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区域经济论文格式、区域经济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长三角地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思考

日期:2025年02月17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31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502141451501236 论文字数:36563 所属栏目:区域经济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变量选取 ............................. 39

第六章  长三角地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分析

一、遵循梯度发展原则

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社会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异质化也更加突出,而县域作为社会结构的基本单元,其异质性特征尤为明显。当前县城类型各异、数量众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走向也有所不同,表明在推进县域城乡融合时不能采取传统的同一化处理方式。相反,需要根据不同县城的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县域资源环境禀赋、产业基础等因素,塑造县域城乡融合渐进发展布局。李习凡(2010)认为渐进式发展模式既包括全国范围内各地区城乡融合的梯度发展,也指特定地区因地理、经济等因素导致采取不同梯度化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首先,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示范区域,对其展开全面的系统分析,总结其在促进县域城乡要素流动、产业融合、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社会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和宝贵经验(李琳等,2023)。其次,需要深入研究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规律性问题。这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参与的复杂互动和系统演进过程,涉及到与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互动交流。由于不同地区和不同阶段的县域城乡融合发展驱动机制存在差异,因此需要从这些异质性中提炼出共性规律,以加强分类指导(黄俊尧,2022)。依据典型示范地区的发展规律,建立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渐进性发展路线和配套制度体系协同框架,形成多方面融合的政策体系,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向更加均衡和综合的发展格局迈进。

区域经济论文参考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县域城乡融合已成为中国城乡关系演进的新阶段,是实现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关键。探讨长三角地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现况有助于增强对县域城镇化现状和影响机制的认识,是对当前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独特回应,对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鉴于此,本研究构建长三角地区县域城乡融合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长三角地区152个县级行政单元2010-2022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出长三角地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地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时序和空间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接着构建双重固定效应模型检验金融效率、产业结构偏离和财政自给率的影响机制,最后从省级区域、人口规模和经济区位三个方面展开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异质性探讨。

研究结论表明:(1)在时序特征方面:从总体来看,2010-2022年长三角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分省来看,江苏、浙江、安徽的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与总体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格局接近一致。从动态演变来看,长三角各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差异呈现出先缩小再扩大的变化趋势。(2)在结构特征方面:从总体来看,2010-2022年人口、空间与生态三个维度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而经济与社会维度则呈现一定幅度的波动。从分省来看,异质之处体现于经济维度和社会维度的指数差异与波动走势。从分维度来看,研究期内人口、经济、空间、生态维度结构逐渐优化,而社会维度结构存在短暂退化现象。(3)在空间特征方面:从全局空间格局来看,研究期内存在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从局域空间格局来看,大部分县域单元位于第一、第三象限的空间正相关区域。从趋势面分析来看,在东西方向上呈现出“U”型、南北上呈现“南高北低”型空间分异特征。从时空格局来看,空间分布上呈现“多中心,单点向四周辐射”的发展态势,动态演变上呈现出“低转中等”演进趋势。(4)影响因素方面:基准回归结果表明财政自给率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偏离和金融效率则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在不同省域差异中,江苏、浙江的金融效率提升与融合发展水平呈负相关,而安徽则呈现正相关。人口规模方面,较小型县城中产业结构偏离对融合发展有正向影响,金融效率与融合发展呈负相关,财政自给率与较大型县城融合发展呈正相关。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