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会计毕业论文,本文根据国内外家族企业代际传承领域相关理论、基于资源基础理论视角下的跨代创业理论和知识转移理论等相关理论,结合国内目前跨代创业传承成功案例,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了研究:跨代创业的传承方式能否促进家族性资产的传承与创造?在跨代创业的模式下,对于各个不同的传承要素,其传承路径是怎样的?这种传承方式能否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与基本概念
(一)研究背景
家族企业是人类最古老,也是最为常见的组织形式之一。由于家族企业有着非家族企业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如长期价值导向、抗风险能力强、顾及利益相关者等特性(Berrone et al, 2010),在世界经济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估计,家族企业占全世界企业总数 80%左右,世界 500强企业中有 40%的企业是家族企业。有研究表明,世界上大多数企业都是由其创始人或创始人的后代所控制的(Faccio & Lang, 2002)。即使在公司所有权广泛分散的美国,创始家族也至少拥有和控制三分之一的大型上市公司(Anderson & Reeb,2003),据估计,家族企业贡献了美国 GDP 的 50%。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民营企业已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之一。截至2017 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约 2700 万家,其中家族企业占大多数,家族企业占 A 股市场上市的所有私营企业的比例从 2016 年的 48.9%增加到了 2017年的 55.7%。截至 2017 年 4 月,累计多达 1112 家家族企业在国内股票交易所上市。
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过去了 40 年,如今,新中国的第一代企业家大多年逾古稀,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摆在眼前,就是家业传承。据估计,未来十年将会有 300 万企业家达到退休年龄,这些企业家所掌控的家族财富与社会财富是难以估量的,如何传承的问题就成为了重中之重。传承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家族企业乃至家族的发展。社会情感财富和跨代控制的意图是区分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重要因素(Zellweger et al,2011),家族企业主们都希望将企业传承给家族内成员,以保证家族精神延续以及家族财产的保全。然而,鲜有家族企业成功传承至二代、三代,大多数的家族企业仍逃脱不了“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败业”的命运。有数据显示,全世界的家族企业中,不到 30%能成功传承至第二代手中,成功传承至第三代的十不存一。(Avila, 2003),只有不到 3%的家族企业在第四代后还在经营;在过去的十年里,超过 70%的家族企业不再运营(Census Bureau, 2015)。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路线
一、研究方法
(一)本文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1、文献分析法。本文以查阅相关文献为研究起点,逐篇分析与归类,从而厘清家族企业跨代传承、资源基础理论等相关领域的概念和研究现状,找到现有研究的思路与不足之处,进而确定本文的研究思路。
2、案例分析法。案例企业是上市家族企业,本文案例研究的主要资料来源于新闻媒体报道、公司公告、公司定期财务报告、人物专访等渠道。公司公告能提供交接班过程资料,公司定期财务报告能揭示传承重要时点财务信息以及公司战略发展方向,新闻媒体报道和人物专访则提供了传承背景和家族历程的资料。本文将上述资料与案例分析的理论分析框架相结合,得出逻辑自洽的结论。
(二)数据分析方法
在案例分析方面,本文采取了内容分析法、事件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
1、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一种从数据来获取有效结论的研究方法,它可以对媒体报道的信息内容进行客观和量化地描述。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地目的主要是获取家族性资源在各个不同传承阶段传承及创造的情况,其结果能帮助接下来的传承路径分析和传承绩效分析。
2、事件分析法。通过计算传承窗口期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来辨别传承事件的影响。
3、因子分析法。通过使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出案例企业各年综合能力因子在行业中的排名情况,并结合传承路径分析和内容分析法的结果,得出进一步的结论。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家族企业传承
自从家族企业这一研究领域被开创以来,许多学者们都致力于继承这一主题(Handler, 1994)。许多学者认为,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是指,一系列促使家族企业的领导权从一个家族成员向另一个家族成员过渡的行为和事件(Sharma, Chrisman, Pablo, & Chua, 2001;黄锐,2009)。窦军生(2008)在总结了家族企业传承领域众多权威文献后指出,文献对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内涵的界定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种:(1)企业领导人或领导职位的更替(2)企业领导权从一代人向下一代人的传递(3)企业所有权从一代人向下一代人的传递。(4)企业所有权或管理控制权从一代人向下一代人的传递。(5)企业管理权和所有权从一代人向下一代人的传递(6)企业从一代人向下一代人的传递。不难发现,以上六种内涵的界定都认为家族企业的传承的本质是所有权或领导权的转移。也有学者认为,家族企业继承是一个转移知识、过渡角色以及转移管理控制(Cabrera-Suárez, 2005)或是管理诀窍(Hugron,1991)的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从该角度进行了研究。Daspit 等人(2015)从社会交换理论角度回顾了家族企业继承相关的权威文献后,强调了应对继承的两个关键要素予以关注:社会资本(关系)和知识资本(资源)。吴炯(2016)指出,除了以所有权为代表的法定权力外,还应当传承家族性资产,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法定权力与家族性资产相结合共同承载起了剩余控制权,以完成家族企业健康的跨代成长。
出于家族企业主普遍具有希望企业能够跨代继承的意图(Chua et al, 1999),大多数家族企业主都希望在自己退休后仍能保持家族控制(Astrachan, Allen et al., 2002)。在此背景下,再加上差序格局和数千年来的家族文化的作用,子承父业成了我国家族企业的主流继承方式(陈凌,2003)。然而,继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所有者个人目标、家族结构、潜在继承人的能力和野心以及法律和金融等问题的影响(De Massis et al. 2008; Le BretonMiller et al. 2004; Sharma et al. 2003a)。陈凌、李新春、储小平(2011)将家族企业传承的问题归纳为传给谁、传什么和怎么传这三个问题。
.........................
第二节 跨代创业
关于跨代创业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兴起的。Habbershon 等人(2010)将跨代创业定义为:“一个家族利用与发展创业精神、家族资源与能力的过程,以创造新的社会价值和金融价值,这个过程往往跨越家族几代人。”在这一定义中,企业家的思维模式被视为是将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导向追求创业活动的态度、价值观和信念。创业能力是指特定家庭的资源和能力,这些资源和能力可能促进创业活动并创造竞争优势。新的创业价值、金融价值和社会价值流是指在家庭和家族企业背景下,对绩效和价值的更广泛理解,超越了经济绩效结果的界限。最后,跨代创业框架采用了一种纵向视角,通过观察价值如何不仅为当前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而且为未来创造价值,特别是为未来的家庭世代创造价值。Habbershon 等人(2010)在他们的著作中发布了一个关于跨代创业的研究框架,这个框架包含 4个部分:创业导向、家族性资产、跨代价值创造以及情景要素。该框架指出,创业导向和家族性资产在情景要素(包括产业背景、家族生命周期、社群文化和家族涉入)的影响下,共同驱动家族后代成员去完成价值创造。
可以说,跨代创业是家族企业传承研究与创业研究的融合,但同时,跨代创业与传承和创业研究又有区别。由于家族企业独特的跨代传承的诉求(Chua et al,1999),加之企业需要通过不断变革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因此,家族企业是一种特殊的创业组织(Randerson et al, 2015)。Habbershon & Pistrui(2002)提出的“创业家族”的概念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认为,创业型家族同时具备创业型战略和家族作为企业的所有者的理念,是“以追求跨代际财富为目标的家族企业”。在创业家族概念的基础上,陈文婷(2011)指出,在传承中,继承者不仅仅知识一个经理人,而是承担了一个创新者或创业者的角色,因此,家族企业的传承应当加强了企业创新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而对于家族企业而言,重要的是在传承中增强吸收、创造、转移知识的能力。如果从家族传承的创业属性这一观点出发, 就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到何种独特性资源增强了家族企业的创业属性。目前的家族企业创业传承的研究,大多基于资源基础观视角和创业的视角,探讨家族企业传承中不同资源的转移。(陈文婷,2012)
..............................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理论分析 ....................................... 16
第一节 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