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论文栏目提供最新社会主义论文格式、社会主义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2538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编号:lw200912171619575831 论文字数:2869 所属栏目:社会主义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摘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发展人民民主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从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个科学论断。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科学论断,深刻地揭示了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阐释了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境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律的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要从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个科学论断。
  
  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什么是民主?它的本质含义是什么?历史上各阶级的学者和政治家对它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民主作出了科学的界定,深刻揭示了民主的实质。
  列宁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民主也是国家”,“民主是国家形式,是国家形态的一种”。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他强调“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即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一部分居民对另一部分居民使用有系统的暴力的组织”。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属于上层建筑,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自从阶级和国家产生以来,先后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并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国家制度。在社会主义出现以前,尽管以往国家制度因为经济、文化、历史等原因,有很多差异和不同点,但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即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实行的是专制制度。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相比是一大进步,但其国家性质决定了资本主义民主只能是资产阶级对国家权力的垄断,只能是资产阶级内部的、少数人的民主。而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中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以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以人民民主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从根本上否定了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不同性质的国家,民主的本质是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为绝大数人享有的民主,这与历史上任何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少数人的民主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政治文明在人类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同时,民主也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民主既然是一种国家形式,它就只存在于人类历史的一定阶段,它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并且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具有不同的形态。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起源于古希腊的某些城邦国家。民主制按希腊文直译,就是“人民掌握权力”。在奴隶制时代已经有了君主制和共和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等不同的国家形式。但在奴隶制时代,“人民”是指全体奴隶主,奴隶不仅不是公民,而且不算人。因此,奴隶占有时代的国家,不论是君主制还是共和制,都是奴隶占有者的国家。这一基本事实最清楚不过地表明了民主的本质。由于剥削形式的改变,农奴制代替了奴隶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又代替了农奴制国家。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共和制和普选制,从全世界社会发展来看,是一大进步。但是只要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即使是民主共和制的资产阶级国家,也无非是资本家镇压工人的机器。
  民主从古代萌芽时起,在几千年的过程中,它的形式虽然随着统治阶级的更迭而更换,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国家中,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运用程度”,但是它的实质始终是阶级的民主,是哪个阶级占统治地位,维护哪个阶级的统治。一定阶级的民主总是和一定阶级的专政联系在一起,即使是最民主的国家,在被剥削阶级企图改变自己的被奴役地位时,在发生危及统治阶级的任何深刻的政治分歧时,都会使用专政手段,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人民民主,就是全体人民普遍享有的民主。只有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保证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国家中占统治地位,才能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才能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二、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看来,代替资本主义的未来新社会,将体现更加充分的民主。为此,马克思、恩格斯把“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其后,关于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列宁曾有过深刻论述。他说:“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这包括两个意思:(1)无产阶级如果不通过争取民主的斗争为社会主义革命作好准备,它就不能实现这个革命;(2)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并且引导国家走向消亡。”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
  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民族危机、社会危机空前深重。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都一次次失败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但是试图照搬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道路没有走通。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走民主新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人民民主。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取人民民主始终成为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领导中国人民长达28年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艰苦卓绝斗争中,同时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实现党的最低纲领、争取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我们党大力发动和组织工农运动,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在全国迅速发展。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为适应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的形势,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举行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兵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亦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会议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强调,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战士及一切劳苦大众的。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抗日民主政权,抗日根据地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陕甘宁边区所制定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明确规定,保证一切抗日人民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徙之自由权。抗日民主政权还规定了政权机关中各阶层人员比例按照共产党员、党外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原则加以分配,从政权建设上体现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解放战争时期,由于革命形势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化,解放区革命政权性质转变为无产阶级领导和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民主专政。在政权组织形式上,也由参议院向人民代表会议制转变。在争取建立人民政权的斗争中,我们党先后提出了工农民主、人民民主、新民主主义等政治主张,创造了人大代表大会、农民协会、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参议会、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等民主形式,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新路进行了深入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1949年9月21日,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重要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从1953年下半年开始,根据选举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空前的普选。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证。
[next]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各族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这一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我国广大人民依法享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广泛权利和自由,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1956年;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完成了向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转变。“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经历严重挫折,留下深刻教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改革总体部署,协调推进,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人民民主的内容不断扩大、形式不断丰富、实践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党和国家的活力、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促进了生产力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保持了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和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邓小平曾明确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