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丘陵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宜机化方向论述
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标志着现代化农业迈出了新的步伐。但对于重庆丘陵地区,因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很难实现机械化作业。本文以重庆地区农业生产地自然条件着手,从现代农业对宜机化整地赋予的新使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支持宜机化整地的实践操作两方面进行论述重庆丘陵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宜机化方向。
关键词:丘陵地区;农业开发;土地治理;宜机化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不仅是对土地结构的改变、生态环境的改善、土地利用率的提高,而且有效的健全了土地制度,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动农业快速发展。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还能够增加农业用地,提高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农村建设布局和保护好生态环境[1-2],对促进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重庆山区面积多大86.9%,丘陵地区生态及其脆弱,是典型的山城市[4]。受当地地形条件的影响,重庆丘陵地区城乡发展差距明显。近些年来,重庆地区为了推进重庆丘陵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提高现代农业化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政府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为支撑,有力推进土地治理宜机化。
一、重庆地区农业生产用地自然条件
重庆位于我国中西部结合部位,是四川盆地山地过度带,面积达8.23万平方公里。以丘陵和山地为主,陡坡地占面积较大,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城市。由于重庆地区在自身地理条件的限制,使农业生产用地自然条件差。主要表现在:一是交通不便。路难修、机难通,致使很多田块机械不能到达;二是田块面积小、坡度大。不利于现代化机械作业的田块多;三是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生产上,绝大数靠锄挖、犁耕、手种,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农业经营效益低;四是当地农民大多种植玉米、水稻,没有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意识。
二、现代农业对宜机化整地赋予的新使命
现代化农业是近些年来各地区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新措施,也是推动农业经济再上新台阶的必要途径。为了能够实现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国家实施各种农机补贴政策,保证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实现宜机化整地的农业现代化。
1、宜机化整地是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必需要素
2、宜机化整地是山区农业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
3、宜机化整地是解决农业人口老龄化和谁来种地问题的唯一选择
4、宜机化整地是丘陵山区迈向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三、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支持宜机化整地的实践操作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是改变地块零散的土地,经过改良土壤和改善环境,提高利用率和生产率,而采取的一系列综合措施。很多年和很多地区土地整理的实践证明,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以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土地利用格局、农村面貌、生态条件和农村景观。在农业发展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是支持宜机化整地的主要支撑力量。下面就以重庆丘陵地区为例,论述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支持宜机化整地的实践操作。
1、因地制宜搞好适宜机械化耕作的地块整治工程设计
2、注意沟、凼、渠、池、路、管基础设施与机耕机作设施的衔接
3、增加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投资标准和土地改造经费占比
4、增加农业产业化补助和科技措施费对农业机械设施设备购置的支持
自2004年,农机补贴政策出台至今也有10多个年头了,这个政策奏响了现代化农业的新篇章。让更多农民享受到了现代化机械设备。增加农业产业化补助和科技措施费对农业机械设施设备购置的大力支持,有力的推动了城镇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