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栏目提供最新会计毕业论文格式、会计毕业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管理者过度自信、组织学习和跨国并购绩会计分析--以均胜电子并购日本高田为例

日期:2020年05月24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705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005201642134225 论文字数:35598 所属栏目:会计毕业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会计毕业论文,本文以均胜电子并购日本高田为研究对象,从管理者过度自信出发,具体分析跨国并购行为及组织学习后的协同效应及绩效,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影响跨国并购决策的动因有很多,其中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视角的“非理性经济人”做出的决策是影响短期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忽视。本文通过衡量均胜电子管理者过度自信,得出均胜电子跨国并购日本高田这一事件是受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影响,并且这种过度自信由于控制幻觉会导致并购决策时低估并购风险,做出不利于企业价值的并购决策,最后通过事件研究法中 CAR 法研究得出短期绩效为负的结果。第二,在跨国并购决策受管理者过度自信影响后,可以通过组织学习来促进资源整合,起到调节绩效作用,能够抑制企业绩效继续变差,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协同效应。本文结合均胜电子自上市以来多次跨国并购积累的经验,分别通过融资方式的组织学习、组织架构的组织学习和员工文化的组织学习来降低风险;通过开拓市场的组织学习、研发创新的组织学习来增加收益,微观地阐述了并购整合路径。再通过 BHAR 法对均胜电子并购日本高田后进行中长期绩效研究,最近几个月绩效转好回正,最后通过财务指标,分析得出经营协同、管理协同、财务协同均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实现了价值创造。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逐渐放缓,而海外并购可以为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提供捷径,通过对国外知名企业并购,快速获得品牌知名度、技术手段和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企业倾向于将跨国并购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以增强实力扩大市场。例如,海尔 2011 年收购了日本三洋白电,次年收购了新西兰品牌斐雪派克,2016年又收购了通用电器家电业务;吉利 2010 年并购沃尔沃;联想集团分别于 2004 年和2014 年收购了 IBM 的 PC 业务和摩托罗拉。跨国并购己经成为企业获取市场、技术、品牌等战略资源的一种重要选择。

根据晨哨集团日前发布的《晨哨 2018-2019 年中资海外并购报告》,2018 年中资发起了 483 宗海外并购,披露总金额为 1376.02 亿美元。交易宗数同比下降 13.90%,披露交易金额同比下降 52.05%。同时,中资海外并购呈现新趋势,如图 1.1 所示,在标的行业上,以产业为基础的并购成主流,技术升级和市场开发成为主要驱动因素,制造业和TMT 行业并购活跃。从买方角度来看,民营上市公司占比进一步上升。

图 1. 1 2018 年中国海外并购标的行业统计(资料来源:根据晨哨集团报告汇总编制)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文基于对跨国并购、组织学习以及并购整合等相关文献的学习、梳理与总结,为研究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为本文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通过跨国并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组织学习的调节作用这一路径框架奠定了基础。

2.理论分析法。理论分析法为本文案例分析提供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构建案例研究的理论框架。本文梳理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低估跨国并购风险→绩效”的路径以及“组织学习→并购整合→调节绩效”的路径,对跨国并购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概括出理论研究框架图。

3.案例研究法。本文搜集整理了有关均胜电子管理者的相关资料,衡量其过度自信水平,也搜集了其跨国并购的相关资料、公告和数据,对跨国并购行为分析,最后通过事件研究法和协同效应来评价并购绩效。 

二、研究思路

本文以均胜电子并购日本高田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分析管理者过度自信通过连续跨国并购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全文共六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该部分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画出了整体行文框架图。

第二章,文献综述。该部分主要是对跨国并购的动因及产生的绩效、组织学习理论及并购整合等文献进行系统性梳理回顾与总结。基于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文献述评。

第三章,理论分析。该部分结合以上文献的学习之后,梳理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低估并购风险及组织学习的调节作用,对跨国并购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构建了本文的理论框架图。

第四章,案例介绍。该部分对主并方均胜电子、被并方日本高田以及并购过程进行具体介绍。

第五章,案例分析。对并购双方有全面了解之后,具体对案例进行研究。该部分结合相关理论,对均胜电子的管理者是否存在过度自信进行一系列指标衡量,分析跨国并购存在的高风险,及从市场价值分析短期绩效;再从组织学习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均胜电子的整合,分析了中长期绩效,评价了协同效应。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跨国并购的相关研究

一、协同效应动因

国外学者Ansoff(1965)基于跨国并购动因,很早提出了协同效应理论(也称为效率理论),企业可以通过横向并购获得规模经济效应,通过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可以获得范围经济效应(Casciaro 和 Piskorski,2005;King,2008)。Artie 和 Jay Chatzkel(2012)研究了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其主要目的是改善企业技术提升和市场控制。Dunning(2008)将跨国并购动因分为四类:战略资源寻求、市场寻求、自然资源寻求和企业效率,在并购动机不同的情况下,并购后的企业经营活动也将出现侧重点。之后 Meglio O和 Risberg A(2011)及 Lee D(2017)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在寻求技术的动因下,收购方会继续扩大和整合子公司。

我国很多学者也认为跨国并购是为了追求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李青原等,2011;陈大雄,2013)。韩春霖(2017)认为企业通过横向并购扩张规模来追求、维持或者巩固自身的市场份额及垄断地位,从而获取更多利润。孙华鹏、苏敬勤及崔淼(2014)通过对中国民营企业研究得出进行跨国并购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公司品牌国际化、获得国际经验和获取先进技术。唐兵等人(2012)用案例研究法对并购价值创造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考察,其中,协同效应、市场力量和战略动机形成了并购动因的增值力,并创造了并购价值。 

二、管理者过度自信动因

很多研究跨国并购的动因均基于“理性经济人”的研究,而 Roll(1986)首次用过度自信理论来解释并购活动,他指出人们并非总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人们往往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知识和判断力,从而表现出过度自信的趋势。Berkovitc(1993)也支持过度自信理论,认为管理者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过分乐观地估计被并购方的价值,并且会因支付过高的价格而损害股东利益。管理者的认知偏差导致过度自信,这会对企业财务决策产生负面影响(Goel 和 Thakor,2008;Baker 和 Wurgler,2013)。

...........................


第二节  关于组织学习的相关研究

一、组织学习与并购行为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有学者提出了组织学习理论的概念,美国学者 Simon 认为政府组织重组的过程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Huber(1991)将组织学习分为三个过程:知识获取、分享和运用。Grant(1996)将知识整合按照实施的地点分为企业的内部整合和外部整合,并主张将内部和外部的知识充分融合。逐渐地,学者们将组织学习和企业运作结合起来研究,Greve(2003)指出,由于企业得到的信息有限,加上自身能力不够,只有寻找到恰当的方法,才能提高企业的运营组织效率。Hitt 等人(2001)认为一些企业为了实现长远的并购战略,在连续并购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和学习知识,及时整合学习到的知识和外部环境给与的资源。总之,组织学习是企业并购中一个特别关键的一个环节(Zollo 和 Singh,2004)。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有研究,魏江(2014)认为,并购会带来组织学习行为,而组织学习又分为经验学习和借鉴学习两种方式,并总结了 4 种组织学习顺序,不同的顺序可以提升企业创新。黄速建和刘建丽(2009)提出,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时应当有更广阔的视野,不能仅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还应该考虑获取长远的战略资源,学习先进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谢学军等人(2009)认为知识转移受到企业的并购整合影响,主要是知识整合会促进知识转移。潘安成等人(2014)基于战略化角度对企业并购行为过程中组织学习和组织忘记进行案例分析,构建组织学习动态模型并提出了组织知识的代谢原理,以期增强企业战略整合能力。

表 2. 1  关于跨国并购动因的研究现状

.................................


第三章 理论分析 ............................ 12

第一节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绩效 ........................... 12

一、过度自信的表现 .......................... 12

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并购绩效的影响 ................................... 12

第四章 案例介绍 .......................... 17

第一节 并购双方介绍 ........................ 17

一、均胜电子介绍 ........................ 17

二、日本高田介绍 ......................... 17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20

第一节 管理者过度自信衡量 ............................... 20

一、管理层持股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