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与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建筑施工与管理论文格式、建筑施工与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海拔3000米以上公路工程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研究——以云南X公路工程为例

日期:2021年05月02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787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04221410404324 论文字数:44322 所属栏目:建筑施工与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建筑施工管理论文,笔者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对公路工程项目的成本构成、要点及程序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再分析了目前公路建设特别是高海拔地区的公路建设成本控制的现状、问题和难点。通过对海拔3000 米以上的 X 公路工程的实地走访,首先对 X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半年内的效益进行分析,发现其成本控制严重超支。对该项目成本管理的流程和模式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针对问题分析原因,并将挣得值法成本管理的方式推荐给项目部使用,采取挣得值法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然后将其控制的结果与原来未使用挣得值法的成本控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应证挣得值法成本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推进,西部地区的公路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大量的公路工程落户西部地区,穿越高海拔区域,公路建设迎来了新的难点。在基础建设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成本管理和控制问题也日益凸显,对高海拔地区公路建设经济效益影响尤为显著。我国高海拔地区跟普通地区相比,拥有极为特殊的气候与地理环境,除于高压缺氧的空气环境,空气密度低。尤其是高海拔严寒地势区域,温度极其低,且昼夜温度偏大,长期处于低温状态,所以大多面积的地面土地呈现冷冻现象。除此之外还存在常年有风沙、地质环境非常复杂、施工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等特点。也正是这些特征赋予了高海拔地区公路工程建设特殊的任务和难点。为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共同发展与进步,增强国防建设,在高海拔高寒地区修建道路任务是不可避免的,但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利因素,由于当地生活环境极其恶劣,生产技术落后,交通不便利以及人工和机械的工作效率降低等不利因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与一般地区的类似项目相比,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工程成本的显著增加。要想在项目的成本管理中取得较好的结果,必须盯紧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1]。为了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修炼自身管理能力来提升企业的效率和潜力。在高海拔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公路项目管理及项目成本控制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以确保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将挣得值法运用到实际工程成本控制管理中,以提高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的综合水平,促进成本有效控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终目标。

在海拔 3000 米以上高海拔严寒山区,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造成对公路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很多,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工程量的增减情况对施工成本的影响,二是生产基本要素价格的提高对成本的影响,三是施工技术难度增加对成本的影响。高海拔公路项目作为主要大型工程之一,由于其具有投资成本高,施工期限久,工序繁琐,施工期间操作环境复杂等多方面特殊性,因此此类项目成本控制问题也具有复杂性与特殊性的特点,以海拔 3000 米以上高海拔公路为研究案例分析其成本控制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具体来说,高海拔公路是线性工程,横跨该路线的多个地理区域,会遇到各种地表形态与地质情形需要解决,不仅存在内因,外部环境干扰因素也很多。成本管理的模式也需要相应调整。在管理方面,高海拔公路建设工程由于持续时间长,规模大,参与人员较多,不仅包括管理组织人员还包括施工人员,所以管理工作相对繁琐复杂,怎样才能完成好各个阶段的管理任务,首先要认清自己所属团队的责任,明白自己负责的工作重心与规定,而高层管理部门负责人更应做到整体出发,顾全大局,把全部工程项目作为基本点,科学合理布置并协商好各个项目部门之间的衔接和工作,使每个部门能够良好运转,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追溯世界范围内发展历史,最初 1300 至 1399 年就开始出现组织者有计划的实施成本管控,伴随工业革命运动结束,工厂已经出现规章制度,其中成本控制就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自 1880 年以后,逐渐形成部分与之有关的理论,主要含括项目质量成本与预测目标以及作业等理论,至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4]。自 1930 以后,对于工程成本管控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系统结合经济学论,强调了工程初期的可靠性研究和对成本及利益的预测[5]。如此,曾经使用的事后核算方式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变,逐步实现成本管控及核算的综合应用。1930 年代末,有关研究者学者通过在预测项目成本以及效益同时采用 NPV 和 IRR 分析方式,且以此为基础进而提出工程经济学等有关重要思想[6]。直至 1980 年,该研究领域又增加新理论,促进该研究课题发展到现代项目成本控制阶段,有代表性的比如美国的全面成本管控,英国实施的全生命期限成本管控制度[7]。均不断发展进步,现如今均被大范围内运用。

(1)关于全面成本控制的相关研究

M. Asem U 以 AACE-I 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并对“全面”进行了定义,指企业战略资产实施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同时选择全方面性的策略针对投资进行整个过程的成本控制;何为“战略资产”,即企业具备的足够的具有未来和长期价值的资产,重点指出工程行业首要抓全面成本管控,以此为基础,创建阶段性管理标准,最终提高市场占有率[8]。学者 Touran 经过研究分析,把企业战略管理的价值链与战略目标以及最初动因进行具体的比较与分析,把之当作控制成本的关键所在,促使企业有关成本管控具有战略性与透明性,控制策略也随之具象化,如此类型的战略成本控制形式出现在以后普遍的企业管理制度中,被大范围运用,并且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9]。研究者 John A 在进行研究项目成本管理管控过程中提到“平衡计分卡”理论,被用作一种对绩效的测评制度,此形式的出现使得企业内过度重视以前的成本控制形式得到改进,把企业战略发展与控制成本向更新的方向得到改变及延伸,推进新型成本预测制度,以实践的角度推动成本控制力度,让其向战略的角度发展[10]。在具体成本控制过程中应该在企业的问题诊断和方案选择,面临困难不能做出正确选择时,采取利用企业成本控制,整体对企业成本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和措施,从成本方面进一步对方案进行重新的评估和调整,最终由执行部门实施。利用此方法能够把企业内成本得以良好管控,进而实现维护企业效益的目的,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11]。

..............................


第二章 高海拔公路工程成本控制相关理论


2.1 高海拔公路工程成本控制的特点及构成

2.1.1 高海拔公路的概念及特点

高海拔公路顾名思义就是指在高海拔地区建设的公路。高海拔地区公路施工与一般地区相比具有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等特点,也正是这些特征赋予了高海拔地区公路工程建设,特别是在海拔 3000 米以上进行公路工程施工的任务和难点。

2.1.1.1 冬季冰雪灾害导致交通安全事故多发

海拔升高加速了雨雪凝结,造成了地面温差,大量雪降至地面凝结不化,堆积成冰,造成路面摩擦力下降,在加速、转弯和刹车时难以精准把握方向,出现侧翻、擦车、碰撞等事故。

2.1.1.2 冬春季节交融威胁工程质量

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加速了冬季路面的融冻循环,加上雨雪交替出现、地面温度不断起伏,严重侵蚀了混凝土结构。部分路基长期处于暴露状态,融冻交替更为频繁、桥梁保护及排水设施由于距离路基边缘较近而反复受到雨水侵染和霜冻侵害。尤其是在冬春交替时节,频繁降雨加速了路面冰雪消融,雨水混合着雪水沿地面缝隙流入路基,造成路面鼓包、部分沉降、边沿坍塌等,甚至会造成部分路面塌方,危及路面行驶的车辆和行人安全。

2.1.1.3 人身健康和工作效率在低温缺氧环境中受到影响

当施工现场位于海拔高于 3000 米高海拔地区时,由于空气密度降低,缺氧是一个重大威胁缺氧,极严重的缺氧,可使人体呼吸减弱,甚至停滞。高海拔对人的身心健康、劳动能力影响也非常明显,与平原相比,人的劳动能力在海拔 3000米 处下降 29.2%,在海拔 4000 米处下降 39.7%。 施工人员体能以及机械工效降低将近 30%至 40%,施工人员安全系数降低。隧道内施工更是如此,下降幅度更是惊人。

.......................


2.2 成本控制的理论方法

2.2.1 预算成本法

以工程施工预期进度为依据,估算出的成本即预算成本,是一种可能性成本。通俗的说,项目预算就是按照一定条目对项目开发所需成本进行统计的结果。可根据项目所使用的成本管理方法进行预算设计,以便将成本目标管理融入到项目成本管理中,保持预算成本与目标成本一致。

可根据项目管理具体需要,从以下两种常见的管理方法中进行甄选:

(1)自上而下的项目预算方法。这是一种以高级管理人员从业经历和过往经验为依托的管理办法,通过管理人员既往管理的成功经验和丰富阅历来对项目成本做出预算。他们常常会将材料消耗情况与项目施工进度加以对比,对成本消耗情况进行判断,并据此做出成本控制预案。在控制预案完成后,高级管理人员会将其下发到中层领导人员手中,中层领导人员进行任务降解和具体安排,中层领导人员将降解后的成本管控方案及任务下达到基层管理人员手中,基层管理人员再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对任务进行二次降解,直至一线施工人员。在此过程中,每一位参与成本预算管理的人员均有权提出质疑,纠正上级错误并给出更合理的预算方案。

该预算方法的优势在于:项目高级管理员往往拥有丰富的从业经历和成功经验,因此能够从项目施工和材料使用的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所在并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实情的预算方案。通常情形下,相同规格和相似规模的施工项目在成本管理上遵循同一规律,即便在项目规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