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本文主要从形态类型、语序类型和语义类型三个方面对比研究了俄汉语名词性领属结构的异同。 在形态类型方面,俄语名词性领属结构主要有 3 种编码方式,分别是领格、领属代词和领属形容词。俄语无论是哪种编码方式领属标志都与领属者发生联系,因此,俄语的标志类型为附从标志。而汉语的名词性领属结构只有一种编码方式,即“N1+的+N2”,其中“的”可以隐现,“的”字的隐现十分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关于“的”字的隐现规律语言学家也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当领属标志“的”隐藏时,汉语名词性领属结构可以看作无标志;当领属标志“的”存在时。则可以看作附从标志;俄语名词性领属结构可以构成否定形式,汉语则无法构成;同时汉语名词性领属结构符合“联系项居中原则”,俄语无论是哪种编码方式都不符合。
第一章 俄汉语领属结构相关理论研究
第一节 领属概念的界定
对于领属范畴的定义一直以来都有诸多不同的争议。其中严格的领属范畴定义的如 Taylor,他描写出八种最典型的领属意义基本特征:“1)领属者是个特定的人;2)被领属者是某个或某群特指的物品;3)领属关系具有排他性;4)领属者对被领属物品具有所有权,其他人需经过领属者的同意方可使用该物品。5)领属者通过交易、赠予或继承等方式获得被领属物品的权利;权利有效期一直延续到下次交易、赠予或继承行业为止;6)领属者对被领属者负有责任;7)领属者对被领属者行使权利时可以不在同一空间。;8)领属关系以年月来计算,是一个长期行为。”
较为宽泛的界定可以参照廖秋忠则的《现代汉语中篇章指同的表达》(1986)一文。在文中他把汉语的领属结构分为 A、B 两个部分。其中 B 为 A 的一个方面或属性,A 则为 B 提供了认知框架。通过该框架可以分解 A 或联想到 B。”
沈阳在《领属范畴及领属性名词短语的句法作用》(1995)一文中初步从句法结构及变化的角度对名词性领属结构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归纳,通过研究名词性领属结构中“领”和“属”的关系,将领属关系分为狭义和广义。沈阳认为“狭义领属指的是‘领’和‘属’之间的关系具有必然性,即只要有‘领’就一定有‘属’,但是在说‘领’的时候,这个‘属’可以同时表示也可以不表示。广义领属指的是‘领’和‘属’同时出现,但‘领’与‘属’之间的关系不具有必然性,即有‘领’不一定有‘属’,它们之间构成的领属关系具有临时性或是暗含性。”
张敏(1998)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将领属范畴描述为一个原型的范畴,而不是一个离散的范畴,认为“领属的原型性特征就是领有。”
刘丹青(2013)认为领属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广义的拥有关系。”
总之,虽然语言学家对于领属概念的界定存在着不同的见解,但界定领属概念时,相同的观点是领属关系是两个实体包含着非常宽泛的关系⑥。
.......................
第二节 汉语领属结构研究综述
汉语界领属概念研究也并不是近些年才开始的,因此研究成果也是十分丰富。早在 1942 年出版的《中国文法要略》中,吕叔湘先生就对领属性定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①,随后黄国营(1982)②、朱德熙(1983)③、刘公望(1984)④等都对该语法现象进行过详细的论述,他们对定语加“的”的模式进行了描写和区分,对“的”的句法、语义功能进行了分类,随后汉语界语言学家对领属结构进行了细化研究,除了对领属现象全面细致的描写与分析,还运用多种理论对领属关系与结构的生成机制进行了分析与探究。汉语界领属结构的研究发展大致为:最开始对领属现象进行描写,包括研究领属的语义和结构,随后国内学者开始从生成语法的角度研究,解释领属结构,特别是领主属宾语句出现的原因,后又发展为借助认知语言学、语言类型学等新兴理论研究不同语言领属结构的共性与个性。
一、研究对象
领属本质上呈现一种语义关系,这种语义关系可以通过特定的语法形式表示出来,因此领属关系是由语法形式展现,表达的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语义关系。总的来说,通过对特定语法形式表示的领属语法意义进行抽象概括最终形成了语言中的领属范畴。
(一)领属关系
领属关系研究最传统的视角是对领属语义的研究,包括对领属语义概念的界定和分类等方面。对领属语义概念的界定主要是针对“N1 的 N2” 这一偏正结构的语义,即确定这一结构表达的是领属关系还是属性关系,并对领属关系进行分类。如张伯江(1994)在前人吕叔湘和朱德熙研究的基础上,将朱先生和吕先生认为的具有领属结构但不表达领属意义结构“N1 的 N2 VP”进行了分析,认为像“他的老师当得好”、“他的篮球打得好”这类结构的句子中的 N2 前边的“N1的”只能解释为领属性的,因为他既不是描写性定语,也无法解释成同位性的;①李绍群在《现代汉语“名 1+(的)名 2”定中结构研究》(2005)中把“名词性领属结构的内部语义关系划分为了表领属和表属性两大类,并确定表领属的标准为主要标准,表属性的标准为辅助标准。”
.............................
第二章 俄汉语名词性领属结构的形态类型对比
第一节 形态标志位置与编码方式
本节中形态类型主要指形态标志位置和编码方式两个方面。所谓的标志位置指特定句法结构中成分间关系的形式标志所附着的位置。短语或句子的标志位置通过一些语法手段,即编码方式来呈现。编码方式指的是语法手段的隐性形式——句法形式来表达概念语义,大部分语言都有领属的概念,但需要通过不同编码形式来展现领属者和被领属者之间的联系。
关于标志位置 Nichol(s1986)提出的的两个核心概念:附核标志(head-marking)和附从标志(dependent-marking)。①所谓附核标志,指一个结构中显性标志附着在核心词上。相反,附从标志中的显性标志则附着在从属语上。针对领属结构来说,核心词指被领属者,从属语指领属者,领属标志加在被领属者上面的就是附核标志,领属标志加在领属者上面的就是附从标志。名词性领属结构的标志类型有核心标志、从属语标志、双重标志、无标志等类型。Nichols & Bickel(2013)对 236 种语言进行调查,在这些语言中,领属结构的标志位置分布情况如下:附从标志语言 98 种,附核标志语言 78 种,双重标志语言 22 种,无标志语言 32 种,其他语言 6 种②。附从标志如英语中的领格标志“’s”也是附着在领属者的代表。如 Alice’s computer。附核标志的被领属者上有标志,通常为前缀,该前缀用来说明领属者的人称和数等信息,如加拿大阿尔贡金语等。有些语言同时使用双重标志两种编码手段,领属标志既附着在领属上也附着在被领属者上,如土耳其语语。还有一种情况,即领属者和被领属者均没有领属标志,仅见于少数语言中。针对一种特定的语言来说,不同的结构可能表现出附核标志和附从标志不同程度的对应。如印欧语的领属结构基本上是附从标志的,但在句子层面上,动词经常带有附核标志,因为动词通常包含了主语的人称、性、数等信息,而主语又通常是通过编码主格来实现的,即附从标志。
...........................
第二节 俄语名词性领属结构的形态类型
俄语中的名词性领属结构编码方式主要通过格附缀、领属代词、领属形容词表达,所有这些方式均采用附从标志,即领属标志加在领属者身上,如 конец фильма(电影的片尾)、цвет волос(头发的颜色)、наши друзья(我们的朋友)、мой отец(我的父亲)、птичьи гнезда(鸟巢)。
一、领格附缀
语法格是一种高度语法化的形态手段,用来表达论元之间的关系。俄语名词性领属结构中使用的领属标志是领格,表示的是一个名词修饰另一个名词,是另一个名词的领属者。“某些语言中充任领属定语的名词有特定的词形。如果该定语是经由名词变格而成的领格形式,一般就称为领格( possessive 或 genetive,也译为属格、所有格等)。”④不是所有语言都有领格结构,但一般有格范畴的语言都有领格,比如,德语、希腊语、俄语、藏语、蒙古语等等。当然,领属关系并不一定通过领格来表示,俄语中存在 6 种格形式,同时这 6 种格都可以参与表达领属关系,不同的是,一般情况下,领格一般使用在名词性领属结构中,而其他格形式大多使用于谓词性领属结构中,由动词决定使用哪种格形式。本节我们只研究名词性领属结构中的格附缀,重点是领格附缀。
俄语中领格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根据 Т. А. Иванова 的研究,“在古俄语中领属形容词和领格并列使用。”①但领格的使用频率要低于领属形容词,领格只使用于强调某物体属于某人时,通常需要用两个词来确定领格的情况,如:по грамоте великого князя Ивана Васильевича(根据大公伊凡瓦西里耶维奇的敕令)。
在古斯拉夫语中,Т. М. Николаева, Т. Н. Молошная 强调了以下几种情况需使用领格结构:“1)有限定成分修饰领属者,如 в доме прокажённого Семёна(在麻风病人谢苗的家),出现这样后置领属结构的原因是逐渐增加句法深度是普遍趋势;2)充当被领属者的名词是普通名词,如 сестра умершего(死者的姐姐);3)领属者指代上帝,如 воля пославшего меня(赐予我的信念)。”②因此在古斯拉夫语中,领格更倾向于在领属者是普通名词的结构中使用,领属形容词更倾向于在领属者是专有名词的结构中使用。
语言学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