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学前教育论文格式、学前教育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幼儿园小班生活常规学前教育的行动研究

日期:2020年04月24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541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004231113424865 论文字数:36955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研究,笔者认为生活常规教育的行动研究还远远没有结束,生活常规教育的探索和改进也是永无止境的。生活常规教育的价值不仅提升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还促进了幼儿对于规则的遵守、知识的汲取、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这为幼儿之后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作了良好的铺垫。教师应在生活常规教育中运用各种积极有效的方法提高小班幼儿生活常规的有效性,使幼儿遵守、学会常规并形成内化规则。


一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俗话讲,“无规矩不成方圆”,每个人都时时刻刻置于各种规则之中,这些规则制约着我们的行为习惯,幼儿也不例外。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对于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智力的开发和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幼儿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通过制定良好的常规,尽量缩减不需要的管理行为,逐渐养成幼儿的自律习惯。”①良好常规教育对于幼儿来说不仅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而且还能够促进幼儿对知识的汲取和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能使幼儿有目标性和针对性的发展自我能力,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性,促进幼儿以后的长期发展②。幼儿园常规通常可以分为生活活动常规、教育活动常规与游戏活动常规。
幼儿园生活常规能够将幼儿的生活安排的更有合理性和规范性,一方面可以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幼儿有目标性的学习知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巧,能够更好的适应集体生活,促进幼儿的健康长远发展。小班是幼儿离开家庭后,进入的第一个集体生活,也是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以及构建常规观念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建立良好的常规尤为重要。由于刚踏入幼儿园的幼儿的年龄比较小、生活自理能力不足、语言沟通与表达能力比较弱、社会适应性较差,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小班常规来确保幼儿各种活动的进行。良好的生活常规教育对幼儿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为之奠定了强有力的保障。
然后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由于班级生活常规的不良养成,造成很多教育教学活动无法进展或者进展速度缓慢。例如到了教育活动的时间,部分幼儿依然在喝水或者在进行午点,由于幼儿园中幼儿的活动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因此,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必须减少部分环节或者加快教学进程。常规教育并非仅仅是帮助幼儿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更重要的是促进幼儿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教师常常偏离了生活常规教育的指导目的。
因此,如何才能使幼儿快速的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之中、制定哪些切实可行的生活常规以及采用哪些教育方法来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规习惯,以此提高小班生活常规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上述出现的问题,笔者确定了本研究的主题。通过笔者在幼儿园的观察、记录、调查、并对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当前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法,进行参与式研究,与研究团队一起开展合作研究,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的策略,借此来推动研究班级的生活常规教育,同时提出提高生活常规教育有效性的建议。

.........................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幼儿的可塑性非常高,小班是幼儿园阶段的开始,同时也是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幼儿园制定完善、良好的生活常规一方面有利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帮助教师加深对生活常规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对幼儿园小班生活常规教育进行行动研究还能够为幼儿园生活常规制定的内容和培养的方法提供或补充一定的参考依据。

2.实践意义

笔者通过深入实践与合作教师一起开展幼儿园小班生活常规教育的行动研究,一方面有利于合作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在行动中提升计划、研究、观察和反思的能力;另一方面推动所在班级的生活常规教育的进展,帮助教育工作者卓有成效地开展幼儿园小班的生活常规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并提出优化生活常规教育的建议。

图 1 研究流程图

........................


二、行动研究的准备阶段


(一)生活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教育见习的过程中对 S 园小班的生活常规教育进行了预观察,经过文献的收集整理以及前期对合作教师及诸多小班带班资深教师进行访谈。目前了解到 S 园小班生活常规教育存在有以下 4 个问题:

1.生活常规教育的指导目的不太明确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良好的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①生活活动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满足了幼儿最基本的生理需要,而且对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及个性品质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②在实际中,生活常规教育成为了教师管理幼儿的手段,掌控幼儿的办法。还有教师说道:“幼儿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障幼儿的安全,而良好的常规则是保证安全的前提”。幼儿园最基本的事情是时刻保证幼儿的安全,但常规教育绝不仅是保障幼儿安全,管理幼儿的方法和手段。这一点与常规教育原本的意义背道而驰,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很多时候幼儿教师的生活常规教育的规则只是为了得到领导的肯定,为了管理的方便,殊不知忽略了幼儿本身的特性和爱说爱闹、活泼好动的天性。

2.家园沟通与合作存在障碍

小班刚入园时期,家长和带班教师还处于较为陌生的阶段。家长对教师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还不能完全理解,完全信任,而这个过程正是幼儿最无助和脆弱的时候。更需要家长和教师相互合作和理解。在访谈中有教师说道:“家长刚开始的时候完全不相信我们,我们会每天拍照发群里,而且家长在看到孩子的进步和发展的时候才能逐渐相信我们”。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教师的培养,而且还需要家长的共同配合。

3.教师分工不明确,过渡时间出现断档现象

在幼儿园中,同一班级三位老师有时候配合可能会出现断档问题,使幼儿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中。尤其是在过渡的时间段之内。“教育活动结束了,一部分幼儿从教室进入水房、厕所进行喝水、如厕或者盥洗;而另一部分幼儿还在教室之中。两位教师在教室里忙着收拾整理刚才教育活动所用到的教具、材料等教学道具;另外一位老师则去了卫生间。此时水房、厕所是没有教师在场的,幼儿们乱作一团——观察日志”。幼儿园的安全事故有很多是发生在如厕的时候,但是此时的厕所和水房却没有在教师的监管之下,没有成年人在场。可想而知,这种情况有多不安全,非常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问题。

.......................


(二)生活常规的制定

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书中对于 3~4 岁幼儿的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目标如下表 3 所示:

表 3 3~4 岁幼儿的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目标

参照指南中的目标要求,并根据 S 园的实际情况,研究者与合作教师共同制定出以下活动常规,包括喝水活动常规、进餐活动常规、盥洗活动常规、睡眠活动常规、如厕活动常规。

........................


三、言传身教立规矩——观察探索阶段................................. 17

(一)问题提出........................................ 17

(二)行动目的与计划....................................... 17

(三)行动实施与反思......................... 18

四、耳濡目染学规矩——调整实施阶段.......................... 31

(一)问题诊断..................................... 31

(二)行动目的和计划............................ 31

(三)行动实施和反思................................... 31

五、潜移默化存规矩——提升深化阶段................................ 43

(一)问题诊断.............................. 43

(二)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43

(三)行动的实施和反思......................... 44


五、潜移默化存规矩——提升深化阶段


(一)问题诊断在调整实施阶段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对于喝水活动,依然有近 10 名的幼儿没有将杯子送回,经过多次的观察,发现这几名幼儿的身高和其杯子所在的杯子架的高度相差较大,幼儿取放杯子有一定的难度,不适宜幼儿取放杯子,杯子的高度超出幼儿方便取放的范围。在前期往杯架上粘贴幼儿照片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每个幼儿的具体身高。

二是睡眠室的环境创设太过复杂。虽然及时进行了干预调整,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活常规教育的进程。

三是在实施中发现在盥洗活动中,所制定的常规“学会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于是将其分为二个部分进行教育。第一部分进行洗手步骤的教育,第二部分是六步洗手法的教育。

分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前期准备的不够充分,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具体需要和具体情况,同时没有注意到环境的适宜性,不适宜幼儿的行动和学习。因为初次探索阶段幼儿的良好表现,所以对于调整实施阶段笔者和合作教师有些操之过急了,没有完全考虑到幼儿的具体情况。

............................


七、提高生活常规教育有效性的建议


(一)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生活常规教育

1.发挥环境创设的隐性力量,用环境指引幼儿行为

要发挥环境的重要作用,将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活动与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促进生活常规教育的进行。在本研究睡眠活动中,观察中发现睡眠室内的装饰太过复杂,颜色过于鲜艳,一定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