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社会学论文格式、社会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权威关系的再生产:保安的责任实践特征——以 S 市 X 区的保安为例

日期:2025年03月26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2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503241128161152 论文字数:52452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社会学论文,本研究通过对保安的职业生涯和日常生活进行深入调查,循着保安的生命历程,挖掘个体转向保安行业的原因,保安在与不同群体的互动之中逐渐适应并构建自己的工作认知和身份认同。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与他者共同生活,离不开责任的践行。如何实践责任,影响着我们所共享的世界,将其构造成一种什么样貌的生活环境,是每个成员都关心的。与他者靠近,我们每个人都需考虑:我们应该如何共处?如何对待他者?责任这一议题虽然晦暗隐蔽,但却是一个重要、无法绕开的话题。为了更好地生活,对于责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谣言、仇恨言论传播,缺乏公德和公共事务的参与,腐败等等问题,让责任变得至关重要。

我们所习以为常的、看似正常、正确的现象事物往往隐藏着不平等和危害。这些正常的因素影响人们对问题的认识,使得我们缺乏对问题的意识和警惕。长期不加以思考和反思,会进一步腐蚀社会氛围。正如鲍曼认为,大屠杀是现代社会的一体两面中的另外一个可怕的面向。导致大屠杀产生的各因素看似都非常正常,这种正常所指的是这些因素完全符合我们习以为常的文明、精神、精髓、世界观等等——“正常”还指追求人类幸福和完美社会的正确方式①。历史上的犹太人正是由各种看似平常的因素所导致,他认为其最终结果“是来自某些纳粹科层制的自身动力,正是因为科层制的这个自身动力……能极为一贯——而且比所要求的更为一贯——地施行下去。”②看似遥远的历史,实则是对我们生活的一种提醒,警惕我们所习惯的正常的各种因素。

社会学论文怎么写

第二节 文献综述 职业保安群体及其责任相关研究

一、职业保安责任的社会学研究

(一)保安的职业身份建构及其体系发展

在已有的关于保安的研究当中,研究者多从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安排层面切入,研究以该群体为市场化的社会治理辅助力量,存在的治理困境:即保安业参与社会治安治理时效率低、效果差、主动性弱,他们无法和其他治理单元进行有效协作。在保安行业兴起的20世纪80年代之后,研究者对这一行业的历史演进、发展定位和监管问题进行相关研究。保安作为社会控制手段的一种辅助力量,在目标定位、核心功能和运作方式上明显地有别于政府的公共警务。因此,也有研究者对保安行业为何会取代警察主导150余年的社会控制体系。

虽然国内社会学缺乏对保安群体的关注,但不乏研究对相关基层政府群体的关注,研究者多聚焦于城管、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等群体。国外对保安的社会学研究较为丰富,在已有的研究当中,以彼得·比尔曼为代表的研究在《寻找门卫——一个隐蔽的社交世界》一书中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研究门卫和“附近”群体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门卫和住户之间在空间距离上极为接近,在社会距离上却相隔甚远,门卫与住户是如何处理这种空间距离与社会距离之间的张力的?基于此,彼得·比尔曼聚焦社会互动中的张力,揭示各种互动模式。基于“关系——结构社会学”视角出发。比尔曼“将社会结构视为产生于社会互动过程的、自下而上的、动态的、历时性的、多重的网络关系”。比尔曼的问题意识来自这一有趣的现象,即:“门卫和住户之间在空间距离上极为接近,在社会距离上却相隔甚远……门卫和住户是如何处理这种空间距离与社会距离之间的张力的?换言之,他们是如何维系相互之间的身份边界的?”

第二章 保安的角色建构——角色互动与角色适应

第一节 转变轨道——身体资本与生命周期协同适应

从世界范围看,现代意义的保安行业起源于西方国家19世纪中叶,由于贫富差距扩大带来的财产人身安全相关的犯罪率攀升,社会需求催生了有偿安全保障服务。在我国,有偿安全护卫服务可追溯到封建社会的“镖局”。①自1984年12月18日深圳市公安局成立首家保安服务公司后,现代意义上的保安服务业逐步起步。中国的保安服务行业发展至今,保安的日常工作中涉及保卫安全等事宜的并不多。保安作为警卫的辅助力量,作为一种安全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其目标定位、核心功能和运作方式与政府的公共警务有明显差异。截至2022年底,全国保安企业发展到1.6万余家、保安员644万余人。②就不同地区而言,上海的保安体系与中国其他城市也有很大的不同。相较于其他地区,上海的保安行业更成体系,多以公司组织样态为主。具体而言,在笔者老家——一座十八线小城市,高中学校门口的保安至今仍是同一批面孔,有些是学校老师的亲戚,相当于拥有一种隐形的编制,可以长期在岗。这些保安一般无需通过正常招聘流程,无需上岗证,大多通过人脉关系即可获得从业资格。上海的保安流动性很大,这一流动性体现在:一,保安普遍在岗时间短,仅从业几个月的保安不在少数;二,多为项目制,保安派遣单位的更换频率高,到期则换地方;三,上海的保安多为外地户籍、流动人口居多,前来上海务工。虽然制度要求,需持有保安证才能上岗,实际上存在不少无证保安;另一方面,保安证考试更像是形式上的一个环节,考前就已有考卷答案。这一点,是促成保安流动性大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因其进入门槛低,吸引很多人前往。作为一线城市的上海,保安行业市场规模也位居前列,学校、住宅小区、公寓、商场、政府单位都配有保安。而小城市的住宅小区的保安非常固定,常年为同一个人,我们也经常称之为保安大爷,由于长期处于共同时空中,这一称呼更适合于熟人社会,带着一种亲近的意味。

第二节 保安的角色认同冲突——职业角色模糊不明和混乱

在“住户”①和保安构成的世界中,领导、住户、快递员、外卖员、来访者、保安等其他角色形塑着大门的社会生态。保安、住户、来访者都拥有并运用自己的理论解释,理解和建构大门这一物理空间的互动环境。

保安处在保安管理体系当中,所扮演的角色时常会存在相互矛盾之处,不同群体对其也抱有不同的角色期待。保安公司一般为乙方,承接写字楼、学校、住宅小区、政府机构等甲方的安保服务,保安们多为双重领导制。拿高校保安举例,保安公司是保安的第一领导,师生是保安的客户,也可以对其发布命令和要求。双方提出的要求,保安都需要完成。就保安和甲方高校的关系而言,保安是“服务者”的角色;就保安和具体的师生关系而言,保安是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扮演呈现出混乱交织的状态。由于劳务关系的复杂性,在多种关系当中如何取得平衡,适应和多方群体互动的保安角色,保证工作的正常运作,保安在互动和理解当中构建自己的职业角色。

由于保安行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工作内容模糊不明,保安只能在具体的场景当中去捕捉和定位其工作内容和范围。对于一个还未发展成熟的行业而言,他们“向着结构和文化上的既定形态演进”,在互动当中追逐“管辖权”。

第三章 搭建责任的意义之网——保安的行动策略和逻辑 ....... 47

第一节 弱者的生存逻辑与职业认知适应 ............................ 47

第二节 荣誉——成为榜样收获面子 ................................ 50

第四章 责任实践特征——职业权威的泛化 ................... 61

第一节 责任抉择——在熟悉和陌生之间 ............................ 61

一、特殊主义——“关系社会”的行动伦理 ......................... 61

二、面对陌生他者的责任及其缺失 ............................. 63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78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78

一、生理衰老——职业转变的未预结果 ..................................... 78

二、弱者的生存逻辑和规章制度正当性的捍卫者 ..................... 79

第四章 责任实践特征——职业权威的泛化

第一节 责任抉择——在熟悉和陌生之间

费孝通先生基于我们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的特点提出差序格局。虽该论断受到争议,很多学者认为如今社会发生很大变化,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在笔者调研过程中发现,保安关于责任的运作机制依旧绕不开关系。中国人重关系是几千年的历史,无论是农民百姓,亦或学术界官场,关系是重要的运作机制。这一特点,当然导致保安的责任观念的特殊之处,即缺乏对陌生他者的责任观念,由此也是缺乏公德的原因之一。在关系网之内的中国人服从关系的权力等级规则,关系网之外则占山为王。

一、特殊主义——“关系社会”的行动伦理

保安们步入行业之初原因目的各不相同,但所围绕的重心离不开家庭。有人将保安当做职业生涯的一个过渡,这种现象在上海较为普遍,有很多保安公司招聘的保安都是年轻人。除去保安队长,这种对管理能力有一定要求,大部分基础的保安都为四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性,外地人口,身体机能各方面在就业市场上都比较缺乏竞争力。他们认为到了中年,抚养子女的重担逐渐完成;在自己逐渐衰老之时,保安工作更为轻松,对体力要求不高,虽然耗费时间;一个人来上海从事保安,可以攒钱,在能力范围之内为家庭提供经济支持。未成家立业的保安从事这一行业则更为轻松自由,由于目前保安体系多为项目制,工作期间短至几个月,长则几年;很多岗位工资日结,适合频繁变换工作、更换工作地点以及改变未来方向的个体。没有妻儿共同生活,日常工资能应付现有生活花销即可。

社会学论文参考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现代社会结构朝着越来越高度分化的方向发展。保安的出现使得在公民和正式警察权力之间划分出了新的控制空间,这一控制结构不像警察权力那样具有直接制度支撑其合法性来源,而是一种代理的角色。通过保安公司,公安机关将管理控制权力通过考证的形式赋予每一个有资质的人,最终依然从属于警察权力之下。这样一来,不仅减轻了公安机关的行政压力和重负,还使得公安机关的监管效率更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