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资金扶持农业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农业;合作银行
组建何种模式的农业合作银行,引起了各地的极大兴趣,特别是工作在农村第一线的职工群众积极性更高。纷纷对农业合作银行的组织模式、性质及经营等,进行调查研究,采取多种方式发表意见。这既反映了我们国家民主气氛的活跃,也反映了职工群众对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关心。应该肯定职工群众的热情,支持这种具有主人翁意识的行动。我作为农村金融战线上的一名老兵,现就组建农业合作银行问题说点意见。
现在各地对组建农业合作银行问题提出了许多意见。从总体上说这些意见是一致的,就是未来的农业合作银行必须把支援农业生产放在首位,在此前提下支援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无粮不稳,无工不富,应该把这两者统一起来,贯彻于实践中。从具体意见说,是不完全一致的。一种意见认为,农业合作银行应该采取股份制的组织模式,凡是与发展农村经济有密切联系的部门,都可以参股,包括金融业、工商业及地方财经部门等。另一种意见认为,农业合作银行是金融业,应该由农村金融部门共同组建,包括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农村合作基金会等。第三种意见认为,农业合作银行宜由县信用联社及基层的信用社组成,它和县农业银行是兄弟关系,竞争中发展业务,等等。无疑,这些意见对决策部门思考问题是有益的。
我对农业合作银行的机构、性质、经营和分配说以下意见:
一、机构。它的组建应以县市为范围,以县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包括信用联社和基层信用社)为基础,农村工作的其它兄弟部门可自愿参股,合股组成。公股要占50%以上。实行有限责任制,股东所负责任以所交股金为限。县市农业合作银行是独立经营农村金融业务的经济法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发展,自负盈亏。
农业合作银行的上级领导行,在现时中国农业银行三级管理行基础上改建组成。具体意见是把中国农业银行的三级管理行—中心支行、分行和总行分别改组成为经营管理型机构。一方面独立经营业务,谋求自身的发展,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另一方面,领导县、市农业合作银行经营业务,为支援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取得高效益。三级领导行和县市农业合作银行在业务经营上是存贷关系,互相计付利息。
二、性质。它是半官半民性质的金融业组织。所以这样说,一是因为从所有制上说,它包括国家股、集体股和个人股三种所有制成份,公有制股份占主体地位。二是从资金融通的性质上讲,它既有农民在借贷领域里的互助,又有商业性质,以取得利润为主要的目的的信贷业务。三是从经营决策讲,它必须在国家宏观金融调控的约束下,从事本身的业务活动。在国家利益与其自身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需服从国家整体利益的需要,这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
三、经营。从内部经营决策机构讲,可实行股东代表大会制度,原则上按股金额分配选举权和表决权,下设理事会和监事会,分别经营和监督业务,由理事会聘请经理和副经理若干人,经办日常工作。从资金投向方面讲,必须首先满足发展农业经济的信贷资金需要,其次是支持发展多种经营,主体是乡镇企业。在具体发放贷款中,要给股东以优惠,在同样条件下股东贷款优先,利率优惠—优惠率不超过30%,体规合作金融的本来性质,也是调动股东积极性的需要。
从农业合作银行正式成立之日起,以前的呆帐包括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经营中的呆帐,分别挂帐,以后发生的呆帐,由农业合作银行计提的呆帐准备金冲销。
四、分配。税后利润的分配,应参照合作金融的原则精神实施,公共积累不少于60%,以壮大经营实力,不断扩大经营规模。股金分红不超过股金额的30%,也就是多数上市股票的分红率,以调动股东参股的积极性。
上述几条仅是组建农业合作银行中的一些主要问题的主要思路或者说是提出了一些问题,并不全面,也不成熟。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尚须在决策部门作出原则决策后在具体实施中逐步研究,实事求是地解决。
有些问题,从原则上讲比较容易取得一致的认识,但如何实践变为现实,确是相当困难的,有些是短期内难以办通的。
比如农业合作银行要办成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金融实体。一般说,人人都会举手赞成。但是,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如何实施,确是一个难题,至少短期内难以实现。道理很简单,中国现实的生产经营企业,还处在改革的过程中,独立自主经营的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自主经营权不完整,因此也就难以承担完整意义上的经营责任,经济效益低下成了普遍的情况,70%企业明亏或暗亏,城市如此,农村亦如此。在此严峻形势下,要求为支援发展经济服务的金融业全面实现信贷资金的有偿性、周转性和效益性是不现实的,要求金融业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也是鞭长莫及的事。朱溶基副总理不止一次的讲过,专业银行实行真正的业业化经营,是要有一个过程的,这个所谓过程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也是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这是实际情况,即使如此,在一些文件规定上,对金融业经营还是从高要求的—即使现在办不到,也得这么说,能办多少是多少,努力办就是了。对此,领导部门,特别是决策部门,就应该要心中有数,不能盲目发号施令,否则,很容易犯历史上已经犯过的严重错误,损失就大了。
又比如关于用人的自主权间题,是很难解决好的。商品经济是人才经济,这几年成了报纸期刊的口头禅。银行的人事部门,不止在文件上大吹、特吹,而且还搞了一整套的人事考核制度,分项目打分数,把职工素质量化,真是煞费了一番苦心,但效果怎么样呢?不能说人事工作没有成绩,一批又一批的老干部退位,一批又一批的新生力量被提拔到领导岗位,这就是成绩。但是不可否认,在用人问题上旧的习惯势力的干扰还是相当严重的,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要在这样一个基础上组建农业合作银行,如何实现高质量的用人标准,不能不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必须把好用人关,这是新组建的农业合作银行能否健康运转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这不止说在口头上,还必须体现在行动中。对此,我认为主要是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农业合作银行要有用人的自主权,这不能含糊;二是要利用市场机制选用人才,象选拔运动员那样,不能由旧的人事部门包办安排。真正地实现这两条可以说是在人事工作上的一场革命.是一场必须进行的革命,因为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
再比如说,农业合作银行的各级领导行—现实农业银行的中心支行、分行和总行,要由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化,这虽然说是个比较具体的问题。但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事物,涉及到人事、业务和财务的方方面面,情况相当复杂,要实现这种转化.也不是一年两年所能完成的。实际上,农业银行的三级管理行向经营管理型转化,前几年农业银行自身出于改革的濡要就明确提出了,始终未取得成效,中间还出现过反复-一一这种反复的实质是改革与保守的一种对抗。当然也有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不承认这种困难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问题是怎样对待困难,是在困难面前止步,还是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克服困难,这是问题的实质。现在再次提出三级管理行要向经营管理型转化,要自办业务.取得收益,独立生存和发展,从道理上讲,应该不会再出现历史上的那种反复了,因为再反复是没有出路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难以生存的。即使一心一意地去实现这转化,也还是得有一个不算短的历史过程的,它很可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捅立相适应地前进。
再比如如何建立和健全股东代表大会制度,使它真正发挥决策经营的职能作用,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也是一件很不容易办好的事情。历史上的农村信用社,从组织机构上讲,民主管理制度是健全的,但从实际运行方面看,则是一种形式,有其名而无其实。原因何在?主要是两条:一是信用社没有完整意义上的自主经营权,什么事都得请示国家银行批准,人权、财权和资金使用权全掌握在农业银行手中。二是信用社在业务经营上没有起到民间借贷的作用,股东和信用社的业务经营没有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因此就没有参与管理监督信用社经营的积极性。在这两条的作用下,就形成了农村信用社的所谓“理事不理,监事不监;代表不代”的消极状况。农业合作银行要在吸取农村信用社民主管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真正地发挥代表大会制度的职能作用,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当然,现在情况变了,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规定指导改革的实践,包括政府部门转换职能不再干预经济组织的具体运营,这给农业合作银行的决策经营提供了保证。同时,通过几年的改革,我们已经取得了中外合资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还有中国交通银行的股份制经验,这些都是可以借鉴的。如何把这些成功的管理经验,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运用于农业合作银行的经营中.并取得高效益,也是一个在改革中创新的过程,并且要创造出中国的特色来。要看到困难的一面,也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坚定信心,深化改革,是会取得成功的。
现在还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所以形成这种误区,可能是由于缺乏对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原因。误认为只要把收购农副产品的资金供应、资源开发和扶贫贷款分出去,农业银行就可以逐步实现商业化经营了。这不符合实际情况。一是从农业银行的贷款利息实收项目中分析,收购农副产品贷款利息的收回率是比较高的,收不回利息的主要项目是乡镇企业的贷款,影响着农业银行的经济效益。二是在逾期难以收回贷款中,大头也是乡镇企业。比如辽宁省阜新县1993年底统计,农业银行贷款总规模6.6亿元,逾期贷款和催收贷款分别占总规模的18.1%和27.3%.大多数是被关停倒闭的乡镇企业和严重亏损资不抵债且无法落实的农村供销企业占用,另外还有一些人民公社解体时的生产队贷款,也落实不了。应该说,阜新的情况是有代表性的。把收购农副产品贷款说成是影响农业银行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这不完全真实。据此而进行的改革决策也难取得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