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会计毕业论文,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有关学者对商誉减值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采用事件研究法、比较分析法、财务指标法、因子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选取在 2017 年以及 2018年计提巨额商誉减值损失的掌趣科技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其巨额商誉减值的原因并对其在高溢价并购下计提巨额商誉减值损失后的短期经济后果、长期经济后果以及综合经济后果进行研究。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2018 年商誉减值暴雷事件
上个世纪末期,国际上掀起的企业并购热潮对我国市场经济的竞争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国内政策在企业并购问题上逐步放宽限制,企业的并购行为也不断改变着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权结构等各个方面。此外,随着知识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占比逐年提高,以商誉为代表的企业并购行为中所产生的资产开始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管理学者们相信,商誉的大小与企业的信用价值、品牌价值呈正相关关系,能够有效反应被收购企业的发展潜力和营运能力。但是,随着国内企业并购事件的数量和发生频率不断提升,大额并购带来的“商誉泡沫危机”也开始逐渐显现。2018 年,国内 A 股市场有超过 200 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与商誉减值相关的信息,其中绝大部分商誉价值的金额在 1 亿元以上。大额的商誉减值事件形成的损失既侵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为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益带来了巨大冲击。
(2)创业板商誉大量减值引关注
2018 年商誉减值情况从市场行业分布来看,传统制造业的商誉减值金额一直稳居第一,但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诸如软件信息行业、数字经济行业等在商誉减值问题上开始逐渐显现弊端。由于新兴行业大多存在轻资产化运营的情况,资产负债率较高,固定资产占比较低是这类新兴产业的主要资产结构特点。基于这一情况,在出现商誉减值相关情形时,处于这类行业的企业存在更大的减值风险。从市场板块上看,A 股主板市场目前还是国内资本市场中涉及金额最大的商誉减值板块,尽管 A 股创业板市场的商誉减值金额、商誉减值幅度等都保持在增长率最高的位置,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改变,商誉减值的主要风险主体也在慢慢发生改变,有关新兴行业商誉减值的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国内经济学家和广大投资者重点关注的事项。
.......................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 研究思路及框架
(1)研究思路
2018 年末,我国 A 股市场中上市公司商誉资产总值已突破 1.4 万亿元,巨额商誉的形成使得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开始关注上市公司潜在的商誉减值风险,我国证监会、财政部等相关部门近年来多次针对上市公司商誉的管理和减值行为监管问题进行论证和分析。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法,以创业板中 2018 年商誉减值暴雷的掌趣科技公司为例,首先对掌趣科技公司巨额商誉减值的原因进行分析,再运用实证研究法确定商誉减值与企业经济后果的相关性,最后通过事件研究法、财务指标法以及因子分析法分别对掌趣科技公司巨额商誉减值产生的短期经济后果、长期经济后果以及综合经济后果进行研究,最后得出相关结论,为其他同类企业提供参考建议。
第一章 绪论。本章中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及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点进行介绍,为本文后续的内容做铺垫。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本章梳理并介绍了有关商誉的本质、商誉的形成、商誉减值及减值原因以及商誉减值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献和研究成果,对前人研究的不足进行了总结,明确了资产减值相关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盈余管理理论以及信号传递理论。
第三章 案例背景及简介。这章详细说明了案例公司的选择缘由,并对案例公司以及其商誉的形成过程以及减值情况做出相关介绍。
第四章 掌趣科技巨额商誉减值原因分析。这章主要分析了掌趣科技巨额商誉减值的原因。
第五章 掌趣科技商誉减值经济后果研究。这章首先运用实证研究法确定商誉减值与企业经济后果具有相关性,再运用事件研究法、财务指标法以及因子分析法分别对掌趣科技公司巨额商誉减值产生的短期经济后果、长期经济后果以及综合经济后果进行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本章将综合以上研究,得出总体结论,以掌趣科技巨额商誉减值经验为例,为其他同类企业提出相关参考建议,并说明本文的局限性。
...........................
第 2 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商誉本质的相关研究
杨汝梅(1926)对商誉的本质进行了定义,她认为商誉的本质是企业合作行为中保持亲善的结果,商誉随着企业的合营关系维持而得以存续,随着企业发生股权转让而随之转让,随着股权交易结果的确定而可以进行定价衡量[1]。在杨汝梅提出与商誉相关的定义和概念后,与之相关的研究文献和资料开始涌现。上个世纪 60 年代,美国财经学专家 Eldon S 在《会计理论》一书中对 19 世纪至 20 世纪中期人们在商誉的定义上所得到的研究成果。他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三元理论”,该理论认为商誉的价值是企业价值认同好感、超额收益预期、总价账户三者的之和[42]。企业价值认同好感这一说法诞生于“企业价值好感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在并购交易过程中,愿意支付超出对方账面净资产股权比例部分的标的作为对价以获取股权,这一行为是基于并购双方在交易前、交易过程中所产生信任与好感,同时也指出,并购完成后,若企业间的好感增强、消失或减弱,商誉的价值也随之发生相同变化。商誉价值来源于超额收益预期这一说法符合“超额收益论”的基本观点。该理论认为,经营和盈利状况良好的企业,在今后的经营中很可能发生超出预期的收益,而将这部分超出预期的收益折现后,其价值可能仍然高于正常收益模式下并购方所能够获得的报酬,因此为了达到对超额收益预期的平衡,被并购的企业在并购过程中会要求并购方支付超出其账面净资产所占股权比例价值的对价作为出让这部分预期超额收益的损失弥补。但由于超额收益的预期是不确定的,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准确发生,因此在后续的经营过程中,当发现被收购的企业实际经营收益低于当初的超额收益预期时,商誉便会随之发生减值。总价账户的观点认为,商誉是被并购企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资产,由于企业价值的体现包含了众多复杂的因素,财务报表中的资产科目进能够体现企业可识别部分的资产价值,诸如企业品牌形象、企业经营经验等等是无法通过财务报表中的资产科目进行计价的,为了在股权交易的过程中对企业不可识别部分的资产进行计价收费,便引入了“商誉”这一概念,作为企业不可识别资产的总称,通过收取超出账面净资产对应股权比例部分的价值来确认商誉,以此获取不可识别资产的交易价值。
表 3.1 掌趣科技外延并购收购价格及业绩承诺情况
.............................
2.2 相关基础理论
2.2.1 资产减值相关理论
结合商誉这一类资产的特点,在针对商誉减值原因及经济后果进行实际研究前,还需要关注与资产减值有关的各项理论,以了解商誉减值的本质和意义,并为后面的进一步研究做好铺垫,提供理论支撑。
如今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表明,人们低于资产减值这一行为的认知,在于对资产预期经济利益流入与当前记录价值之间的比较,出于会计谨慎性原则考虑,人们更加倾向于将两者中更低的数作为资产账面价值的直接体现,以降低资产负债表中的会计估计风险,使得资产负债情况更加接近企业资产负债真实状况,以方便未管理者做出决策提供依据。
(1)会计目标理论
会计目标理论是目前在会计八项原则的制定和解读上最具权威性的理论,该理论强调了会计工作的责任与意义,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而会计工作的目标又决定了企业是否应当对资产减值问题予以关注和记录,以便更好地履行会计目标的实现。
受托责任观下,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得到了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关注,该会计目标较为全面地概括了企业管理者在面对财务数据和财务报表时首要关注的内容,即信息是否真实可靠,计量是否准确有效。因此在该会计目标下,财务会计人员应当确保账务处理中核算的资产账面价值尽可能地接近资产的真实价值,以满足受托责任观下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可靠性的要求。
图 3.1 掌趣科技发展历程
...............................
第 3 章 案例背景及简介 ............................... 21
3.1 案例公司选择缘由 .................... 21
3.2 掌趣科技简介 ............................ 21
第 4 章 掌趣科技巨额商誉减值原因分析 ................................. 27
4.1 收购价格过高 ............................. 27
4.2 业绩承诺完成不达标 ....................... 28
第 5 章 掌趣科技巨额商誉减值经济后果研究 ............................. 32
5.1 商誉减值与企业经济后果的相关性研究 .......................... 32
5.1.1 研究假设 ........................... 32
5.1.2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 33
第 5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