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印度对华政策调整的成效
总的来说,印度对华政策的成效集中体现在“东进政策”、“印太战略”和冒险互动行为中。也就是说,印度对本国的外交战略的调整、对中国实力的认知变化和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认识,种种延续和变化都凝结在了“东进政策”、“印太战略”和其他与中国的互动行为中。客观的讲,印度在印太地区的积极作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提升了本国的综合实力,确定了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
一直以来,“印度虽然是东盟地区论坛的一员,并且也加入了东亚峰会,但它仍一直被排挤在亚太经合组织之外”,影响力十分有限。因此,印度将“东向政策”升级为“东进政策”,体现了印度愈发重视与东盟国家以及更大范围的亚洲国家的合作意愿,而且合作范围已经完全超越了经济领域,逐步向安全、防务和军事等多领域的深入合作转变。转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不断崛起,而建立一个范围更大,遏制效果更强的包围圈是“东进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自 2014 年莫迪政府执政后,“东进政策”发展迅速。印度通过经贸、人文、军演等途径和亚洲国家建立了趋于制度化的联系。这种制度化的合作使得印度实现了拓展战略空间的设想,与更大范围的亚太国家展开交流。而以印度为核心的“印太战略”,更是从地缘政治意义和国际地位方面提升了印度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印度与中国展开竞争,客观上促进了其综合国力的提升,同时也频繁地因为中印关系出现在国际视野中,增加了印度参与国际事务的机会,而且,趋向冒进的外交行为经常会引起全球瞩目。总之,在中国崛起和美国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印度会持续利用“印太战略”淡化中国的影响力。
........................
第六章 结论
金融危机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世界各国都根据本国的利益塑造和适应国际格局。印度素有大国之志,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印度实行积极的应对政策,逐步从经济危机的泥潭中摆脱出来,并迅速成长为引领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兴大国,经济的发展为印度实现大国梦想提供了物质准备。在印度对外战略中,对华政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应的对于中国来说,印度是中国最大的邻国,在将近七十年的历史过程中,有高层互动频频、经贸文化关系良好的“蜜月期”,也有弥漫在战争硝烟中的“低潮期”,也就是说影响两国双边关系的原因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国际体系变化的原因,因此,研究印度制定对华政策中的变化和动因对中国处理中印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的来说,由于受到国内国外、历史地理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印度的对华政策始终伴随着恐惧、防范、平衡和遏制。这一认知和认知背后的地缘因素和历史因素构成了印度对华政策中“延续”的部分。具体来说,地理位置的相邻和遗留的战争问题使印度视中国为最大的地缘竞争对手,但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印度同中国在经济、地区安全等领域同中国展开了合作,并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机制等框架下共同为两国发展、地区稳定做出了贡献,展现出对华政策中积极、乐观的一面。
另一方面,在国内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印度对中国崛起,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表现出更多的担忧。因此,印度在地缘政治概念的构建和地区权力的追求方面与中国展开竞争。印度将“东向政策”升级为“东进政策”,更加注重与亚洲国际展开更务实的合作,共同挤压中国的战略空间;印度积极推进“季风计划”,以此对冲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印度积极融入美日澳倡导的“印太战略”,借此开展全方位外交,扩大本国在印太地区的话语权,相应地淡化中国影响力。同时,在这样更具主动性的政策战略中,莫迪政府的行为更加富有冒险主义,长达 72 天的洞朗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