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新闻学论文格式、新闻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未成年人犯罪报道框架和责任归因思考

日期:2021年12月21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514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12031415297358 论文字数:42522 所属栏目:新闻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相关标签:新闻学论文

本文是一篇新闻学论文,本研究采用臧国仁学者的高、中、低层次结构框架理论和责任归因理论,对国内纸质媒体 2013 年至 2020 年 576 篇未成年人犯罪报道文本进行框架与责任归因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遵循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对中国媒体未成年人犯罪报道框架和责任归因进行测量与分析,研究主要围绕高、中、低层次框架结构,探讨未成年人犯罪报道总体状况,责任归因情况如何,现有报道有何不足之处以及如何完善报道路径。


第 1 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研究问题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驱动下,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事件不断增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社会问题。在 2020 年中国最高检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14-2019)》中统计,检察机关逮捕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嫌疑人最高年份达到 47563 人①。根据我国《未成年人抽样调查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犯罪主要集中在 14 岁到 16 岁之间,14 岁的未成年罪犯所占比例接近 50%,犯罪类型呈现严重化、暴力化趋势②。

轰动社会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在少数,2013 年重庆一名 10 岁女童将一名1 岁男婴摔下楼;2017 年湖南沅江一所高校的 16 岁学生和老师发生争执过程中,老师被学生刺了 26 刀;2018 年湖南益阳一名 12 岁男孩由于母亲日常管教严格,便对母亲痛下杀手;2019 年在大连一名未满 14 岁男孩残忍杀害 10 岁女孩。未成年人犯罪事件接连出现,并且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未成年人犯罪成为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话题。

同时,国家和社会也开始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治理。2020 年全国两会中,有人大代表提出将刑事责任年龄降低到 12 周岁,同年 12 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完成。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培养优秀和德才兼备的人,是国家繁荣发展、长治久安的重要大计。但近年来,未成年人杀人、施暴、偷窃、欺凌等事件层出不穷,已经成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报道事实真相和反映社会问题以引起社会的关注是媒体的职责。犯罪新闻报道不仅是发挥着告知受众新近发生的事件和警醒公众的作用,也是我国的一种法治宣传的重要手段③。未成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受到法律和社会各界的保护和关注,而媒体报道也可以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和促进社会问题解决上发挥巨大作用,努力发挥其普法教育作用,承担传递法治观念的责任,应理所当然地践行社会公器之道德及责任④。犯罪新闻报道可以成为社会控制的强有力工具,但如果管理和报道不当,也会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催化剂⑤。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未成年人犯罪报道研究现状

未成年人犯罪报道指新闻媒体对新近发生的、以未成年人为犯罪主体的犯罪事件报道,属于犯罪报道的一个分支。由于未成年群体的特殊性,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犯罪学和新闻传播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更多从新闻传播学视角梳理未成年人犯罪报道相关文献。

1.2.1.1 国外未成年人犯罪报道研究现状

1997 年 2 月,一项对 100 家电视台的调查发现,72 家晚间新闻以犯罪事件开头,三分之一的新闻都是关于犯罪,另一项对包括纽约在内八个电视台的新闻研究发现,犯罪新闻是政治新闻的两倍①。犯罪新闻报道的研究一直是西方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话题,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探讨犯罪报道的新闻价值、对犯罪青少年的形象塑造、新闻媒体如何呈现犯罪新闻以及犯罪新闻造成的影响。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无论是政府、媒体以及公众对犯罪新闻的重视程度较高,新闻媒体建构的议题会对影响政府施政方向,亦会对公众心理造成影响。

Gayle M 等人精选 2002-2006 年美国五份地方报纸中有关未成年犯罪的文章,研究发现这些地方报纸构建犯罪行为无疑会影响居民的态度、行为和恐惧,并且所有的 231 篇文章都集中在未成年个体形象上,但对少年犯的形象构建不准确,严重刻画了未成年人是暴力掠夺者的形象,与之相反的是报纸对受害者的描述更为准确,女性是最常见的未成年受害者②。

在新闻报道中,青少年犯罪报道的比例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媒体报道事件的情节性也越来越强。Nel Ruigrok 调查了荷兰媒体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报道,并采访有关犯罪新闻报道的记者,研究发现未成年人犯罪的新闻报道更多的是呈现情节式框架的而不是主题式框架,新闻媒体大部分只关注案件本身,而对未成年人犯罪发生的背景和原因关注较少,中央报纸相比地方报纸更注重权威消息来源和提出解决措施③。另外,Reichert 学者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新闻报道的研究也发现不同类型媒体的报道有较大差异,地方报纸更注重情节式框架和戏剧性报道,而中央报纸则更关注未成年人犯罪的背景和原因④。


第 2 章 研究方法与测量方式


2.1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2.1.1 内容分析法

美国传播学家贝雷尔森认为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具有明确特性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①。内容分析法可以清楚呈现传播内容特征、变化趋势等,根据本研究主题将内容分析法作为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将依据周翔的《传播学内容分析研究与应用》进行研究设计,并根据所搜集的报道进行相应的类目建构和编码。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考察报道总体特征和比较不同样本,通过浏览样本对未成年人犯罪报道中高、中、低层次结构进行类目建构,然后对报道样本进行编码,了解报道的总体框架以及媒体将未成年人犯罪的责任归因于个人层面还是社会层面。另外,本研究还会比较不同内容属性媒体报道未成年人犯罪的责任归因异同。

2.1.2 文本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客观的分析方法,能够呈现清晰数据,客观直白,但对于报道文本的微观内容分析方面有所欠缺。本文除了采用内容分析法,还将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深入剖析文字内涵,揭示文本的特征,能更加全面地认识和分析报道的细节。本研究在分析低层次结构框架中主要用到文本分析,从文本层面的关键词和细节去剖析报道的内涵,结合案例分析媒体报道未成年人犯罪责任归因框架使用的问题,深入了解媒体使用不同责任归因框架的影响因素。两者相结合,弥补较为客观的内容分析容易引起的框架内涵解释不深刻问题。

新闻学论文参考

2.2 研究设计

2.2.1 研究议题

本研究的议题是中国纸媒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报道。未成年人犯罪是目前全球较为关注的社会问题,通过研究未成年人犯罪报道,可以了解媒体对这一议题的框架构建。另外,犯罪报道存在诸多突出情节的戏剧性和事件的冲突性、大量渲染罪犯形象的现象,而未成年人犯罪报道更是涉及“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媒体如何报道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媒体未成年人犯罪报道更为聚焦更有意义。本研究的对象是“未成年人犯罪”,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提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①。但是从犯罪学角度来看,未成年人犯罪指已满 7 周岁未满 18 周岁的实施的犯罪。未成年人和青少年有交叉之处,辛明曾对青少年犯罪做出界定,认为青少年犯罪是指 14 岁至 25 岁间触犯刑法的违法者②。综上,避免概念的混淆以及有效采集样本,本研究的对象是未成年人犯罪而非青少年犯罪。另外,这里的犯罪主要指违反刑法规定的各种犯罪,但必须明确,根据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包括各种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包括物欲型犯罪、力欲型犯罪、性欲型犯罪以及智欲型犯罪③。

2.2.2 媒体及时间范围选取

2.2.2.1 媒体选取

本研究从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获得报道文本,设定“未成年人犯罪”、“少年犯罪”为检索关键词,时间段限定为 2013 年至 2020 年,共获取中国报纸报道样本 2579 篇,其中涵盖了中央和地方报纸、机关报和都市类报纸、综合类和专业类报纸。对报道样本进行人工筛选,排除与“未成年人犯罪”无关的新闻报道,或是同一篇文章的转载报道,获得 576 篇有效报道。

专业类报纸一开始就进入市场,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下成长,在竞争中不断胜出,成功完成从部门机关报向面向市场的行业专业报的转型。由于专业报主要以内容为王为卖点的价值型战略和以发行盈利为第一目标的经营路线,相对综合类报纸来说专业类报纸订阅价格较高。但这种较强商业目的,有可能会影响媒体议题报道,媒体组织可能会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事情的真相,导致报道不全面、客观。这也是本研究选择比较综合报和专业报的原因。

新闻学论文怎么写

第 3 章 未成年人犯罪报道框架与责任归因分析.......................30

3.1 高层次结构框架分析.............................30

3.1.1 报道数量.................................30

3.1.2 报道篇幅..................................31

第 4 章 未成年人犯罪报道责任归因框架与影响因素...........................45

4.1 未成年人犯罪报道责任归因框架分析..............................45

4.1.1 高层次结构框架元素失衡.....................................45

4.1.2 原因框架和对策框架........................46

第 5 章 结论与讨论........................................54

5.1 结论.............................54

5.2 讨论.......................................55


第 4 章 未成年人犯罪报道责任归因框架与影响因素


4.1 未成年人犯罪报道责任归因框架分析

媒体对未成年人犯罪报道是受众对社会问题或事件认知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