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政治经济学论文格式、政治经济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国有企业运用员工持股计划与企业经营绩效关系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日期:2019年12月31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352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912211125334415 论文字数:31844 所属栏目:政治经济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员工持股计划(ESOP)①就是企业允许员工持有本企业的一部分股权,享受与持有的股权份额对应的企业利润分红权,同时企业设置专门的机构统一对员工持有的股权进行管理,该机构能够代表员工的利益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行使投票权和决策权,ESOP 就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福利激励措施。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企业为了提高员工退休之后的福利水平,出现了采用 ESOP的方法使得即使员工在没有提供劳动的情况下也能得到足够的生活保障。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涨危机,通货膨胀的压力较大,失业率显著上升,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美国制定了 ESOP 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通过采用 ESOP 的方式吸纳就业,提高员工的收益水平,进一步扩大内需。实践证明,ESOP 有效地缓解了当时的就业压力,缩小了贫富差距,提升了企业绩效。后来,这一实践经验逐步传到各个国家。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少数国有企业也开始实行 ESOP,ESOP 确实对企业绩效的提升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但是由于 ESOP 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监管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出现了国资流失的现象,国有企业管理层投机行为等问题,最终导致 ESOP 在我国企业全面推行的计划破产。在这期间,政府部门没有明确对 ESOP 的实行给出统一权威的政策指导意见,直到 2014 年国资委发布了 133 号改革文件《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②(国资发改革〔2014〕133 号),《指导意见》中详细规定了上市公司运用 ESOP 的各项规范和要点,并指出必须严格监管运用 ESOP 的上市公司行为,防止其进行不正当交易,对正常的市场经济发展造成影响。这意味着 ESOP 重新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并得到了权威的认可,搁置了将近二十年的 ESOP 又开始为市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2016 年 8 月 19 日,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开展 ESOP 试点企业的条件、持股员工的范围、出资入股方式、入股价格、股权结构、持股比例、股权流转等关键事项,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关于员工持股计划内涵的研究

ESOP 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路易斯·凯尔索在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20 世纪 60 年代初,美国参议院和国会开始支持 ESOP,而中国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开始运用 ESOP。虽然 ESOP 产生在上个世纪,但是很早就有了支持 ESOP 的理论。最具代表性的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工资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合作工厂”理论以及双因素经济学理论、分享工资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这些理论将在第二章中详细分析。

关于 ESOP 的内涵,国外的学者的重点放在员工的收入特征上,Bergstein 和Williams 认为,员工持股计划是一种资本退休计划,能够为员工提供切实的投票权和资本收益。①Odom 则认为,ESOP 是一种税收激励计划,类似于利润分享计划,除此之外,ESOP 主要用于员工投资本企业的股票。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逐步推行国有控股企业改革,随着中国的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将 ESOP 引入国有企业改革中,从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ESOP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国内的学者结合中国的国情对 ESOP 进行移植改造,以期结合中国人的企业文化特点制定出适合我国企业实施运用的 ESOP。

......................

2 员工持股计划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2.1.1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商品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①,从生产过程来讲,劳动力作用于生产资料的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从价值形成过程来讲,具体劳动将生产资料进行物化的这一部分抽象劳动也和物化后的生产资料一起凝结在商品中,即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而“正如商品本身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一样,商品生产过程必定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②劳动力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劳动力生产他在一定时间内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的时间就是必要劳动时间,而其余部分就为“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产品价值即为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为劳动力劳动的产物,本应该归属于劳动力本身,但是资本家却对这部分价值强行进行了无偿占有,再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这严重剥削了劳动力的价值。对于资本家来讲,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不可能只获得购买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和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这两部分的收益,因为资本家都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的,所以资本家必然会追求价值增殖部分所产生的收益。而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劳动力通过劳动创造了价值,那么劳动力理应享有剩余价值的分享权。要想达到劳动力和资本家之间的统一,就需要一定的方式来解决这一矛盾。ESOP 就是让劳动力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一种方式,它通过让员工持有本公司股票,参与公司利润的分红,从而让员工对公司享有一部分所有权,完成从雇佣劳动者向具有劳动者和所有者双重身份的转变,提高自身的劳动积极性,实现公司的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从整体看,ESOP 不仅不会损害原来股东的利益,相反会提高整个公司的收益,从而提高股东的收益,达到员工利益和股东利益的统一。
.........................


2.2 其他员工持股相关理论

2.2.1 双因素经济理论

说到 ESOP 的起源理论,就不得不说到双因素理论。路易斯·凯尔索是最早提出员工持股理论的经济学家,双因素理论又称资本理论、资本主义理论等。双因素理论最早是解决美国经济大危机、大萧条时期的充分就业问题。1958 年,凯尔索与阿德勒(Mortimer Adler)在《资本主义宣言中》中首次提出生产要素有两种,一种是资本,个种是劳动。劳动力基本上只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而获得的资本收入几乎没有,而没有劳动的资本所有者却获得了绝大部分的资本收入,这是不公平的。所以,需要分化资本主义所有权,使劳动者既可以获得劳动收入,还可以获得资本收入。1961 年,凯尔索与阿德勒再次合作出版了《新资本主义》一书,他们认为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会逐步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劳动力将会减少出卖劳动而获得收入,劳动者的资本收入将会逐渐增加。1967 年,凯尔索正式提出了员工持股计划,这一计划,可以在不损害原资本所有者的利益的前提下,增加劳动者的收入,提高劳动生产率,缩小贫富差距,实现财富的重新分配。1986 年,凯尔索和帕特里西亚合合作完成了《民主与经济力量》一书,书中首次运用了“双因素理论”这一经济术语。古典经济学认为劳动是唯一要素,而凯尔索认为“劳动和资本,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共同创造财富,而生产要素只有劳动和资本,因此劳动和资本所创造的财富也应该被一同进行分配。”①所以,经济学就从单因素系统变成了双因素系统。凯尔索认为,所有国家都可以运用 ESOP 这种融资工具来解放新的资本来源,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依靠 ESOP 可以利用民间的自发力量来重新建立分配制度,减轻政府压力,提高经济社会的整体水平。而在当今经济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无法单纯只依靠工资收入来获取足够的生活资料,从而导致社会整体购买力下降,内需不足,无法促进经济快速增长。而政府只依靠税收来调节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的方法已经远远不够,所以运用 ESOP 不失为一个绝佳的方法。

.......................

3 员工持股计划对国有企业管理绩效的影响分析 .........................19

3.1 员工持股计划与企业内部管理绩效..........................19

3.1.1 员工持股计划与战略管理评价...................................19

3.1.2 员工持股计划与发展创新评价................................19

4 员工持股计划对国有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24

4.1 研究假设及样本、变量选取................................24

4.1.1 研究假设........................24

4.1.2 样本选取....................................25

5 国有企业运用员工持股计划的问题及建议.....................................44

5.1 国有企业运用员工持股计划存在的问题.................................44

5.2 对国有企业运用员工持股计划的建议..........................45


5 国有企业运用员工持股计划的问题及建议


5.1 国有企业运用员工持股计划存在的问题

第一,员工持股计划缺乏权威系统的制度规范和政策支持。从 ESOP 在我国的运用过程看,在 40 多年的试探中,ESOP 经过被反复叫停、再实施的过程。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目前为止,政府没有对 ESOP 的权威的系统的制度规范和法律法规。无论从中央还是到地方,政府出台的 ESOP 政策都只是原则性文件,一些企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