-6 岁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逐步进行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在感受他人的情绪的基础上,逐渐开始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出现与他人合作、分享物品、安慰他人和帮助他人等亲社会行为,这都属于幼儿社会性萌芽的表现。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幼儿期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会影响幼儿社会交往态度、个性特征和人格品质的发展。现如今,幼儿亲社会行为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幼儿能否适应环境的标准之一。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是幼儿道德水平发展的出发点,对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个性有重要帮助①。幼儿期是培养正确态度和良好行为的最佳阶段,也是幼儿性格的初步养成时期。已有实证研究表明,表现出更多亲社会行为的儿童相较于其他儿童更容易形成积极的社会适应和拥有成功的人际关系,低亲社会行为的儿童往往更容易发生社会适应等不良问题②。亲社会行为较高的幼儿更容易被同伴和教师所接纳,并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人的善意能够给自己带来好处,但学会给与他人善意,做出帮助、分享、合作、安慰和援助等亲社会行为的幼儿会从中收获更多,更容易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个性。

1.1.2 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育

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已经把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作为培养目标加以确立,并写入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了必须将培养幼儿的助人行为、分享行为、合作行为等作为培养目标,强调了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要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并在此基础之上推动幼儿的社会化进程。在社会领域中更是突出强调了“培养幼儿乐群、友好的态度和行为”,并増加了“与人交往、互相合作、和睦相处、分享”等新的教育要求①。《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在幼儿时期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有助于幼儿更好的步入和融入社会。

近年来,“小悦悦事件”、“昆明挟持人质案”等反社会行为事件的频发,引发了社会公众的热议。亲社会行为总是伴随着各种积极的结果,抑制和预防反社会行为最好的方式就是培养亲社会行为。幼儿时期是亲社会行为的最佳培养期,社会因此高度重视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1.2 研究意义

(1)期望通过本研究进一步丰富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众多,本研究主要探讨母亲教养投入和母子依恋这两个家庭因素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有助于扩展和丰富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2)本研究为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提出实践建议。本研究从幼儿园和家庭的角度出发,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育提出建设性意见,有助于老师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提升有实践指导意义。

学前教育论文怎么写


第 2 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标

本研究旨在探讨母亲教养投入、母子依恋和幼儿亲社会行为三者的现状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培育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建议,具体研究目标如下:

(1)研究幼儿亲社会行为、母亲教养投入和母子依恋的现状。

(2)研究母亲教养投入、亲社会行为与母子依恋之间的三者之间的关系。

(3)探究母子依恋在母亲教养投入与幼儿亲社会行为中的中介作用。

(4)探索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

本研究采用刘倩倩和李晓巍(2019)进行本土化修订过的《父母参与问卷(缩减版)》测量幼儿母亲得教养投入水平。《父母参与问卷(缩减版)》共 20 个项目,包括家校沟通、在校参与、在家参与三个维度,由幼儿母亲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该问卷采用 4 点式计分方式,从 1 至 4 分别代表“很少”、“偶尔”、“经常”和“总是”。经过刘倩倩和李晓巍修订后的问卷调查,在父亲和母亲两个群体中信度均表现良好,三个维度的 Cronbach’s α系数在 0.88-0.94 之间,分半信度在 0.83-0.94 之间。在本研究中 Cronbach’s α系数为 0.93,家校沟通、在校参与、在家参与三个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 0.92、0.92、0.72。


2.2 研究假设

本研究旨在探讨母亲教养投入、母子依恋和幼儿亲社会行为三者的现状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培育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建议,在结合相关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之上,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1)幼儿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龄差异。(2)幼儿亲社会行为、母亲教养投入和母子依恋处于中等偏上水平。(3)母亲教养投入、母子依恋和幼儿亲社会行为之间两两正相关。(4)母子依恋在母亲教养投入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本研究参考金星、韦小满(2008)和全海英(2012)等人测量幼儿亲社会行为设置的情景改编的《幼儿亲社会行为情景测查方案》测量幼儿亲社会行为水平。该方案主要考察幼儿在主试设置的情景中,亲社会行为中助人行为、合作行为、安慰行为和分享行为的基本情况。该方案主要采取 3 点评分,在设置的情景中有助人、合作、安慰和分享行为的得 3 分,提示后有助人、合作、安慰和分享行为的得 2 分,提示后仍无助人、合作、安慰和分享行为的得 1 分。在本研究中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 0.74。


第 3 章 母亲教养投入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结果...................... 19

3.1 共同方法偏差.................................. 19

3.2 幼儿亲社会行为、母亲教养投入和母子依恋的现状...................... 19

第 4 章 母亲教养投入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影响的讨论....................... 25

4.1 幼儿亲社会行为、母亲教养投入和母子依恋现状的讨论.............. 25

4.1.1 幼儿亲社会行为现状的讨论....................... 25

4.1.2 母亲教养投入与母亲依恋现状的讨论............ 27

第 5 章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育建议........................................ 30

5.1 母亲提供良好的教养投入,提高幼儿亲社会行为水平.................. 30

5.2 利用母子依恋中介作用,提高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水平.................. 32


第 5 章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育建议


5.1 母亲提供良好的教养投入,提高幼儿亲社会行为水平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发展与适宜的养育行为息息相关①。本研究结果表明,母亲的教养投入对幼儿亲社会行为有直接的影响,高水平的母亲教养投入能够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家庭以及社会都要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母亲教养投入,从而提高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提高母亲教养投入是一种低成本、操作简单、能够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有效策略。

首先,母亲自主增加对幼儿的教养投入。幼儿母亲应该主动增加与幼儿相处的时间,积极主动提高教养投入,由此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1)母亲增加在校投入提高母亲教养投入。在校投入是母亲教养投入的维度之一,母亲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教育活动等涉及幼儿母亲到园的活动,提高在校投入水平。例如,母亲主动参与幼儿园举办的家长研讨会、教育培训、亲子运动会等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增加与其他家长一起谈论和幼儿园相关的会议和事件等的机会。(2)母亲增加家校沟通提高母亲教养投入。母亲增加与幼儿园的老师沟通交流幼儿在幼儿在园的情况或日常生活情况的频率,有助于提高家校沟通水平。例如,在接送幼儿上下学与教师交接的过程中,询问老师幼儿在园表现情况和遵守班级规则的状况;借助微信、QQ、短信和电话等私人渠道与老师谈论幼儿在幼儿园遇到的困难和幼儿的进步;合理利用班级群、幼儿园公众号、邮箱等公开渠道了解幼儿园整体情况。(3)母亲增加在家投入提高母亲教养投入。母亲可以建立固定的“母子时间”计划表,计划表可以根据家庭情况设置周计划、月计划或者年计划,增加母亲在家与幼儿相处的时间,以此来提高在家投入水平。具体可以通过母亲和幼儿一起进行唱歌、画画、讲故事等富有创造力的活动;母亲去书店为幼儿购买书籍和玩教具;母亲帮助幼儿洗漱等方式实现。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


第 6 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的局限性

(1)研究对象的局限性。本研究被试只选取了南昌市的幼儿及其母亲,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将研究对象的范围扩大。例如探讨将幼儿以及幼儿的父亲和母亲同时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者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影响的差异;选取全国各个地区的被试,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2)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不全面。本研究探究了两个家庭因素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因素较多,比如幼儿自身的气质特征、观点采择能力,幼儿园的教师指导、园所特色等都值得探讨。在未来的研究中要拓宽视野,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做更全面系统的研究。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