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社会学论文格式、社会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的建构探讨

日期:2025年04月13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33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504091642346158 论文字数:52455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社会学论文,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围绕这个核心问题,本研究涉及了四大方面,其一:“提取了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模型的构成要素”;其二:“检验由要素是否具有合理性并形成初始的结构模型”;

1 绪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标提出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学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学习的理念首次出现在2022年课程标准的内容中[1],可见,体育课程也紧跟时代步伐,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引领之下,将体育的发展战略体系增添健康维度的内容,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人民的需求。学校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学校体育建设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呈现形式,是跨学科学习理念在基层落实的主要载体,这要求相关专家学者在完善跨学科学习(教学)理论层面产出的同时,基层体育教师要主动地探索与学习跨学科教学的能力,在实践层面严格落实理论要求,并积极开拓创新教学理念或方式,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1.1.2 现阶段体育教师缺乏跨学科教学的能力

目前,教育界和体育界的专家学者对学校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相关理论的研究还没有完善,特别是以分科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跨学科教学能力的研究更为欠缺,并且,研究结果更多的是将能力以某要点、要素的形式呈现,谈及体育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的研究也缺乏学科针对性,也就是能力要点的呈现缺乏体育学科的特点和健康教育的特点。因此,对于基层的体育教师,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缺乏一定的理论作支撑导引,容易造成一部分体育教师虽然听说过或了解些此教学理念,却不知如何将其付诸于实践,还有一部分体育教师在情意态度方面缺乏一定的主动性,没有主动学习的职业态度,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教学的认知程度几乎为0,还有学校与社会层面,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跨学科教学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没有足够的信任,教育系统包括学校还没有足够的资源提供给体育教师,这非常考验体育教师的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

社会学论文怎么写

1.2 研究意义

1.2.1 有助于结构化和规范化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要点

我国课程教学长期处于分科教学的模式,包括体育课程。体育课程内容主要是体能和运动技能的提升,教师以传统的讲授法以及动作示范法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体育课程作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跨学科教学理念应运而生。目前体育学者对跨学科教学理念的研究较少,对体育教师能力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特征化。

本研究根据以往学者对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相关研究,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尝试探究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要素,将要素的内容按教学程序合并、归类,并构建出了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的结构模型。将要素以结构模型的形式呈现,更加清晰明了,并且,由于各要素按教学程序归类可以明确要素于跨学科教学流程中的位置,体现进阶性、规律性。

对于模型中体现的能力要点的内容,由于体育课程除了身体运动技能之外增添了健康维度的内容,包括健康卫生知识、行为习惯,并且和通过体育教育的过程形成的体育品德以上三大维度构成了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1]。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是通过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核心素养最终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组成要点直接指向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素养的维度以及核心素养的部分维度,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各维度具象化,并思考各核心素养的维度之间产生的联结性理路,作为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模型中各要素统整或分类的依据。本研究所构建的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模型正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素养以及核心素养的各维度的内容、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内容所对应的实践需求和实践反馈作为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有助于将教师各能力要点进行高度性的概括并使其规范化、结构化。

2文献综述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跨学科教学

跨学科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理念,旨在通过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概念和技能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情景中,促进学生跨学科思维和素养的发展。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1.2跨学科教学能力

跨学科教学能力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以获得新领域的知识或技能,设计和实施跨学科教学活动的能力[1]。根据上述跨学科教学的定义,其是一种融合性的课程,这注定了跨学科教学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能力,涉及到教师的知识、技能、素养和情意态度等多个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1.3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

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是指体育教师能够将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其他学科知识内容以及方法相融合,以提升学生的学科知识为基础,并帮助学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跨学科素养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

2.2国内研究现状

2.2.1跨学科教学的概念内涵和特征研究

2.2.1.1跨学科教学概念内涵

本研究主要是针对“教师(或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为研究对象以构建能力结构模型,关注点在“能力”维度上,综合诸多学者的研究,首先定义清楚了“跨学科教学”本质,因为关于跨学科教学的研究是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研究的深化,其本质相同,多了一个称之为“能力”的外延。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学术界已对跨学科教学概念的内涵基本达成一致,研究视角都是从目标出发,进而发现问题、内容整合、情境创设、开展实施、评价成果等一系列按照课程进展的顺序要求以及步骤中的关键要素的认知进行概念界定,进而挖掘出概念内涵。

2.2.1.2跨学科教学的特征

(1)以“跨学科”和“情境教学”拆分视角为引领

跨学科教学是指教师在“跨学科”、“情境教学”的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技能以及方法相融合,创设综合性的真实情境,并通过课程实施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解决复杂的、实际的问题,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最终目标[1]。顾名思义,“跨学科教学”强调的是教学需涉及到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而“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学方法需突出情境化。对跨学科教学本质的认知可以拆分为以上两个关键词分别进行探究,因为二者字面上的表述是完全不同的,但语义在特定场景下有一定的关联,“跨学科教学”和“情境教学”的本质特征都是打破学科知识固有的教学逻辑,“跨学科教学”涉及到不同学科内容之间融合方式的运用,而“情境教学”表述的是以真实性的情境为载体,引导与帮助学生解决一个复杂的学科问题或实际性的问题,推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本人认为,对于跨学科教学的内涵要将二者结合起来理解,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复合型的概念。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19

3.1研究对象 .................................... 19

3.2研究方法 .............................. 19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35

4.1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模型探索与建构 ....................... 35

4.1.1开放式编码结果与分析 .................. 35

4.1.2关联式编码结果与分析 ................... 43

5研究结论与建议 ............................ 70

5.1研究结论 ............................ 70

5.1.1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 ...................... 71

5.1.2.检验初始模型的结构体系的合理性 ........71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模型探索与建构

4.1.1开放式编码结果与分析

开放式编码第一步,将原始材料的内容进行初步处理,提取了230个标签化节点,提取过程示例见表3;第二步,反复对比所获取的230条标签的语义,提取出语句更为规整、语义更具概括性的的概念化节点75个,进一步推进开放式编码的过程;基于75个概念化节点,进行开放式编码的最后一步,即——范畴化,此步骤是将75个概念化节点通过反复对比分析,提炼出不同类别,获得了21个范畴(次范畴)。下文依次对编码过程:“标签化、概念化、范畴化”的进行结果的阐述与分析:

4.1.1.1标签化

由标签化的提取结果来看,230条标签涵盖本研究所获得的所有原始资料的内容,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包括教师职业能力、体育教师专业能力、个人素质、跨学科素养、跨学科教学的行动力、研究创新、组织管理能力、共同体意识、引导学生的能力、发展能力等多个方面,并且本人通过知网、维普查阅了大量文献,将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略微调动了标签的数量和描述的语义。由于前期的访谈工作涉及的地域范围很广、教师水平较高,加上自己对大量文献的梳理,原始资料是较为全面的、为编码工作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原始材料的标签化结果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全国一线体育教师以及教学科研岗的专家们对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认知。

社会学论文参考

5研究结论与建议

5.1研究结论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围绕这个核心问题,本研究涉及了四大方面,其一:“提取了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模型的构成要素”;其二:“检验由要素是否具有合理性并形成初始的结构模型”;其三;“分析出所建构的模型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其四,“对模型所涵盖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解释”。因此,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应四大研究方面依次阐述:

5.1.1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

本模型结构中的核心是“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第一层级有六大维度,包括:“价值认同、知识理解、感知能力、设计能力、实施能力、发展能力”,第二层级由19个要点组成,包括:“认可跨学科教学的价值、跨学科教学实践的主动性、具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积极态度、能够掌握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