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就会因底气不足出现紧张情绪,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或者给学生输出了错误的知识,学生输入错误的语法知识后在应用过程中自然会出现错误。
除了精心研读教材,查阅资料,充分掌握本体语法知识外,教师还应该认真备学生,了解学生的汉语知识储备情况、学习水平。例如可以通过查阅文献或者通过考察语料库中日本国留学生使用程度副词“太”的偏误情况,了解他们使用“太”时常会出现的偏误类型,分析引起偏误的原因。做好这些工作之后,教师就可以预测偏误,判断针对日本国留学生程度副词“太”教学的重难点,进一步确定教学内容,遵循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合理安排程度副词“太”不同语法规则的教学顺序,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讲解程度副词“太”语法点。
结语
本文整理概述了程度副词“太”的语法功能;考察了语料库中日本国留学生使用程度副词“太”的偏误情况,在偏误分析理论的指导下,对日本国留学生使用程度副词“太”产生的偏误进行了归类,分析了偏误成因,并针对偏误原因尝试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对程度副词“太”的本体语法功能概述,本文主要依据三个平面理论,结合“BCC语料库”中的文学类语料,从语义内涵、句式结构、语用特征三方面详细描写了程度副词“太”的语法功能。
分析日本国留学生使用程度副词“太”的偏误情况时,我们统计了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和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日本国留学生使用程度副词“太”的偏误语料,进一步筛选分析偏误语料,归纳出了日本国留学生使用程度副词“太”的过程中产生的偏误类型,分别为遗漏、误代、误加以及其他四种偏误类型。我们还在遗漏、误代、误加及其他偏误类型下具体细化了日本国留学生使用程度副词“太”的偏误类型。遗漏偏误下包括遗漏了程度副词“太”本身、遗漏与“太”连用的成分偏误;误代偏误包括“太”与程度副词之间的误代和“太”与非程度副词之间的误代偏误;误加偏误包括误加程度副词“太”与“太……(了)”句末误加“的”偏误;其他偏误下有“太”修饰形容词的重叠式、“太”修饰动作性动词两种偏误。依据日本国留学生使用程度副词“太”时产生的这些偏误类型,我们又对其偏误成因做了简要分析,认为汉语程度副词本身的特点和难度、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目的语规则的过度类推以及交际策略和学习态度的影响都可能导致日本国留学生使用“太”时出现偏误。
在偏误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又提出了以下几种针对日本国留学生程度副词“太”的教学策略。首先,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预测偏误;其次,课堂教学中可以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法,如可以结合语境进行教学,也可以应用对比教学法,对比汉日程度副词“太”,就差异性重点讲解,语内对比,对比相近程度副词区别教学;再次,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教学模式辅助和延伸课堂教学;最后,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加强程度副词“太”的课堂课后练习,以便学生可以巩固程度副词“太”的相关用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