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新闻学论文,在本文中,使用与满足理论作为全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和框架。而且“吃播”类节目与该理论的结合,不仅扩展了“适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范围,也使“吃播”类节目有了更多的研究思路。通过对主体的界定,探究了“吃播”的发展状况,以及论证了“使用与满足”理论对于该研究的适用性。通过对受众的结构属性和使用情况的细致分析,得出观看的受众以女性为主以及整体具有年轻化等的特征,而在使用情况中,对受众的使用行为和使用动机进行了分析,依据数据得出结果,证明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受众所产生的重要影响。通过对受众的使用满足情况的分析,又对我们普遍所认为的效果进行了加深以及更正。而通过对节目所展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剖析,以及对未来的发展所提出的建议,使得我们对于“吃播”类节目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第一章 研究主体概述
第一节 “吃播”类节目的概况
对于“吃播”类节目而言,很多人喜欢并且选择观看。但是他们大多数人对这类节目却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以及对此类节目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原因缺乏充分的了解。因此,对“吃播”类节目进行一个明确的界定以及探究其发展现状,能够使我们对其迅速发展的原因有一个更加清晰地认识。
一、“吃播”类节目的界定
(一)概念界定
“吃播”又称“直播吃饭”,源于单词“mukbang”,是韩语中“吃饭”和“直播”两词的组合。①它是依托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直播或短视频分享吃饭过程或探索美食的节目。以往,我们对于美食类节目的了解最有名的莫过于《舌尖上的中国》,它主要是通过探索各地的美食并制作成纪录片,达到传播各地美食文化的目的。而“吃播”类节目虽然也有探索美食的一面,但是更多地是以赚取经济收益为目的。主播通过大量的猎奇性吃播视频来赚取观看者的眼球,促使受众与主播进行互动或“打赏”,而“打赏”也是主播获取收益的途径之一。如今,靠“吃播”进行赚钱的人越来越多,并形成了“吃播经济”。而“吃播经济”简单的来说就是一种以互联网络为依托进行直播吃饭的活动,并能够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真正做到了“我吃着,你看着,你还愿意付钱,我还能赚钱”。
(二)节目界定
“吃播”类节目在网络直播中既然作为一种节目类型,就必然具有节目的性质与特点。第一,“吃播”是以一种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的;第二,“吃播”中也存在主持人,即主播;第三,“吃播”具有一定的观众,即观看的受众;第四,“吃播”也分为不同的类型。
但与其他的节目相比,“吃播”类节目也存在着许多的不同之处。
首先,与传统的电视节目相比,“吃播”类节目更具有实时性和互动性的特点。传统电视节目,虽然实现了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但是与“吃播”类节目的实时互动性相比还是存在差距的。“吃播”类节目大多是通过直播的方式进行,在直播的过程中,受众就可以与主播进行实时、“零距离”的互动沟通,而互动的方式也多以打赏或弹幕等的方式展开。这与传统的电视节目是提前录制好的内容相比,“吃播”类节目具有较强的实时互动性,并且主播会根据受众的建议进行调整等的特点。
............................
第二节 研究理论概述“使用与满足
”在本文中作为一种应用型研究,主要通过分析受众的使用与满足情况来反观“吃播”类节目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在论述的过程中离不开理论的支撑。通过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论述,不仅能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思路,还可以验证其在“吃播”类节目中是否具有适用性。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概述
“使用与满足”理论作为一种受众行为理论,主要站在受众的角度,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的情况,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它不同于以往的以“关注媒介对受众的直接效果”为主的机械视角论,而是以“一个主动的接收者是出于什么目的或为了哪些功能而使用媒介”,它强调的是受众的使用与选择行为。
该理论从最初对广播电视吸引力根源的研究为出发点,逐渐向从“社会批判性的”诠释,反科学的、人种志的、现象学的方式来进行思考。“应当更多地关注人们如何使用媒介,少量关注媒介对人们干了什么”②实现了把受众反应从线性效果,向把动机或满足当做中介性的自主变量的转变。
在该理论的反复发展和验证的过程中,提出的许多观点是至今为我们所用的。像麦奎尔的四种基本效用和卡茨的五种需求类型等都适用于本文的研究。而竹内郁郎的“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型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
第二章 “吃播”类节目中受众的属性结构及使用情况
第一节 “吃播”类节目中受众的属性结构
在对受众的媒介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之前,首先要分析受众的形成,即受众的属性结构。受众的属性结构包括了性别、年龄、教育、职业等各个方面。通过对它们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受众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为“吃播”类节目的制作者提供更具方向性的视频制作与传播目标。
一、性别结构
从图 2.1 可以发现,看过“吃播”类节目的男性占比为 32.21%,女性占比为 67.79%。从数据上可以得出,观看“吃播”类节目的男女受众偏差严重。从比例上看,女性受众远高于男性,约占男性受众的一半以上,成 2倍的关系。通过调查数据笔者得出,“吃播”类节目对女性的吸引力要高于男性。
在通过对其他“使用与满足”的研究中发现,如薛俊恺的《网络直播中的受众使用与满足特点研究》中,男性用户要略高于女性用户;在陈洪玉的《弹幕用户的“使用与满足”研究》中,女性用户是男性用户的三倍之多.从以上的调查研究中可以发现,对于不同媒介的使用情况,男女用户的使用比例各有差异,这可能与调查的规模有关,也可能与媒介的类型有关。
虽然在现实社会中,女性比例远高于男性,但是在网络应用中,却是根据不同的内容区分用户性别比例。例如在网络直播方面,游戏直播、体育直播等吸引着更多的男性用户,而电商直播等则可能更多的吸引着女性用户。这其中既有直播内容的因素,还存在男女之间关注的焦点不同的原因。因此与上述他人研究中所出现的性别差异并不矛盾。
...........................
第二节 “吃播”类节目中受众的使用行为
通过对“吃播”类节目中的受众的属性结构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之后,就可以更好的分析受众的使用行为。通过对受众的使用行为进行具体的分析,可以直观的剖析受众在观看“吃播”类节目时的具体情况,从而探析受众的心理状况。
一、“吃播”类节目中受众的使用频率与时间
(一)“吃播”类节目中受众的使用频率
从调查问卷的数据来看,平均一周看 2-5 次和每天都看“吃播”的人数分别占到 20.13%和 9.4%,平均一月 2-5 次的占 16.44%,而平均一月 1 次及其他的分别占到 14.09%和 39.93%。其他则是指观看频率在一月以上一次或几个月一次。为了方便观察,笔者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由高到低的使用频率进行了排序。从受众各个使用频率所占的比例可以看出,有近三分之一的受众观看“吃播”类节目的频率较高,而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受众对该类节目的观看频率相对较低。这说明,固定观看“吃播”类节目的受众较少,节目的用户黏度有待提高。
对于受众的观看时长,从数据显示可以得知,30 分钟以下占 76.01%,占比最高,说明受众每次观看“吃播”的时间并不长,这也符合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快节奏的频率,并不会花太多的时间放在娱乐上。观看时长在 30 分钟至 1 小时的受众占到 18.62%,1 小时-2 小时的受众占 1.68%,两小时以上的受众占 3.69%。这也反应出了受众对于 1 小时之内的“吃播”类节目喜爱度较高。
............................
第三章 “吃播”类节目中受众的满足情况.........................36
第一节 “吃播”类节目中受众的总体满意度.............................36
一、受众的满意度占比...........................36
二、受众的满意度指数.............................37
第四章 “吃播”类节目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策略........................45
第一节 “吃播”类节目中存在的问题...........................45
一、主播方面多重问题突出............................46
二、节目存在跟风模仿、泛娱乐化现象..................................48
第四章 “吃播”类节目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策略
第一节 “吃播”类节目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吃播”类节目而言,虽然受到社会大众的追捧,但是在看似光鲜的表面下,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通过查阅其他关于“吃播”的文献研究,会发现诸多研究者们对于“吃播”中存在的问题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因此,笔者通过借鉴他人的研究结果以及自己在对本文论述的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分别列条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制成表格。
...........................
结语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使用网络奠定了基础,而社会的进步给人们所带来的压力,以及面对自身的各种需求急于寻找合适的满足渠道,使得人们对于网络的使用更加的频繁。网络直播以及短视频等就是在这种需求下不断发展而来的。它们满足了受众缓解压力,实现娱乐等的需要,受到人们的普遍追捧。而“吃播”类节目,作为休闲娱乐型节目的其中一种,正是在这种需求下不断发展起来的。
在本文中,使用与满足理论作为全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和框架。而且“吃播”类节目与该理论的结合,不仅扩展了“适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范围,也使“吃播”类节目有了更多的研究思路。
通过对主体的界定,探究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