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以大学生为对象,利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对“一带一路”倡议下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进行研究。
一、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古代,丝绸之路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它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称为新丝路。新丝路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目前,“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得到了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和全世界 10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而且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倡议转化为一个个具体工程。
人才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关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其经济、政治、文化状况差别很大,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熟练地掌握当地语言,而且要熟悉当地的法律,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始终开设法律基础课,注意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自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尤其是 2013 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后,更加重视对大学生法制教育。2017 年 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提升师生道德素养。”但毋庸讳言,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律素养状况不容乐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要求存在巨大差距。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定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去。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高低不仅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还是对“一带一路”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一带一路”倡议下大学生法律素养进行研究既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又具有紧迫性。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自 20 世纪末,在国内学术界,学者们就对大学生法律素养状况进行研究。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在 2014 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后,大学生法律素养研究更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而且在研究领域、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取得许多成果。在研究领域方面,目前,国内对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宏观研究,即以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这可以通过在中国知网的搜索中得到验证。若以“大学生法律素养”为题进行搜索,在中国知网中共搜索到文献 373 篇,其中期刊 260 篇,硕士和博士论文共 46 篇。主要观点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知法、守法、用法方面有较多欠缺,必须从优化法律环境、坚定法律信仰、注重法律应用能力,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几方面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比如,张攀在《对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几点思考》中强调:“应该以法律信仰教育为重点,强化大学生法制教育,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以保障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顺利实施。”一方面进行微观研究,即有的是根据地理位置来进行研究,比如,青海、宁波等高校都曾作为研究对象;有的把师范院校学生、理工院校学生、医学院校学生等作为研究对象。如,周永源、马莉、郭秀晶、李震英在《首都大学生法律素养及高校法制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中着重指出:“青年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进程。”靖国华也在《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对策性思考—以宁波市大学生法律素养调查为例》中将“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政府职能部门应力所能及地为大学排除其困难及忧虑。”和“法律素养的形成并不是封闭的、单向的,而是开放的、交互式的,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形成与整个社会的法律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等社会环境方面的措施列举出来。但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下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提升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选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下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研究,能够拓展大学生法律素养研究的领域,以进一步丰富大学生法律素养研究方面的理论。
......................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研究的基本问题概述
2.1 概念界说
2.1.1“一带一路”概念及主要内容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根据地理位置构造,其中“一带”主要指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巴经济走廊、盂中印缅经济走廊;“一路”主要指围绕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而形成的海上经济带。欧亚的绝大多数国家均串连在了“一带一路”沿线上。以习近平访问作为基准的国家包括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塔吉克斯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 17 个国家。如果再围绕这些沿线国家进行细致划分,国家数量至少在 60 个以上,国家总人口数占全世界人口总数 6 成以上。
“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其主要内容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其中政策沟通,就是以国家为单位建立政策互信,互利互惠的多层次金融合作机制,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前提协商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设施联通,就是加强道路、交通、能源、电缆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通过区域间互相合作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设备更新;贸易畅通,就是主要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区域间互利互惠,趋利避害,不断拓展投资领域,推动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将蛋糕做大做强的举措,这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内容;资金融通,就是通过亚洲各个国家间互信互利,共同加快不同币种间货币互换、结算、流通的速度的形式,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安全、快速、稳步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民心相通,就是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使得东道国和国民能够感受到我国推行“一带一路”建设共谋发展的诚意和决心。增加民间组织机构互动交流,与东道国国民建立深厚的友谊,这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根基所在。
....................
2.2 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2.2.1 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大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层次。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大学的特色。2004 年 8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资源,是祖国的未来。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 2000 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点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可见,法制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其重要任务,而法律素养的培育和提升则是法制观教育的关键环节。同时,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和提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起到促进作用。“法制教育蕴含的法治精神能够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治化、运动化和随意化倾向,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
三”倡议下大学生法律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 15
3.1“一带一路”倡议下大学生法律素养存在的问题 ................... 16
3.1.1 法律知识欠缺 ............................ 16
3.1.2 法律意识淡薄 ...................... 16
四、“一带一路”倡议下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的多维路径 ......................... 21
4.1 创造良好的社会法律环境 ............................. 21
4.1.1 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律氛围 ......................... 21
4.1.2 加强大众媒体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宣传力度 ................... 22
四、“一带一路”倡议下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的多维路径
4.1 创造良好的社会法律环境
4.1.1 加强大众媒体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宣传力度
...........................
结论
本文以“一带一路”为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