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新闻学毕业论文,本文意在通过对网络时政新闻可视化传播进行研究,分析其传播形式、特征、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策略,进而从中得到经验和启发,为时政新闻的可视化报道提供参考。
第一章 网络时政新闻可视化内涵与产生动因
第一节 网络时政新闻可视化相关概念
一 网络时政新闻
目前新闻学界对于时政新闻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甘惜分先生在《新闻学大辞典》中提出了与时政新闻相近的政治报道的定义,是指“报道国家、政党和公民的政治思想、政治会议、政治事件、政治外交及日常政治等方面的新闻”。在 2005 年发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提到了时政类新闻信息的范围,包括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纵观众多学者对于时政新闻的解读,虽然侧重点不尽相同,但是强调时政新闻是对国家政治活动、政治会议等时事政治的报道是他们的共同点。由此,笔者认为简单来讲,时政新闻是对国家领导人、政治活动、政治会议等时事政治的报道。本文所研究的网络时政新闻则是指以网络为载体,通过网站或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互联网平台进行传播的时政新闻。以此区别于报纸时政新闻和电视时政新闻。
二 新闻可视化
可视化(Visualization),意思是视觉化、形象化、清楚的呈现。可视化最早是应用在计算机领域,在 1987 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举办的可视化会议中给出了可视化的定义,是指“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简单来说,可视化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复杂的数据和文本等信息使用图表、图像等视觉手段展现出来,视觉性、直观性是其最大的特征,也正是凭着这一特点,可视化被逐渐应用到更多的领域。
..........................
第二节 网络时政新闻可视化产生动因
近几年,媒体在网络时政新闻可视化报道方面创意不断,用丰富多元的可视化形式创新时政新闻的解读,掀起了一股网络时政新闻可视化的热潮。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可视化在时政新闻报道方面如此受青睐呢,对此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 网络时代时政报道改革的必要性
时政新闻是对国家领导人及国家重要政治活动等时事政治的报道,是普通百姓了解国家政治环境、国计民生的重要窗口,也是增强我们国家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新闻媒体自然要承担起报道好时政新闻,有效传达国家各项政策的重任。时政新闻其政治性强、内容严肃,且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形式较为单一,往往是长篇大论的文字或是枯燥的视频新闻,导致时政新闻晦涩难懂,难以吸引受众关注,其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受众尤其是年轻一代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习惯于从互联网接收信息。在注意力资源稀缺的互联网时代,要想吸引受众的关注并不容易。同时,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受众生活压力的增加,大多数受众尤其是年轻一代,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网络阅读轻松愉快的信息,一些明星八卦等娱乐信息往往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年轻人作为社会的主力军,其实更应该关注国家大事,培养社会责任感,而传统的时政报道因其固定的报道形式、空洞的新闻用语等问题,并不能获得年轻一代的青睐。
由此看来,在网络时代,时政新闻要想获得高关注度,提升受众对时事政治的兴趣,对于时政新闻的改革势在必行。网络媒体凭借其平台和技术优势,将可视化与时政新闻相结合,为时政新闻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可视化时政新闻多样的呈现形式、有趣的新闻报道用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时政新闻的严肃性与枯燥感,同时可视化时政新闻所具备的互动性也使时政新闻的报道更符合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规律。可视化时政新闻的这些特征使其在网络时代能够吸引受众关注,得到受众青睐,使媒体真正将时政信息传递给亿万受众,提升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
............................
第二章 网络时政新闻的可视化传播形式解析
第一节 静态图解式
一 图解新闻:直观展现信息内容
图表,泛指可直观展示统计信息属性、对知识挖掘和信息生动展现起关键作用的图形结构,是一种很好地将对象属性数据直观、形象地“可视化”的手段。早在多年前,传统纸媒和电视报道就已涉猎图表新闻,只是早期的图表大多以新闻配图的形式出现,起到数据展示、标明方位等作用,处于新闻配角地位。
图解新闻是将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及与其密切相关的事件以一定逻辑关系整合,并运用示意性图画构建出来的一种视觉性新闻。现今在网络上流行的图解新闻可谓是图表新闻的升级版,在其标题中经常可见“图解”“一图读懂”等字样。很多网站也开通了以图解新闻为主题的专栏,例如人民网的《图解新闻》、新浪网的《图解天下》,移动客户端如浙江新闻客户端推出的《话图侠》。
与传统的“文字+图片”的新闻报道形式相比,图解新闻能够独立的完成叙事功能,使图表不再处于配角地位。图解新闻形式丰富,融合了文字、数字、图表、照片等多种元素,其将繁琐复杂的新闻信息进行提炼、浓缩、梳理,使新闻信息中的要点和重点能够直观形象的展现给受众,开创了受众接收信息的新模式,符合“读图时代”受众对新闻信息视觉和直达信息核心的要求。同时,
利用图解形式来报道时政新闻,其丰富的视觉元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时政新闻的严肃性和枯燥性,增加时政新闻的趣味性。
........................
第二节 动态交互式
一 网页交互报道:动态信息图
网页交互主要指的是在网页内部实现动态响应,简单来说是指平面的图表不再静止单一,而是点击鼠标便能实现页面的跳转,可谓是普通信息图的升级版。在 HTML5 新技术的支持下,网页的交互不再仅限于页面的跳转,而是在一个页面就可以进行幻灯片式的切换,能够容纳更多的信息。由此可提升信息图的动态化,使受众在操作过程中更好地感知信息变化,提升受众的阅读体验与参与感。2013 年信息图表在“两会”报道中大放异彩之后,在 2014 年的“两会”报道中,网页交互报道开始被各大网站应用于新闻报道中,如腾讯网的《习总去哪儿》、《打虎进行时》,网易的《执政一年 再识习近平》,新浪网的《国家反腐战役》、《常委这一年》。此后,在每年的“两会”以及一些重大的时政新闻报道中,在各大主要新闻网站都可看见网页交互报道的影子。
相对于简单的图解新闻,网页交互报道能够容纳更多的信息,融合图片、音频、视频等更多报道形式,因而网页交互报道主要用于复杂新闻内容的综述和总结。例如每年新闻网站推出的反腐报道,由于其涉及到的官员人数、信息较多,因而各大新闻网站会选择网页交互报道这种形式来进行反腐新闻的报道。新浪网在 2014 年推出的《国家反腐战役》(图 2—6)则是这一报道形式的经典案例。其利用时间轴的形式清晰的展现了从 2013 年到 2014 年 2 月落马的 19 名省部级领导、142 名厅局级官员、36 名国企高管的信息。界面采用红黄灰三种色块,每种色块代表了不同级别的官员,用户点击色块即可获得落马官员的年龄、落马原因等信息。点击部分色块,还能看到落马官员的关系网。在网页下方点击“more”按钮,将跳转到另一个页面,在此页面上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落马官员的所在单位、曝光原因等。
.........................
第三章 网络时政新闻的可视化传播特征与效果分析 ................... 35
第一节 网络时政新闻的可视化传播特征 ................. 35
一 “浅呈现”:化繁为简 ................... 35
二 接地气:趣味性与互动性 ..................... 37
第四章 网络时政新闻可视化传播存在问题与发展策略分析 .................. 45
第一节 网络时政新闻可视化传播存在的问题 ......................... 45
一 技术噱头:形式大于内容 .......................... 45
二 可视化时政新闻深度不足 .............................. 46
第四章 网络时政新闻可视化传播存在问题与发展策略分析
第一节 网络时政新闻可视化传播存在的问题
一 技术噱头:形式大于内容
新技术的发展为媒体的新闻报道带来了新思路、新的报道形式、新的传播方式。可视化新闻是新技术与媒体结合的典型作品,可视化新闻的简洁、有趣、强互动性深受受众喜欢,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这也使媒体一窝蜂的盲目投入到可视化浪潮中,陷入一场“技术狂欢”。通过对网络时政新闻可视化报道的大量案例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不少新闻作品形式远远大于内容,主次颠倒,这主要源于媒体对于可视化新技术的过度追逐与使用。
图解型可视化新闻的一大特征就是对信息进行简洁直观呈现,使新闻报道更加直观、生动,便于受众对新闻内容的理解。但是,不少媒体为了追赶可视化这股潮流,把图解这种形式当成了万能的模板,不管新闻内容是否适合使用图解形式解读,硬是把新闻内容套到里面。而且不少图解新闻长度过长、为了追求视觉效果导致版面太过绚丽,这些问题反而把内容复杂化,增加了受众的阅读成本,受众往往看完信息图后反而不明白媒体要传达的新闻信息了。
交互性的可视化报道虽然在与受众的互动性方面达到了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