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管理者相对薪酬 ............................. 22
第五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管理者过度自信衡量
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衡量,以往已经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寻找了各种替代变量来衡量过度自信,总结有以下几点:
1.管理者持有的股票数量。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可能对公司前景存在过度乐观的心态,从而高估企业股票价值。当管理者认为当前股票价格被市场低估了,就会存在惜售心理,甚至持续增加持股比例。
2.管理者的薪酬。在公司中地位越高的管理者薪酬越高,其控制力越强,越容易表现得过度自信。作为管理地位和能力的衡量标准,高管薪酬比其他方式更能度量管理者对企业发展的贡献,更能体现管理者过度自信)。
3.其他综合特征。管理者的年龄、个人背景、任职时间、创始人身份等特征会影响管理者的过度自信水平(江伟,2011;Barros 和 Silvera,2007),如果某次并购成功并且带来良好业绩时,管理者往往存在一定的自我归因偏差,倾向于将过去的成功归功于自身的能力,从而愿意频繁并购(吴超鹏等,2008;Billett 和 Qian,2005;Doukas 和 Petmezas,2007)。这些经济活动也会被媒体频繁报道,如果多是乐观的报道,也说明此公司管理者存在一定的过度自信(Hayward 和 Hambrick,1997;Malmendie 和 Tate,2005)。另外,除了着重于企业自身的衡量指标,国内学者往往采用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景气指数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余明桂,夏新平和邹振松,2006)。
综上,企业的管理者相对于公司的其他人员来说,更易产生过度自信。本节借用以往的研究成果,详细分析均胜电子管理者是否存在过度自信的倾向。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本文以均胜电子并购日本高田为研究对象,从管理者过度自信出发,具体分析跨国并购行为及组织学习后的协同效应及绩效,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影响跨国并购决策的动因有很多,其中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视角的“非理性经济人”做出的决策是影响短期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忽视。本文通过衡量均胜电子管理者过度自信,得出均胜电子跨国并购日本高田这一事件是受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影响,并且这种过度自信由于控制幻觉会导致并购决策时低估并购风险,做出不利于企业价值的并购决策,最后通过事件研究法中 CAR 法研究得出短期绩效为负的结果。
第二,在跨国并购决策受管理者过度自信影响后,可以通过组织学习来促进资源整合,起到调节绩效作用,能够抑制企业绩效继续变差,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协同效应。本文结合均胜电子自上市以来多次跨国并购积累的经验,分别通过融资方式的组织学习、组织架构的组织学习和员工文化的组织学习来降低风险;通过开拓市场的组织学习、研发创新的组织学习来增加收益,微观地阐述了并购整合路径。再通过 BHAR 法对均胜电子并购日本高田后进行中长期绩效研究,最近几个月绩效转好回正,最后通过财务指标,分析得出经营协同、管理协同、财务协同均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实现了价值创造。
第三,在分析一家公司跨国并购绩效时,要结合短期绩效和中长期绩效来进行全面分析,理性看待才能客观地得出相关结论。跨国并购相较于国内并购,多是金额较高的大型并购,由此造成的风险可能较大,尤其是均胜电子已经连续进行了几次跨国并购,巨大的整合压力,长期借款带来的产生的大额利息,使得市场投资者们普遍认为新的跨国并购是由于管理者过度自信引起的,尤其并购对象还是一个处于破产边缘的公司,从而通过市场反应出来的短期绩效不尽人意。而通过并购后的组织学习,基于以往跨国并购收获的经验,进行学习和利用,大大促进了并购整合的速度和效果,整体效果完成预期,均胜电子的营运能力良好,不仅获得了优质客户,市场份额提高,研发能力也有所提高,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协同效应。再从市场反应来看,中长期的绩效回升变好,媒体报道也由负面转向正面,虽然研究时间较短,但整体情况基本达到预期。综上可以得出结论,由于跨国并购情况复杂,短期绩效可能与中长期绩效截然不同,研究分析时一定要目光长远,理性看待,持续关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