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4.1 内部审计的管理模式及效果
.........................
第 5 章 Z 集团有限公司内部审计优化建议
5.1 完善审计质评与追责体系
如果想让内部审计结果有效运用,那么一定不能只看到内部审计工作流程与程序的制度是否健全,而更应该注重的是内部审计的质量评价与责任追究体系是否完善。
首先,应该尽快完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规范指引。想要将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的话,除了要有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和制度,完善的内审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少质量评价体系,就可能无法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分析,也就无法促成审计成果的运用,从而使得不能对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和流程进行优化与整改,这时我们可以引入 BSC 平衡记分卡来对内部审计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升级和改进。首先,《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业务规范指引》作为内部审计的核心制度之一,应当及时更新和完善,对于其中跟踪落实审计结果的部分进行修订与补充,切实做到使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环节的有据可依,有一个明确的评判标准。其次,应当在对内部审计项目进行评价时反复琢磨现有的审计流程是否合理,能否将流程再次优化使其效益最大化,或者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审计环节。最后,还需要关注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合作过的其他部门的态度和他们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理解程度,内部审计项目结束后可以采取调查问卷或者记录表的形式,记录和收集信息。比如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各自填写调查问卷或者记录表,记录本次内部审计项目中“双方觉得磨合不好的地方”、“哪个审计程序令人觉得无用”或者”哪个审计程序有可以改善的地方“等问题,并将调查问卷或记录表交予审核部门,对此次项目进行评价。在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评价的同时,还能够收集各部门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从而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改进。
其次,应该尽快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应当根据发现问题的严重情况不同,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而不是“一刀切”地处理全部的问题,所以应该在责任追究制度中明确每种问题的处理方法和惩罚建议。还要将责任细化,明确每一个内部审计流程中的责任划分,讲责任细化到每个人身上,自己负责自己的环节,再出现审计结果无法落实的情况时,哪个环节整改难或者不整改就直接找到哪个环节的负责人进行追责。同时,由于目前为止内部审计部门仅具有监督评价的权利,并不具有对其他部门的处罚权,所以仅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也并不能保证落实每一个内部审计成果,所以还应该明确公司内其他部门人员的职责,同时惩罚应该由各部门领导人实行。比如在跟踪落实审计成果阶段,哪个环节的审计成果未能有效落实就找哪个部门的负责人,然后由部门领导人负责找出没有能够落实内部审计结果的人员以及为落实的原因,这样在整改和处罚时都会比较方便,并且理由清晰明确。所以细化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和其他职能部门的权利与责任,并且加强对追究责任制度的监管,以确保内部审计成果的落实以及对未落实人员和部门加以处罚的实施。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