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内部审计论文格式、内部审计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控制研究--以K公司为例

日期:2019年12月30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021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912161156171612 论文字数:42559 所属栏目:内部审计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内部审计论文,经过本文研究,认为执行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达到基业长青的目标。为加强装备制造业公司的内部控制,公司管理者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即总体层面和业务层面,并且要以组织结构治理、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流程控制及风险防范为核心,全方位完善公司的内控体系。公司的各项制度只有能真正落实,才能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正向助力。装备制造业行业特征决定了公司面临的风险相对与其他行业而言更加复杂,因此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对该行业公司来说尤为重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全球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公司生存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也愈来愈复杂,以及公司因内控设计不科学、执行不严格导致的违法违规事件逐年增多,不论是国内外政府、公司管理者,还是学者,通过研究失败公司案例,认识到完善的内控对公司的正向促进作用:严格执行健全科学的内控制度,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公司基业长青,并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公司在制度设计层面建立健全科学的内控制度,是国家监管机构和公司管理者关注的要点。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安然、世通等国内外众多知名公司从辉煌跌向破产,世界各国政府积极寻找公司失败原因,通过立法监管等手段在本国内掀起内控革命。

我国施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后,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我国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也大幅提高。相比于迅速发展的经济实体,适应我国公司发展内控理论和实践的进展较为滞后,长生生物疫苗事件、碧桂园多地楼盘倒塌事件等相继发生,表明我国公司发展中缺乏有效内控,或者虽有健全的内控,但流于形式、无人执行。因此,有针对性的探索我国本土公司内控问题,提出适合我国公司现状的、基于我国公司经营发展需求的内控制度,并以政府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推广,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2008 年 5 月,财政部以我国公司为基础,研究颁布了适用于我国公司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在 2010 年 4 月,结合我国公司发展运行特色,推出了更加细化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至此,我国公司内控规范日趋完备,公司管理者在进行内控时也有章可依。但公司管理者在具体的实践中如何执行和应用内控制度,还有待于管理层根据公司特征,不断摸索,以求日臻完善。

........................


第二节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目标一,针对我国该行业行业内控做描述性统计,总结现阶段该行业公司内控的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

目标二,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证明完善的内控能够提高该行业公司风险管理能力,降低公司的生产管理成本,并且能够促进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目标三,为提高我国该行业公司内控质量、完善该行业公司内控体系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和措施。同时,为其他公司积极建立、实施内控提供参考依据与现实支撑。

二、研究的内容

本文通过描述性统计,总结我国该行业公司内控现状、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选择典型的公司为分析对象,总结公司生产经营中内控的薄弱环节和缺陷,分析其成因,对总结出的公司内控薄弱环节和缺陷,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解决措施。本文研究内容由六个章节组成:

第一章,绪论。首先明确了由于我国目前经济结构及发展水平,在该行业迅速发展,其内控显得越来越重要的背景下,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其次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文献综述。从国内外内控的理论研究、该行业公司的内控、文献述评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做出简要评述。

第三章,理论分析。详细介绍了内控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为后文的案例分析写作奠定基础。

第四章,该行业内控现状分析。对该行业内控进行描述性统计,总结该行业内控的特征,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五章,案例分析。本章选择了该行业典型的 K 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介绍了选取该公司的原因以及 K 公司内控现状,总结其内控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该公司内控问题和缺陷,提出相应的适用建议。

第六章,研究总结。总结本文的研究内容,提出本文的研究贡献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内部控制理论

一、内部控制理论模型

国外学者关于内控理论模型的研究,Barfield(1975)认为公司中各种内控之间存在相关性,在研究相关性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建立内控模型来研究其相关性。Lili  Sun、Rajendra  P.Strivastava(1985)认为内控模型应包含公司相关的内控措施,通过设计科学的内控措施能够减少信息录入错误的情况,并能预防错误处理信息情况,最终将内控系统的可靠性提高到较高的水平。Mc Nally(2007)总结以前学者的研究内容,设计出了成熟的能够评价内控有效性的评价模型,将公司内控相关数据录入模型,用模型检验内控有效性,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我国学者关于内控理论模型的研究,朱荣恩(2001)认为每个公司都存在几个相对固定的业务循环,内控体系的建立可以根据公司业务循环的关键点来设计。阎达五、杨有红(2001)通过梳理已有文献,认为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中,需要构建适合于公司的内控框架,并提出构建方面的思路。陈力生(2009)认为由于公司生存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公司的内控系统也应不断改进完善,或者通过套用先进公司内控模型,主动发现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作出相应改进。杨清香(2010)提出新的构建内控框架思路方法,通过结合“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将公司内控概念框架分成 7 个相辅相成的部分。张福玲(2013)从评价体系入手,利用层次分析方法选取指标进行评价,公司管理者可以根据评价结果防范风险,加强内控。随着全球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成熟和广泛使用,对公司治理与内控之间的联系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内控更加完备的公司其公司治理也更为有效;公司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人员的胜任能力越强,公司内控失效的可能性就越低。

.....................


第二节    装备制造业公司内部控制

国际上,Johnstone 等(2000)认为,政府出台内控相关法律法规,并强制要求公司实施内控,无论何种公司,建立内控系统是公司合法合规经营的基础,是公司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Mcvay  (2005)在其《公司内控系统整合——国际标准》一文中表明,对于制造业公司来说,要完善其内控系统,这关系到很多方面的发展标准,需要全球共同制定一套可以实施的国际标准,能够促进制造业关联方或其下属公司的有效内控整合。公司内控的有效实施,是以可行的国际标准为基础的,可以通过协调制造业公司生产控制和公司管理控制系统的各方面来完成这套标准。

在我国,刁俊英(2006)通过研究我国制造业的内控,发现制造业公司的内控质量较低,存在问题较多,如何为制造业公司量身定做内控系统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通过分析总结我国制造业公司的特点,为我国制造业公司的内控实施提供了相对具体的执行措施。邹斐(2011)认为,我国制造业公司有其独特的特点,需要对症下药,多方面考虑,并提出公司构建内控体系时需要遵循的具体原则。霍瑞红(2013)从单一的财务视角研究公司会计方面的内控,认为在建立有效的会计内控制度时,应着重考虑公司内外部环境、财务会计业务流程、组织管理层级等因素。谢凡、曹健、陈莹、李颖(2016)、陈峰涛(2017)等人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公司内控的现状和在新形势下存在的问题,并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总结出对我国制造业内控实施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关键细节。

...........................

第三章 内部控制理论分析 ......................................... 11

第一节  内部控制理论基础 ................................... 12

一、委托代理理论.............................. 12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13

第四章 装备制造业公司内部控制特征与现状 ............................... 24

第一节  装备制造业公司定义及特征 ..................................... 24

一、装备制造业公司定义 ......................................... 24

二、装备制造业公司特征 ................................. 24

第五章  K 公司案例分析 .......................................... 35

第一节 选择 K 公司的原因 ................................ 35

第二节  K 公司介绍 ........................................ 36


第五章 K 公司案例分析


第一节   选择 K 公司的原因

本文选择该 K 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以下考虑:

一方面,该行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处于核心的位置,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行业。尤其在当下阶段,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该行业的根本地位和作用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