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查与预测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市场调查与预测论文格式、市场调查与预测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第三产业的关系-----硕士论文资料库

日期:2018年02月03日 编辑:ad200901081555315985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2084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编号:lw201204021119122418 论文字数:6767 所属栏目:市场调查与预测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第三产业的关系-----硕士论文资料库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广西社会科学院联合发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第三产业”理论研讨会于1993年10月21日至22日在南宁召开。30多位专家、教授参加了会议。帮写硕士论文会议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第三产业的关系、第三产业的“定位”问题,第三产业和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关系等理论问题和实际向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


与会同志认为,自从90年代初期国家作出《关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以来,我国第三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状况和国民经济的需要相比,仍然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三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1952年已占28%,此后逐步下降。1978年以来,从对流通的重视提高到对第三产业的重视,但第三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91年也仅恢复到1952年的水平(27.2%)。交通运输成为国民经济的瓶颈产业,在社会总产值的构成中,1952年交通运拾业为3.45%,1991年仅为3.80%。商业的增长指数在五大物质生产部门中,高于农业,低于工业、建筑业和运输业。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需要。劳动者文化素质下降,农村文盲人数增多。

二、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第三产业的关系


我国第三产业总量不足,对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已产生严重影响。其影响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因为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地区相互关系的纽带,第三产业落后,产业结构不可能合理,也不会有良性循环。二是社会浪费严重,生产效率低下。这是因为企业办社会,机关团体办社会,必然使企业机关成为小农经济式的企业和单位,限制社会分工的发展。三是科学技术落后。第三产业是以较高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没有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超前发展,就没有发达的第三产业;而没有发达的第三产业,就没有现代的国民经济。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第三产业的关系,与会同志认为,这是两个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概念。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对什么是市场经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与会同志认为,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配置方式。任何市场经济都包括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三大要家。换句话说,市场经济要满足的条件,即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整个经济按市场机制运行;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生产要素能自由流动,比如劳动力资源、资金可以自由流动;有良好的经济环境、经济秩序和经济法规保障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市场经济属于狭义的生产方式,或资源配置方式,而第三产业属于产业结构。第三产业本质上和生产力相联系。
第三产业和市场经济有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第一,第三产业是随着商品经济、市场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的。第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逐渐地从次要位置转到主要位置。在现代市场经济下,没有交通、金融、信息这些第三产业部门,是不可设想的。第三,第三产业的产品是服务产品,它和工农业产品一样,也可以进入市场。在这个意义上,第三产业也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也就是说,市场经济可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这主要是由于第三产业是为实现和增加商品的价值服务的,第三产业使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转。比如说没有流通,也就没有市场经济。科技产业为工农业生产提供服务,把高新科技成果与之结合,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使第一、二产业生产增加价值,提高经济效益。至于其他一些第三产业也为劳动者提供多种服务,有利于支持各行各业的发展。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通过市场调节配置资源,使市场领域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增大,就需要有人专门进行市场信息收集、加工、传递和利用等工作。从实际上看,近年来,科技、知识和信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第三产业和市场经济有密切的联系。只有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才能保证第一、二产业发展目标得以实现,才能促进社会市场经济兴旺发达。

三、关于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问题

如果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第三产业的关系是资源配置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联系的话,那么,关于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问题则是要着重探讨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以及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问题。

关于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这次会议主要提供了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三次产业的关系应为,“以一、二产业为基础,以第三产业为先导”。所谓“先导”,主要有四层含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二产业的发展要以第三产业为导向,一、二产业发展什么、生产什么,由第三产业引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第三产业应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的先导作用还体现为对一、二产业有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主体的作用。
第二种观点认为,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基础”和“先导”作用的提法不科学。理由有三:第一,毛泽东曾经说过:“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工业是否是主导可以不论,但“农业是基础”则是科学的。提“一、二产业是基础”容易造成理论上的混乱。第二,在我国,除了“三次产业”的提法外,还有“基础产业”的提法。“基础产业”包括交通、能源、农业,等等。这些基础产业既包括第三产业,也包括一、二产业。第三,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有“先导作用”,基础产业中的一些产业比如能源工业等瓶颈产业,但也有“先导作用”。由此可见,对国民经济起先导作用的产业并不仅仅限于第三产业,而且也包括了第二产业。单纯强调第三产业的先导作用是不全面的。
第三种观点认为,我们现在对第三产业的认识还处在观念转换阶段,我们的思维方式还处在计划经济的阶段上。因此,在看待第三产业的间题上,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带有计划经济的影响。比如一定要人为地去肯定“主导”、“基础”、“比例”等等。其实这些都是不必要的。这是因为:第一,第三产业比例的提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第二,三次产业的关系是互相离不开的关系,它们谁也离不开谁。这种观点不赞成人为地确定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应占多少比例,反对人为地确定三次产业谁主谁次,主张“非人为论”“非主次论”。
在讨论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时,与会同志还就第三产业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会同志认为,传统观念认为第三产业不生产,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这是因为:第一,第三产业中的运输可以创造财富;谁掌握了运输,谁就可以创造财富。第二,从现实看,第三产业各个部门已在创造财富。比如我国的对外旅游业,每年创汇30多亿美元,相当于出口石油创汇的60%左右。不能认为旅游业不创造财富。又如香港的支柱产业,转口贸易、金融业、旅游业,香港之所以繁荣,靠的就是这三个支柱产业。因此.第三产业创造眼务,就是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它能使一个国家或地区富强起来。第三,从产业结构看,世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产值占60%,就业人口占50%,这就是说,这些国家的财富有60%是第三产业创造的。第四,从理论上讲,不能认为只有创造物质财富才是创造财富,创造服务也是创造财富,因为他们提供服务也同样要付出劳动。由此可见,要正确地认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首先必须肯定它的生产性。

四、关于发展第三产业的方针

与会同志认为,从1991一2010年的20年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能不能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的意义。

那么,应该怎样看待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是“优先发展论”或“超前论”。这种观点认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同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息息相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不考虑国际环境的影响,任何发展战略都将不得要领,而世界经济的结构(1989年)是,第一产业占6%,第二产业占34肠,第三产业占60%。这表明世界经济已开始进入服务经济的社会发展阶段。不但发达国家已进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而且中等发展程度的国家也在从工业经济社会向服务经济社会过渡。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如果仍然按部就班地循着农业经济一工业经济一服务经济的步调前进,我国同世界平均发展水平的差距就不但不能缩小,相反还会扩大。因此,我国应该利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采取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以经济服务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方针,以推动我国的进步。
第二种观点是“适度发展论”。这种观点认为,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是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当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们对基本生活资料的需求转向更高级的需求,比如寻求发展和享乐时,人们不想发展第三产业也是不行的,因为这是客观规律。反过来,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的阶段时,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将“欲速则不达”。因此,适度发展第三产业,与一、二产业协调,是发展第三产业的正确方针。
第三种观点认为,第三产业是一个大行业,门类众多,不能笼而统之,应区别对待。大体可以分三种情况:一种是基础性的第三产业,比如交通、信息、文化教育,应该超前发展;一种是一般性的生活服务业,应该相应发展;一种是不健康的行业,比如色情娱乐业,应抑制或引导其发展。总而言之,不能只用一种政策。

五、如何加快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与会同志指出,1991年国家发布关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后,我国出现了一大批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这些新兴的第三产业,有些搞得比较好,但多数搞得不好,惨淡经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采取什么对策?应该深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