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管理中,教师处于学校管理最底层,但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作用是不可衡量的,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离不开教师的努力和付出,教师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所以说对待教师不能一味的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在公共管理中要有顾客意识,政府应以顾客为导向,了解顾客的需求。教师不是学校管理中被动的执行者,不能单纯的将教师看作企业员工,应了解教师的需求,将教师看作学校管理中的“顾客”,在充满竞争和压力的体制中,倾听教师的声音并作出回应,积极采取措施实现教师诉求。
现阶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分工呈现出越来越精细化的特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得各个组织内部的工作越来越繁杂,仅仅依靠个人或单个部门的力量是不能完成复杂的工作,必须需要多个人,或者多个部门通力合作来完成繁杂多变的工作。马克思认为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需要,分工的细化使得各生产要素为应对打破原有的方式重新组合。①“分工是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生产的基本形式”。②韦伯科层制提出,把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所必需的日常工作,作为正式的职责分配到每个工作岗位。③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和科层制管理的要求,学校中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工特性,学校系统内根据每个部门不同的性质分为不同的科室,又根据学校教育的不同职能分为不同的管理部门,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教师根据专业的不同负责不同的科目,就连学生也被分为不同的层次。学校中这种分工方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校工作的有序进行,而且分工促使教职工必须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履行相应的工作,使得每位教职工各司其职,推动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分工与专门化是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高速运转。但与此同时,随着学校各项工作的运行,会不断出现一些没有明确由哪个人或者由哪个部门负责的事务,这样就极易导致责任推诿现象,不利于学校组织内部形成良好人际关系。过分强调分工还会使得学校内部教师的工作固定下来,成为死板的东西,无视教师的心理诉求,导致教师在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枯燥工作中产生厌烦情绪,丧失对工作的兴趣和新奇感,从而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
四、新公共管理理论视野下学校科层制管理问题的改进策略
(一)树立顾客服务意识,重视学校人力资源管理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传统的科层制管理理论最大的不同在于,新公共管理理论不仅关注公共组织内部的运行机制和评价模式,还更关注“顾客”的评价。新公共管理中的“顾客”指的是公共服务对象,教师作为学校科层制管理体系中的底层被管理者,自然成为学校组织需要关注的“顾客”。所以,针对科层制管理体制出现的问题,学校的变革应关注教师,重视教师这一人力资源,满足其多样性需求,在具体管理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1.树立新型的教师管理观
在传统的科层制管理体制下,学校管理者被赋予充分的权力,权力的集中使得管理者演变为控制者,为教职工服务的理念被淡化。服务理念是新公共管理理念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理念之一,即转变原有权威观念,树立顾客服务意识。在行政方面教师处于被管理地位,但教师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有利于实现学校育人的目标,学校管理者应将教师看作学校管理中的“顾客”,尽最大可能为教师提供服务。因此,学校管理者应树立新型的教师管理观,摒弃传统管理思想,明确“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在科层制管理体制下,学校的运行机制缺乏灵活性,既学校制定何种模式,教师就必须接受这种方式,而新型教师管理观要求应以教师为导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教师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能力。只有在思想上明确这一点,管理者才能在实际行动中转变做法,重视教师需求。所以,应积极倡导学校管理者树立新型教师管理观,摒弃传统官本位思想,从而从根本上促进教师地位的提高。
2.建立校务信息公开系统
科层制管理体制下,学校中的信息是闭塞、封闭的,而新公共管理中的顾客理论认为,只有当顾客充分获取市场不同服务者所提供的各种相关的准确、可靠信息后,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学校管理者作为服务者,应为教师提供信息,促进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保证其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第一,确保学校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学校管理者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采取网络、广播、信息公告栏等多种方式途径积极宣传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政策措施、服务信息,打破原有科层制下信息封闭的现状,保障教师对学校各项事务的知情权,确保教师能够及时了解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第二,学校管理部门应积极引进先进的现代管理技术,将现代管理方法运用到学校管理实践中,尽快实现学校管理方式的科学化。比如,可以建立教师网上管理系统,利用该系统对各个年级的文件资料及教师信息进行整合管理,实现科学统筹。第三,学校管理人员和教职工都应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学习现代管理方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正向功能,加强与不同地区的学校交流,促进及时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法。通过对学校信息的公开,能够改进目前学校管理方式的落后,保障教师的各项权益,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参与监督,防止管理权力的滥用,同时促进教师自主决策,真正体现了“管理是服务”的思想。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