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公路 PPP 项目风险分担的理论分析....................................30
4.1.1 风险分担原则..........................30
4.1.2 风险分担主体................................31
5 案例分析.......................................42
5.1 项目概况...................................42
5.2 风险的识别与初步分担................................42
5.3 基于 Shapley 值法的风险再分担..........................44
5 案例分析
5.1 项目概况
本项目是由某省 A 市人民政府授权的当地交通运输部和华建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通过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他们共同建立 PPP 项目公司,负责该项目的实施。本项目总建设里程为 7.624km,平均每公里造价为 4735.05 万元,项目预算总计 36100 万元。项目合同规定特许经营期限为 14 年,其中包括 2 年的项目建设期和12 年的项目运营期。在项目的特许经营期限内,无论是项目建设期内的融资与建设,还是项目运营期的产品维护与更新,全程由项目公司全权负责。待到项目特许经营期结束后,项目公司必须将所有项目资产设备和材料全部无偿移交给 A 市的政府部门或由其指定的其他机构。
本项目由社会资本控股,公私双方的股权占比为 30%:70%,分别出资金额为 3790.5万元和 8844.5 万元。从收入来源来看,该项目的收入主要依靠经营期内服务区及加油站等取得的相关收入。由于该项目属于公益性质的项目,即使项目完工验收合格以后,项目运营中的道路养护等费用都需要项目公司自己承担。但是根据估算,以上的收入远不能使社会资本收回资金并赚取合理的利润。为了满足社会资本的利益诉求和保证更好的公共服务,就需要政府给予针对性的财政补贴。因此,该项目的回报机制为可行性缺口补助模式。
从项目运作方式来看,不论是在项目建设期需要完成的设计、融资和建设等,还是在项目运营期需要完成的过路费收取和道路养护,甚至于最后的移交工作,都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的密切配合和风险共担。为了保证公共产品的服务质量和供给效率,项目的初期谈判显得尤为重要。本部分则以该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上文构建修正后的模型对项目参与方各自风险分担比例的进行准确计算,从而确定职责与权利,为项目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对于我国目前来说,公路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公共设施之一,国家战略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更好的要求。这使得传统融资模式已不能适用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PPP 融资模式在公路中的应用,不仅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而且充分激发了社会资本的活力,同时也推动了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正因为 PPP 模式的巨大优势,决定了它能在我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本文主要研究公路 PPP 项目针对共担风险的分担模型,具体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
(1)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总结以及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总结归纳出 40 个风险因素,并依据项目系统边界的标准将风险因素划分为宏观风险、中观风险和微观风险。通过问卷调查获得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危害性以及分担主体三类数据,并对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判断和排序,确定出 31 个关键风险因素,其中有 8 项风险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进行共担,并为后续的风险分担研究提供基础。
(2)本文以风险分担的四个基本原则为指引,将参与方对风险的认知能力、控制能力、承担能力以及风险的承担意愿确立为修正 Shapley 值的一级指标,在此基础上将4 个一级指标合理细化为 9 个修正二级指标,共同构成了 Shapley 值的修正指标体系。通过对原始 Shapley 值的修正建立针对共担风险的 Shapley 分担模型,确定出公平、合理的具体分担比例。
(3)以 A 市某公路 PPP 项目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对项目的运作方式、关键风险因素、风险分担方案等进行分析,得出模型能够有效地解决公路 PPP 项目共担风险的分担问题,为公路 PPP 项目的开展和推广提供了科学的论证。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