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而且很大比例是低收入群体,一般都居住在农村地区。为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农村地区的居民越来越需要资金的支持。但由于低收入群体的特殊性质,使得很多金融机构不愿把资金贷给他们使用,从而也造成了“贷款难”和“难贷款”并行的局面,而且由于农业高风险和低收益的特点,银行大都倾向于把资金投向更安全、收益更高的其他客户群体,导致农户等低收入客户群体难以满足发展资金需求。而小额贷款是一种金融创新模式,为国际上所接受,它是一种专门满足农户、个体工商户等低收入群体的资金需求的金融服务方式,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减少贫困和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然而由于一些贷款风险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小额贷款业务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这不仅会影响到贫困和低收入群体的自身发展,还会影响 “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小额贷款业务中到底存在哪些风险,风险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控制风险,希望能实现小额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其巨大的效应。
1.1.2 研究目的
(1)识别 A 市农商银行小额贷款目前存在的风险。通过对 A 市农商银行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环节的问题分析,识别出 A 市农商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目前存在的风险类型。
(2)构建 A 市农商银行小额贷款风险评价体系。首先根据识别出的风险类型,分别分析衡量各种风险的指标;然后运用 1-9 标度法设计调查问卷,计算各种风险类型的权重系数,从而构建小额贷款风险评价体系。
......................
1.2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本篇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为基本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首先对小额贷款、小额贷款风险和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相关的理论进行了介绍,然后对本文研究所用的理论基础进行说明,具体有: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信息甄别理论。
第三部分为 A 市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首先介绍了 A 市农商银行和该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概况,然后对小额贷款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为 A 市农商银行小额贷款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首先介绍了风险识别的方法,并运用风险树搜寻法识别出小额贷款业务中的风险,具体的有信用风险、经营风险、行业风险、利率风险和操作风险。其次构建风险评价体系,并对各种风险的具体衡量指标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造出判断矩阵,计算各种风险在农商银行小额贷款业务中所占的权重大小,并说明风险值的计算方法。
第五部分为 A 市农商银行小额贷款风险控制。从信用风险、经营风险、行业风险、利率风险和操作风险五种风险出发,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
第六部分为结论与展望。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本文的不足和以后研究的方向。
........................
第 2 章 基本概念界定和风险管理理论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小额贷款
2.1.1.1 小额贷款的内涵
小额贷款是指以个人或家庭为核心的经营类贷款,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村地区的低收入群体和贫困群体。
关于小额贷款的定义,国内外没有统一和明确的标准和界定。国际上主要是基于服务对象来定义小额贷款,认为它一般是指向贫困群体提供贷款、储蓄和其他的金融服务,来满足他们的消费、生产、经营等金融需要,有额度小、无担保和抵押,服务于贫困人口的特征。我国学者程恩江与姚先斌(1998)则指出小额贷款的客户群体是城乡的低收入阶层,具有存贷结合,规模小的特点。杜晓山、孙若梅(2000)也认为小额贷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低收入阶层,同时该贷款服务具有持续性和额度小的特点。何广文、李莉莉(2010)则认为小额贷款是具有福利性质的。这种金融方式可以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并逐渐成为一种以扶贫为目的的金融产品和贷款制度。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小额贷款的客户主要是小微客户,包括农户、个体工商户和微小企业主等低收入群体,是被传统贷款业务排除在外的客户。
2.1.1.2 小额贷款的特征
农商银行所开展的小额贷款业务主要有以下四大特点:
第一,小额贷款的发放对象主要是贫困人口、农户以及中小企业。
由于这些对象不满足大银行的贷款业务标准,所以资金需求难以得到这些银行的支持。而开展小额贷款业务的机构专门针对这部分群体发放贷款,一方面能够满足贫困群体发展自身所需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第二,小额贷款的贷款额度低,贷款期限短。
一方面,小额贷款的发放对象一般为农户、个体工商户和微小企业等群体,这部分客户不管是在生产规模方面,还是在经济状况方面,与其他客户群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而且,借款人的还款意愿是造成小额贷款风险发生的重要因素,当借款人是自然人或微小企业时,为防范还款意愿带来的风险,一般会向借款人发放额度低的贷款产品。另一方面,农户、个体工商户、微小企业等一般将贷款用于农业生产和周转经营资金,对资金的需求本来就是有限的,所以,小额贷款具有额度低的特点。
........................
2.2 风险管理理论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同的人对同一信息的了解程度是不同的:对信息了解更多的人,往往占据主动地位,而对信息了解甚少的人,则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信息不对称通常会导致两个问题: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其中,逆向选择是指在交易市场上,由于交易双方信息的不对等,会造成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导致交易商品的平均质量趋于下降。
在贷款市场上,逆向选择表现为:银行工作人员故意夸大贷款的回报,导致借款者对他们接触到的贷款产品并不了解,从而致使很多人宁愿通过非正规渠道借款,也不愿通过银行的正规流程借款。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在贷款市场上,表现为签订借贷合同后,借款人将款项用于合同规定的其他用途,或者恶意拖欠贷款资金。
2.2.2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人是指授权者,通过雇佣代理人来代其完成目标。代理人指被授权者,受雇于委托人,帮助委托人达成目标。委托人和代理人通过契约建立联系,同时代理人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并向委托人收取佣金。委托代理问题是指,代理人倾向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
在贷款市场上,银行和工作人员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若贷款人员受利益驱使,放低申请门槛,使一些原本不满足贷款条件的人获得贷款,会加大贷款资金的风险,无法保障贷款资金的安全。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在银行内部实行积极的激励措施,例如升职、员工培训、绩效奖金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问题,有利于实现员工利益和银行整体利益的一致。
........................
第 3 章 A 市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14
3.1 A 市农商银行发展概况 ........14
3.2 A 市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发展现状 ...........15
第 4 章 A 市农商银行小额贷款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 ................... 19
4.1 A 市农商银行小额贷款风险识别 ............19
4.1.1 风险识别的方法 ............19
4.1.2 A 市农商银行小额贷款业务中存在的风险......19
第 5 章 A 市农商银行小额贷款风险控制策略 ..................... 32
5.1 信用风险控制策略...................32
5.2 操作风险控制策略....................32
第 5 章 A 市农商银行小额贷款风险控制策略
5.1 信用风险控制策略
(1)完善信用档案系统
在小额贷款机构中,信用评级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是防范信用风险的重要屏障。小额贷款的信用风险与客户信用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在信用评级时需要详细的个人信用数据。而在我国,在小额贷款业务客户中比重较大的农户还没有实现完全的信用电子管理。而且,由于各个小额贷款机构的客户群体、经营业务、区域等方面存在差异,客户信用档案的具体要求可能会不同。因此,农商银行应该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多渠道收集客户信息,完善客户信用档案数据,保证信用评级的合理和准确,以此降低信用风险。
(2)动态调整信用等级评价模型
小额贷款客户的信用评级是一项连续系统的工作,要加强对客户信息的搜集和维护,并定期对其进行检验。当模型不能有效地评估客户信用,误差达到一定范围时,应对模型进行修改,确保模型的科学性。只有通过对客户信用评级模型的不断检验,看其是否能有效地反映客户的信用情况,并不断修改和更新,才能减少评价模型的滞后性,更好地进行信用管理。
(3)强化贷款客户的信用意识
人们的信用意识不是与生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