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栏目提供最新会计毕业论文格式、会计毕业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ZX公司永续债违约案例分析

日期:2021年11月09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661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10221504192300 论文字数:25845 所属栏目:会计毕业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相关标签:会计毕业论文

本文是一篇会计毕业论文,笔者认为永续债因特殊条款的存在,表面看上去可以一直存续,但实质性违约案件的发生让我们不得不意识到,永续债永不违约的神话不是绝对的,因此,做好永续债的违约风险预警工作十分重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李克强总理曾在重要会议中指出,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开辟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永续债的出现不仅帮助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直接融资比率,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

永续债是指没有明确到期日或期限非常长,且内含发行人赎回权或续期选择权的债券,其发行历史可以追溯至几个世纪之前,其最初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政府、金融机构以及企业等相关主体补充资本金的目的,在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完善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据美国学者戈兹曼和罗文霍斯特编著的《价值起源》,世界上首只永续债发行于 1648 年,当时的荷兰政府为满足莱克河堤的防护支出,弥补财政缺口,授命水务会发行了一支与票面利率为 5%且没有确定还款期限的国债。这只永续债距今已超过 370 年的历史,并且直到今天仍在持续支付利息。后于 18 世纪,英国政府为筹备英法战争,补充战争所需要的资金,选择发行永续债以缓解财政压力。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巴塞尔协议的达成,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始大面积发行各种形式的永续债,以补充内部留存资本金,永续债的发展速度随之加快。2008 年永续债的发展到达了一个高峰,欧洲为当时发行规模最大的地区。

目前,永续债在欧美地区发展较为成熟,发行主体包括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以及大型企业,其中银行为最大的发行主体。而在亚洲,永续债起步较晚,直到21 世纪才正式进入发展阶段。近年来,永续债逐渐引起广泛的关注,并且掀起了一波发行热潮。我国最早的永续债是在 2013 年底发行的,是由“武汉地铁”推出的可续期企业债。由于当时我国永续债相关法律法规几乎为空白,对于永续债的属性还没有明确的界定,故而第一只永续债被划入金融负债的行列,并没有完全彰显其作用,但对国内永续债市场来说有着重要意义,为我国永续债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随着永续债在国内的兴起,财政部连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永续债的属性、会计处理、税务处理等方面的规定加以明确,使得市场秩序更加规范。于我国而言,永续债尚属于创新型融资工具,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采掘业等重资产行业的应用较为广泛。截至 2020 年 12月 31 日,我国永续债的发行总量达到了 1903 只,发行金额共计 38264.94 亿元。发行主体分布如图 1-1 所示。在发行主体中,国有企业占绝大多数,占比约为96.79%,其中地方国有企业高于中央国有企业,占比分别为 55.33%和 41.46%,其他发行主体包括公众企业、民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以及其他企业,这些发行主体发行总量较少,所占总比例约为 3.21%。

................................


1.2 研究意义

永续债已经成为受大中型企业青睐的一个融资工具,但由于我国永续债发展尚不成熟,对发行人可借鉴的经验比较少。永续债一般都含有特殊条款,如递延付息条款、利率跳升机制条款、强制付息条款等,如果发行人选择了递延付息,虽然可以暂时不付息,但同时其债券利率也要按条款所约定的进行跳升,若一直递延付息,则利率会一路攀高,虽然短期缓解了企业的偿债压力,但待偿利息将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企业长期偿债压力将不断增大。若发行人触发了强制付息条款,则即刻不得再递延付息,且需要偿还以前年度所欠的全部利息,因永续债本身利率就较高,故而对于发行方来说会是一笔巨额的利息费用,若发行方无力支付,就会构成实质性违约,这一笔利息费用很有可能将企业逼入困境,带来不可逆的损失,致使资金链断裂甚至使得企业破产倒闭。

永续债的发行对一些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确实有一定的改善,在永续债的存续期间,企业营业成果的显著提升很有可能掩盖发行永续债带来的不良影响,企业的隐性负债增多,潜在的风险也将增加。另外,对投资者来说,利率跳升机制的存在虽然对其权益有一定的保障,但同时也是伴随着较高风险的。同时永续债的相关政策还有待完善,对市场监管者及评级机构来说也是存在挑战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梳理国内外永续债相关文献,总结永续债的发展历史及国内发展现状;对其违约情形与界定进行探讨;并通过对 ZX 公司永续债违约案例事实进行梳理,整理其违约的事件经过及造成的社会影响,从财务角度,深入挖掘其具体违约原因所在,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为相关实务工作者提供借鉴。

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针对发行方发行永续债前后存在的风险点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一方面帮助发行方更好地运用永续债这一金融工具,尤其要重点关注发行规模、发行时机、监督机制、信息披露、风险评估等方面;同时将建议延伸至投资者与市场监管者的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做出决策,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帮助市场监管者维持市场秩序,使得监管机制与相关政策更加完善。

图 2-2 永续债的违约情形示意图

图 2-2 永续债的违约情形示意图

.................................


第二章 文献回顾及永续债违约理论分析


2.1 文献回顾

下面将从永续债的属性界定、发行动因、相关风险及风险防范建议四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总结。

2.1.1 永续债的属性界定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且相关制度体系并不完善,加上永续债进入我国的时间较短,各个方面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尤其是权益工具和金融负债的区分相关的制度准则尚不明确,并无任何法律法规对永续债的会计属性的界定有相关的阐述与说明,使永续债的会计属性界定产生诸多争议[1]。直到 2019 年 1 月和 4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分别颁布了《永续债相关会计处理的规定》和《关于永续债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公告》,对永续债属性的认定、财务及税务处理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在这两则新规颁布之前,学术界对于永续债属性的界定众说纷纭。Lisa Smith(2013)[2]认为,永续债的发行方需要在债券存续期间向投资者定期支付利息,这种方式与股息支付极为相似,故其形式更倾向于股权。张继强等(2013)[3]认为,若发行人有很大的赎回选择权,且永续债的票息跳升率很低,那么就应将其视为权益工具。Lingfei Li 等(2014)[4]则认为,对于永续债进行会计确认,必须结合具体的合同条款所反映出来的经济实质来进行判定。周蕾(2018)[5]认为,永续债计入负债还是权益取决于其发行人是否可以避免支付义务,若可以避免,则可确认为权益工具,若不可避免则确认为金融负债。而卢晓(2019)[6]认为,如果永续债的发行条款中设置了约束性条款,从而导致发行人不能自主决定不行使赎回权,则应当分类为金融负债。田明静(2019)[7]则认为需要首先判断发行方是在何种义务下设置的增信担保条款,再进一步判断永续债的属性分类。

..............................


2.2 永续债违约理论分析

2.2.1 永续债的特点

永续债并非一个独立的券种,而是内含发行人赎回权或续期选择权的各类债券的总称,包括公司债、企业债、金融债、中期票据和定向工具等。目前,我国的发行主体主要为评级较高的大中型企业,集中在房地产开发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事业领域。永续债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并解决了资金流动性差、资金不足等问题,是我国资本市场炙手可热的新型融资工具。那么,永续债作为混合型融资工具,兼具“债性”和“股性”,具体如图 2-1 所示。

图 2-1 永续债的“债性”和“股性”

图 2-1 永续债的“债性”和“股性”

永续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无约定到期日,但发行人具有赎回权的永续债,其中赎回权是指,发行人拥有选择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价格赎回永续债的权利;另一类是有约定到期日,但发行人具有续期选择权的永续债,其中续期选择权是指,在每个到期日发行人都拥有选择延期付息的权利。这两类永续债本质相同,其条款设计都具有以下特点:

(1)发行人具有赎回权或续期选择权。永续债不同于其他融资工具的最大特点就是可根据合同条款延长债券期限,也就是说,发行人可选择不行使“赎回权”或在债券期限到期后以行使“续期选择权”的方式来延长永续债的存续期限,使得债券可以长期存续,并且不算违约。

(2)可持续递延付息。永续债的发行人可以在未向股东宣布分红且未减少注册资本的前提下,持续递延付息,递延次数不限且不算违约行为,除非触发强制付息事件,也就是说永续债没有固定的到期日。上述强制付息事件是指在递延利息清偿完毕之前向股东分红或减少企业的注册资本。若发行人触发了强制付息条款但无法支付利息,将会构成实质性违约。

............................


第三章 ZX 公司永续债违约事件过程及影响......................................16

3.1 ZX 公司简介...........................16

3.2 ZX 公司永续债违约事件过程............................16

第四章 ZX 公司永续债违约成因分析...........................22

4.1 负债扩张战略失败.......................................22

4.2 经营状况堪忧....................................22

第五章 永续债违约风险预警及相关建议...............................34

5.1 永续债违约风险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