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小学英语阅读论文,本文从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以及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提升的现实需要出发,运用课堂观察法和访谈调查法获得关于小学英语主题阅读教学现状的研究资料,通过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发现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针对英语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浅表化现象进行原因探寻。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缘起
阅读教学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但在现实课堂教学情境中,英语阅读教学仍存在一系列问题,限制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达成。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理念开展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习得语言知识、建构价值意义,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育人效果。鉴于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与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提升的现实需要,开展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英语课程改革呼唤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化
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发展,源于对当前教育形势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高度重视。这种改革不仅是对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反思和突破,更是对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积极探索和预见。2022英语新课标已成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变革的引擎,它呼唤着课堂教学的重构,以此实现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地转化。阅读教学作为英语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注重语言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对文本表层知识的理解而忽视深层含义的探究等,这些问题阻碍着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推进。在现实教学表现出共性问题的发展态势下,多元价值交汇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学价值观的审视与澄明,从而使纷繁的教学现实接受合理的价值取向的引领,使教学活动具有相对一致的理想目标。①因此,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基于新的教学理念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成为了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建构和实施在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理念引导下的新教学势在必行。
第二节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将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理念运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中,有利于促进深度教学目标的实现,助力落实英语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主题意义探究阅读教学的应然向度,以此为基准对小学英语主题阅读教学实践进行现状考察和经验总结,对其中存在的种种浅表化现象进行梳理分析和成因探寻。在此基础上,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深度学习理论,参考教学模式的五个结构要素,进行主题意义探究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对其教学原则、愿景目标、实现条件、实施过程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以实现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回应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呼唤、满足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提升的现实需要、帮助改善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最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意义
从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理念出发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这样在理论层面上不仅有助于丰富英语阅读教学理论体系,为阅读教学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而且能够帮助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拓宽教师的教育理论视野;在实践层面上不仅有助于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且有助于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推进。
(一)理论意义
首先,开展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阅读教学研究有助于丰富英语阅读教学理论体系。传统的阅读教学理论体系往往侧重于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教学则更加注重文本深层含义的挖掘和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将这一主题纳入研究范畴,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拓展英语阅读教学理论体系,为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有利于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改进,有助于推动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创新,能够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指导。
第二章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阅读教学的理论概述
第一节核心概念界定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研究的顺利开展必须要以核心概念内涵把握的准确性为基础。要研究主题意义探究阅读教学,则需要对“主题意义探究”“英语阅读教学”以及“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阅读教学”这些核心词语进行概念界定和内涵阐释。
一、主题意义探究
(一)主题意义
确定主题的概念内涵是开展主题意义探究的逻辑起点。“主题”一词最初是一个音乐术语,起源于德国,特指乐曲中最能表现该乐曲的特征且处于优越地位的那一段旋律,即平时所说的主旋律。①后来“主题”被引申为文本的“立意”或者“主旨”。以群在其著作中表示,主题是指通过作品中描绘的社会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故又称主题思想。②主题可以是外显也可以是暗含的;可以是文本本来确定的,也可以是提炼于文本、由师生“读”出来的,属于含义、意义的这些词语;而且它一定与生命体验有关,指那些属于人生意义的词语。③刘扬(2005)认为,“主题”是指作者通过文章的全部材料和表现形式所表达出来的思想。④窦桂梅(2004)指出主题是文化主题,是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和兴奋点。⑤2022英语新课标指出,作为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之一的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①因此,“主题”是围绕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相关的某一范围展开的话题类别,是指阅读文本所意欲传达的中心思想以及核心观念,它是凝聚了人类智慧的知识结晶,是人们智慧与创造的积淀。主题不同于话题,话题具有客观性,它通常可以在文本中直接获取,而主题是需要读者对文本内容进行判断和提炼而得到的文本的写作意图,相对具有主观性。主题可以将原来破碎解构的知识体系以及人文精神的价值内涵整合为一个“集成块”,形成立体的主题内容,其统整性、延伸性和发展性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探究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助力学习者的成长发展。
第二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结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相关要求以及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阅读教学的探究性、情境性和主动建构性的特点,可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究式学习理论以及深度学习理论能够为主题意义探究阅读教学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率先提出建构主义理论,后来经过科尔伯格、维果斯基等学者的研究使其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建构主义主张个体利用已有图式,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并经过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臻达认知平衡的境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强调将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作为新知识建构的出发点,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的情境进行知识意义的再创造,它较好地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建构主义理论对知识观、学习观以及学生观均有具体的阐释。
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世界纯粹客观的反映,而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或假设。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不是静态不变的内容,而是动态的、发展的,它一定会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并产生新的解释。知识不是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而是个体基于自身已有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信息刺激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中,借助自身已有的经验背景,对新的知识信息内容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编码,在新旧知识同化、顺应的过程中,达到自身认知结构的平衡,从而建构起自己的意义的过程。由于每个主体的内心世界不同,所以主体构建的知识体系也不尽相同。教学并不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教师引领学生借助自身的认知和经验建构意义的过程。①“意义建构”是学习过程的终极目标,“情境”是个体进行意义建构的重要背景因素。建构主义学生观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去的,个体由于先天智能条件以及后天成长环境的不同而具有根本的异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也倾向于将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依靠已有的经验背景对新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和建构。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填灌,强调教师的教学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应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写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这四个部分。②教师在教学中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和知识权威的象征,而应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应重视学生个体对各种现象的解释,倾听他们的看法,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第三章小学英语主题阅读教学的现状考察.............................34
第一节小学英语主题阅读教学的现状调查设计....................34
一、调查目的............................34
二、调查对象..............................35
第四章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54
第一节主题意义探究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54
一、坚持学科育人导向,遵循发展性原则...........................54
二、主题意义统领教学,遵循系统性原则...............................55
第五章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阅读教学的改进与反思.............................73
第一节小学英语主题意义探究阅读教学实践的理论改进.............................73
一、开展对阅读语篇的深入研读,保障教学走向深度........................73
二、教学过程凸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