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文将文献收集和实地探查方法相结合,深刻分析国内外国家对农业观光旅游发展的现状及经验分享,并深入了解宁安市农业观光旅游的开发情况,充分利用当前得到的信息,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为该项目的研究奠定了实践基础。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在我国,1993 年,“观光农业”的概念初次出现在北京农业区域总体布局中。1996 年,农业促进大会在北京召开,提出了“观光农业”。1998 年 6 月,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 世纪末,大力提倡开展观光农业,将其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2006 年初,中国旅游局决议本年的国家旅游主题为“中国乡村旅游年”,标语是“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时尚”,要求旅游各个部门和各类旅游企业把“以旅游带动新农村建立”作为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2018 年 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很大的提升了农村旅游的品质和效益,推进农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加快了构成新农村的建立。2019 年 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在农村发展休闲旅游、餐饮住宿、文化体验等新型服务业。较好的发扬乡村资源、生态、文化优点,发展满足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养生、养老等产业。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卫生、交通、信息、邮政等公共服务体系。
农业观光旅游,已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旅游产业,这种自然、绿色、环保的旅游已经越来越受到各个年龄层游客的青睐。发展农业旅游不仅可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并且能够加快本地经济的发展。黑龙江省在发展农业旅游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农村幅员迁阔,环境优美、农业资源丰富,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已发展成为一个集旅游、休闲度假、餐饮、娱乐、购物于一体的高水平农业旅游产业,以此为借鉴,为牡丹江市宁安市农业观光旅游发展提供实践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近几十年,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人均收入增长翻倍,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之而来,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也改变,转向休闲型。根据这一系列的变化,全国各地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起来。农业观光旅游的魅力尽显,游客更加青睐于乡村旅游,体验乡村风情、风景、娱乐等活动。
宁安市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能够增加本地农民的收入,为本地农民提供了经济来源,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乡村旅游,还能优化本市农业旅游体系结构,同时还能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进而促进宁安市又好、又快、又稳定的发展。发展宁安市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增加本地产品销售,及时创新本地特色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增加销售量,增加游客消费,进而提高当地旅游收入。发展宁安市乡村旅游,还可以使游客增加对当地风俗文化的了解。尽情体验乡村文化也是对于人生的一种享受,体验不一样的生活。这对于许多久居城市的游客来说,可以更亲近的接触大自然,修养身心,抛去城市生活的喧嚣,更能改变心情迎接更美好的人生。
本文以农业观光旅游相关理论知识为理论依据,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分析,围绕宁安市农业观光旅游基本情况和所拥有的旅游资源开展研究,运用文献收集法和实地探查法,研讨宁安市农业观光旅游现状,发现宁安市农业观光旅游存在问题并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策略和建议,建立更加完善的农业观光旅游机制,推动宁安市农业观光旅游又好、又快、又稳定的发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目的地旅游度假胜地,以村里为场所,人文无干扰,无生态破坏,具有旅行和野外行为特征的活动。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近几年围绕乡村旅游提出很多原创新概念,如:游、野、居、诗意栖居、光建、场景时代等,提出了丰富乡村旅游内容,形式多样化,有效缓解乡村旅游同质化日益严重的问题。过去的乡村旅游主要是了解一些村庄的人、习俗和礼仪等,还可以观看和种植一些村庄的当地产品,如:大米、玉米、高粱、小麦、果树等。旅游人员通常可在偏远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乡村游玩,并在这周围体验吃、玩等相关休闲设施的活动,并为游客开发出周围地区的旅游基地。乡村文化旅游的定义有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组成:第一点是发生在中国乡村发展地域,第二点是以乡村性作为一个旅游吸引物,两点组成部分必须同时存在。
乡村旅游概念的研究一直深受学者们广泛关注,因为乡村旅游的研究关系到乡村旅游的理论体系的建设。虽然一些研究对乡村旅游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解释,但对乡村旅游基本概念的理解还不清楚,因为我国乡村旅游的相关课题的研讨还处在早期阶段。这几年,林刚对 20 个极具影响力的乡村旅游进行了相关的定量分析,他把乡村旅游定义为几个内容:以当地区域为依托,以风俗文化、乡村景色、农业、农家乐等来吸引游客的一种乡村观光旅游活动。乡村旅游可以定义为以乡村田园、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村生活、民俗传统文化等自然文化环境为旅游景点,在乡村地区进行休闲、观光、游览、度假等活动。可见,国内乡村旅游尚未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观念。学术工作人员对乡村文化旅游的定义有差异的偏重,比如旅游的市场主体、客体、经济活动形式等。但考虑到乡村旅游发生在乡村地区,许多乡村资源吸引了城乡不同的文化取向的游客。所以,必须了解乡村旅游的特性,形成一致的乡村旅游定义,吸引不同文化取向的游客,建立起乡村旅游的理论实践构架。
............................
2.2 农业观光旅游特征
生产性:它有农业生产和管理的特点,并能提供农产品的绿色环保特性,满足人类的消费需求。
观赏性: 指发展农作物、森林、草地、花木、畜牧业及管理等旅游功能。由于观光活动,让游客获得了观赏自然绿色植物形状,颜色和味道的兴趣。
娱乐性:以观赏和娱乐为目的,在种植业及畜牧业资源丰富的地方,完善基础设施,建造娱乐场地、观光场所、娱乐中心。
文化性:充分挖掘观光农业所在地的各种历史文化、科学技术、民间文化、当地资源所特有的文化等资源,发掘这些资源的内部之间的联系,加大对这些资源的积累,利用这些资源设计符合当地情况的农业观光旅游活动。
生态性:观光旅游农业的长期发展离不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将观光农业中的自然资源与旅游环境相结合,在生态监管和保护的基础上,发展旅游农业,从根本上改变当地的生态经济环境。
市场性:要合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当地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发农业观光旅游产品,确定好农业观光旅游的目标市场,根据旅游的淡旺季,推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产品。
效率性:观光农业的发展应以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为发展目的,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农业旅游产品、农业景观及当地的文化价值,大力开发现代农业和第三产业。
宁安市农业观光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
第三章 宁安市农业观光旅游发展现状......................16
3.1 宁安市农业概况 .........................16
3.2 宁安市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发展现状..........................16
3.3 宁安市农业观光旅游业现状.....................18
第四章 宁安市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的可行性、必要性分析..................20
4.1 宁安市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的可行性分析..........................20
4.1.1 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的农业生态环境优势 ....................20
4.1.2 观光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新亮点..................20
第五章 宁安市农业观光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3
5.1 开发缺乏整体性观念,全局意识薄弱,服务行业发展缓慢..........23
5.2 资金投入不足,设施不够完善..................................23
第七章 宁安市农业观光旅游发展对策
7.1 完善旅游发展规划,提高服务质量,规范行业管理
宁安市政府着眼于解决影响旅游体验的关键问题和重大矛盾。这就要求政府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相关行业组织发挥协调作用和行业标准主导作用。个人层面上,提高员工素质和业务能力。首先,要以“请进”、“请出”等方式,通过现场指导和集中教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组织休闲农业经营者参加相关培训,在区域内外开展休闲农业经验交流,学习观察活动,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休闲农业宣传,营造休闲氛围,优化休闲环境,加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创新与差异化发展。其次,从规划引导入手,把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纳入大规模农村振兴战略体系。依据人力、资源等,完成建设美好乡村等规划,补充相关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布局。各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协调,严格按照职责划分以及协调。建设顺应农业旅游发展的工作机制,建成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各地协调推动的制度,为参与农业观光旅游的发展建立优势特色。
坚持农村农业优先发展,合理安排农业观光旅游、乡村旅游规划及布局。加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降低贷款利率,增加政府或是金融机构对景区的贷款优惠。提高财政资金的投入,提高财政资金预算,建立农业观光旅游资金,运用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支持休闲农业发展。落实休闲农庄(园)农家乐享受农电价格等优惠政策。
宁安市农业观光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探讨
..........................
第八章 结论
本文将文献收集和实地探查方法相结合,深刻分析国内外国家对农业观光旅游发展的现状及经验分享,并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