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公司为了提升核心竞争力,保持行业优势将信息化深入融合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供应链、营销、咨询服务等多个方面,综合集成信息资源,在智能制造、协同研发、敏捷供应链、商业智能、便捷服务等诸多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
形成了企业独特的发展模式。在“中国制造 2025”的背景下,近年来 C 公司积极推进公司由传统制造业向“互联网+智能制造+服务”的转变,在做好装备产品制造的基础上,积极应用工业大数据实现装备产品的制造、销售、增值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管理,积极满足客户需求和创新服务产品的开发。
在 2010 年成立物资供应全资子公司,整合优势资源搭建专业化的采购信息共享平台,形成高效协同的供应链采购管理体系。在 2017 年成立物流全资子公司,为集团公司的产品及供应链企业提供物流配送、仓储管理、干线运输、运费保理等解决方案。物流服务平台拥有运力车辆 1704 台,仓储面积达 30 万平米,可提供保单货源 500 条。由此形成了由若干企业组成的供应链网链结构,如下图5.1。在整个网链结构中 C 公司居于核心主导地位,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及顾客保持密切联系;中间层是指在供应体系和分销体系内能够为制造商和顾客提供价值增值的企业或经营部门。中间层的实体在供应链前端与终端担任重要角色,需要有效整合信息资源,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打破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供应链企业间实现信息共享与高效协同;在整个体系中,也必不可少诸如物流之类的可以提供资源、决策与优化等的实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家经济在稳健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挑战,尤其是制造业发展要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发展,从传统制造的大批量、粗放型生产方式逐步转变为服务型制造的定制化、服务增值型生产方式。这也是符合国家“中国制造 2025”总体导向,因此本文选择了服务型制造为研究对象,对服务型制造供应链绩效进行了分析研究。
主要结论如下:
(1)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服务型制造的大量研究进行了学习和参阅,总结了服务型制造概念、特征,阐述了服务型制造混合供应链的机理,选择了在服务型制造供应链中处于核心地位且担任集成角色的服务型制造企业为研究主体,其供应链绩效为研究内容。在对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之后,结合服务型制造供应链特点和参阅文献的基础上,选择了拓展的平衡计分卡模型,从财务、顾客、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服务五个维度着手初步建立了服务型制造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随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指标进行预测试,共收回有效问卷 138 份,通过信度分析与效度分析选取了最终的指标体系。
(2)选取了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建立绩效评价模型和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对服务型制造供应链绩效进行评价。引入实证分析案例,通过在相关企业实习时向部门领导进行问卷调查确定了各个二级指标之间和三级指标之间的相互反馈关系和判断矩阵,据此在 Super Decisions 软件中创建了服务型制造 ANP 模型并进行赋值,通过分别计算未加权超矩阵、加权超矩阵以及极限权重得到最终指标权重。最后根据指标权重进行了模糊评价,得出了服务型制造 C 企业的供应链绩效评价结果为“较好”。C 公司较早的推进制造转型,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制造+服务”价值增值模式,但是服务型制造供应链绩效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在最后本文针对 C 公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