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由于口译作用的日益提高,社会对口译的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反映在高等教育上,年高等教育大纲将口译课纳入英语专业高年级必修课,随后英语专业亦不断细分,翻译专业不断壮大。翻译专业本科、翻译学硕士博士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等正式设立。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欧盟等亦参与中国翻译的高等教育发展当中。反映在社会的要求上,2004年第五届全国口译大会的主题为“口译专业化:国际经验和中国的发展”,2006年第六届全国口译大会的主题为“进入21世纪的高质量口译”第七届全国口译大会的主题为“口译在中国——新趋势与新挑战”,第八届、第九届的主题分别为“全球化时代的口译”和“全球化时代的口译教育一口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可以看出社会对于口译的要求逐步提高,定位上,将中国的口译事业定位为全球化战略的环节之一;内容上,要求质量更高;趋势上,更为重视口译的人才培养。这些变化都赋予了口译学习任重而道远的使命。
1.2研究意义
语言本身的语块特点不容置暖,语块与口译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特别是正式场合中(如会议发言),语块往往大量出现,且具有一定规律性;而译员在口译输出时也往往会遇到大量的语块。从口译输入观之,会议发言中的语块多有如下特点:频次高、速度快、信息密集。根据的认知负荷模型,会议口译中语块的以上特征对于译员在各环节,包括听、记、理解、转换和输出都造成负担。但是语块由于其出现频率高,特别是程式化语块,如我很荣幸参加谨代表向会议的召幵表示衷心的祝贺”等,因而具有重复性高和易预测的特点。也就是说通过译员的有效管理,语块反而可以降低译员负担。从口译输出来看,译员在输出时使用语块的熟练程度和准确程度又会对产出造成影响。基于以上思考,本论文旨在从实证研究切入,深度考察译员在口译输出时二语语块的使用情况对输出质量造成的影响,结合对输出效果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探究语块在会议口译中的作用,为口译学习拓展思路。
..........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语块
国内语块研究起步较晚,但语言学家也已很早就意识到语言中的“块”现象,比如杨玉晨就分析了语言中的“板块”结构,并将其作为语篇构成的基本单位。而濮建忠则认识到词不是独立存在的,词不能脱离其语法特征存在,而这种词义与语法的联系是英语语言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分割。其后,李宗宏、陈万会等分别从语块的结构、语义和心理现实性等方面作了描述。研究者们还探讨了语块的语用功能、交际功能以及在语篇中的组织指示功能等谢军,。现在整体保持逐年上扬趋势,从中可以看到语块学习为语块研究中最主要的研究主题之一。现在甚至有些国内语言学家从二语语块得到启示,有些语言学家己经开始尝试探讨汉语语块,如钱晓菁的《汉语语块研究初探》。虽然这些研究还属于浅尝辄止的阶段,但不难看出语块已经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具有很大潜力。
2.2语块与口译学习
前文已提到语块在语言学习中的地位,语块在语言学习中得到越来越多重视这一点不容置險。国内已有不少语言教学研究者试图将语块理论应用于语言教学,包括对外汉语教学。如亓文香发现外国学生在汉语习得过程中同样反映出“心理机制里面已经预先存在着设置语块的心理需求和规则”。对于语块规则的重要性,该学者认为“如果这个规则能与其习得过程一致起来,则能促进其学习,反之就会阻碍其学习”。那么语块在口译,特别是会议口译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语块对于口译学习来说有值得借鉴的意义吗?
第三章研究实验......10
3.1实验目的................10
3.2实验假设...................10
第四章数据分析..............12
4.1样本衡量指数.................12
4.2定量分析.................13
第五章研究结论及学习建议........24
5.1研究结论.................................24
第四章数据分析
4.1样本衡量指数
本文在评估被试的口译输出时主要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方面入手。定量分析以语块使用频数,即固定语段中语块的使用量,以评估被试学习者语块使用频率。其次,为考察语块使用频率和产出质量的关系,在质量评估上本研究亦采用量化指数衡量。本研究衡量产出质量主要是着眼的是准确性和流畅性。第一,就产出准确性而言:对于口译产出的所谓“准确性”的评价标准从来都莫衷一是,一般评价的指标有充分性、忠实性、对讲话人的忠实性等。评价的量化单位有信息比率,正确译出的信息单位数量等,而目前学界对于口译准确性衡量的着眼点在于源语信息的传达。本文在衡量产出质量时主要参考蔡小红的“信息单位”概念,在原材料中结合信息点、信息意层、信息结构划分出各语段信息单位见附录,每一单位权值分。在计算得分时采取正确译出的信息单位比率进行统计,公式为:正确译出的信息单位比率每段正确译出的信息单位每段信息单位总数。本文定义正确译出的信息单位为未出现错译、漏译的信息单位。错译包括语法错误、用法错误、表达错误等。第二,就产出流畅性而言:衡量产出流畅性时,记录每名被试完成该语段所使用的时间,并记录类影响表达流畅性的因素出现的总次数,即包括:重复改口、停顿过长、表示犹豫的口头惯用语以及句子残缺。
4.2定量分析
遵照本章开始的界定,产出质量以准确性和流畅性两方面指数进行衡量。准确性的量化指标为正确译出的信息单位比率,即正确译出的信息单位占所在语段信息单位总体的比率。被试的两组译员各段产出质量的准确性和对应的折线图见下表.
...........
第五章研究结论及学习建议
5.1研究结论
本文以实证研究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为基础,结合二语习得和口译的有关理论分析汉英交替传译中二语语块的使用情况和口译总体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研究发现二语语块使用频率与口译产出质量呈正相关,而口译学习者学习程度也与二语语块使用频率呈正相关。可见,口译学习者能力提升的标志之一是二语语块使用频率的提高,同时又得益于二语语块,口译产出质量提高。同时,针对实验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亦揭示这是一个必然结果,因为实际上二语语块使用熟练度的提高会一定程度上减轻译员的认知负荷。由本研究观之,依托于语言习得的口译不能暂停对语言的习得,口译学习也不应脱离语言学习,应当将二语语块有机地与口译学习结合;但亦不能像传统口译学习一样只侧重于词汇的机械堆砲。
5.2学习建议
语块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有较为稳定的语法结构限制、搭配和使用。二语习得正是因为这一点越来越关注语块,甚至有的教学实践舍弃传统的以词汇为重心,转而尝试将语块作为单位进行教学,因为语块不同于词汇,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意义组合,而类似“建筑所需的预制块”。本文实验表明,语块使用频率和产出质量呈正相关。通过回访我们也发现,当译员熟悉某些语块或经常使用某些语块时,语块在口译过程中反而可以大大降低译员的负荷,同时亦会提高口译输出的质量。这再次论证了语块理论对于口译大有借鉴的意义,口译学习者应当将语块作为拓展的方向之一,因为:一,语块可以提高译员输出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二,语块可以降低译员在口译全过程的认知负荷。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