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与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建筑施工与管理论文格式、建筑施工与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基于ANP和二元语义的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研究

日期:2020年12月28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895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012261007254107 论文字数:35696 所属栏目:建筑施工与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建筑施工与管理的论文,论文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在实际考察多个装配式建筑项目情况,开展研究工作并得到以下结论:(1)构建了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特点及工艺流程,以及与传统现浇式建筑的对比分析。通过文献筛选法初步得到风险评价指标,考虑到指标的准确性,因此初步风险指标因素要进行系统优化,根据相关专家的建议意见进行科学增减。进而问卷调查将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问卷调查是专家根据自身经验对初步风险指标进行筛选、增减,并根据给出的语言标度进行打分;第二次问卷调查是将第一次的结果反馈给专家,专家对此进行打分修正,处理之后得到最终的调查结果,通过计算评价指标的变异系数和标准差,直至专家们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最终得到 30 个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指标,并构建了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在图 1.1 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国民经济飞速增长离不开建筑行业的发展,作为三大国民支柱产业,建筑业为国内 GDP 贡献巨大,能够拉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 年国内 GDP 总值有 90 万亿元,较 2017年总值增长 9. 9%,并且由图 1.2 可知从 2008 年到 2018 年,建筑行业增加值保持逐年增长趋势,增长率在 8%-9%间。因此能够知道建筑业带动关联产业的飞速发展,影响国内经济和国民生活。

图 1 三大产业对国内 GDP 的影响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其人工成本很高,因此往往采用装配式的作业方式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机械使用率、缩短工期,但是目前国内的装配式建筑仍在发展,没有统一的成熟标准,各个地区的推广程度不一致,都处于一个不断摸索进步的阶段,因此无论是从安全、工期还是成本等角度来思考,都应该重点把控施工阶段潜在的风险因素,精准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装配式建筑的特殊施工工艺和复杂环境,决定了施工阶段的风险多样性和复杂性,这样对于研究其施工风险增添一分考虑因素,因此在施工环节的风险管理关系重大。本文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基于风险管理基础理论,结合传统施工管理的经验,考察了装配式施工现场,深入分析研究国内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国内外研究学者对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大都着眼于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较少针对施工阶段进行深入探究,而施工阶段对项目成败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为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提供思路。

语言型决策[14-16]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都有较大研究价值,通常语言信息定量[17-22]以三角模糊数[23-24]、梯形模糊数[24-26]、区间数[27-28]等形式输出,但其忽略定性思考导致所得结果并不准确。而另一种思维即是对语言评价集合本身具备的性质对信息直接处理分析,有利于高效处理繁杂信[29-30]息,例如:二元语义法[31-33]。根据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特点,结合风险管理理论,采用更加合适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构建恰当风险评价模型,对项目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提供有利说服力。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


2.1 装配式建筑施工相关理论

2.1.1 装配式建筑施工概念及建造过程分析

(1)装配式建筑施工概念

装配式建筑主要是一种将工业化的生产形式应用于实体建造的建筑,能够将传统的建筑“建筑”施工变为“制造”作业。因此装配式建筑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建造的过程不仅仅在作业现场,而是在构件预制厂提前预制出部分甚至全部产品构件,再通过运输机械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吊装,这与传统的现场现浇作业不同。这一系列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活动能够提高建筑建造进度,减少现场施工环境影响等。

(2)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分析

装配式建筑按照完整作业阶段来划分,有 6 个主要阶段:前期项目决策、构件切分设计、预制构件、机械运送、现场吊装,当然由于工序影响,各个阶段会有一定的并行作业。这与传统现浇对比之后可以明显看出,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中,预制构件和机械运送替代了传统现浇模式中的现场施工,现将两种建筑生产方式对比如下表 2.1。

表 2.1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生产方式对比

..............................


2.2 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式建筑特点的比较

2.2.1 施工速度快标准化程度高

一些或所有的组件都预先组装构建按照生产的标准植物批次。构件运输到建筑施工企业现场后,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小,但传统的铸钢绑扎浇筑混凝土,浇注受天气影响较大混凝土因素的施工完成后,可能发生季节施工,耗时长的时间。

2.2.2 环保节能

传统建筑材料制成建材不具有质量轻,良好的柔韧性,并且可以一体地连接。而且其构件进行制作材料与传统建筑施工技术材料相比多数用耐火耐腐蚀性能好的材料可以制成,耐火性、耐腐性能力强。。大会在施工现场建筑,它不会像传统施工工艺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同时减少工作量和工作的相对强度,减少浪费施工,现场清理过程中产生的,从废水和粉尘减少噪音污染,减少对环境的维护成本。

图 2.2 装配式建筑施工流程

.............................


3 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1

3.1 常用风险指标识别方法分析...........................21

3.2 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因素指标识别及优化.........................21

4 基于 ANP 和二元语义的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模型构建.........................27

4.1 风险评价方法的确定.....................27

4.2 ANP 确定风险评价指标权重..............................28

5 案例应用.....................................33

5.1 工程概况....................................33

5.1.1 项目介绍.....................33

5.1.2 装配式结构特点.............................33


5 案例应用


5.1 工程概况

5.1.1 项目介绍

LH 项目为南京市龙蟠路 X 号地块 1#~12#楼 18 层住宅楼工程,总建筑面积94244.67 ㎡,其中地下建筑面积约 43412.60 ㎡,地下车库壁结构,住宅组件12 PC,一个剪切壁结构。PC 结构部位为 1#~12#楼,预制构件类型包括:预制外墙+预制内墙+预制隔墙+预制凸窗+预制楼梯+预制阳台板+预制空调板。

5.1.2 装配式结构特点

(1)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2)结构主体部分内部混凝土剪力墙采用预制混凝土剪力墙;(3)阳台板 (2~18 层)采用预制混凝土阳台板(4)楼板(2~18 层)采用预制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5)使用预制混凝土标准楼梯立管。

..........................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装配式建筑施工环境复杂,不仅要考虑项目实情、装配式结构特点、PC 吊装、运输等,还就施工阶段的风险进行及时规避、处理,施工阶段作为项目实施的关键阶段,一旦风险没有有效把控,就会关乎质量、安全、工期甚至项目成败。因此开展对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的评价研究,及时找出潜在风险因素和发现项目施工阶段的不足,提出合适的风险应对建议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在实际考察多个装配式建筑项目情况,开展研究工作并得到以下结论:

(1)构建了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特点及工艺流程,以及与传统现浇式建筑的对比分析。通过文献筛选法初步得到风险评价指标,考虑到指标的准确性,因此初步风险指标因素要进行系统优化,根据相关专家的建议意见进行科学增减。进而问卷调查将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问卷调查是专家根据自身经验对初步风险指标进行筛选、增减,并根据给出的语言标度进行打分;第二次问卷调查是将第一次的结果反馈给专家,专家对此进行打分修正,处理之后得到最终的调查结果,通过计算评价指标的变异系数和标准差,直至专家们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最终得到 30 个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指标,并构建了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2)建立了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模型。基于风险管理中风险传导理论的多米诺骨牌理论和能量释放原理,还虑到装配式建筑施工特点,构建基于 ANP和二元语义的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模型,其中 ANP 对风险指标进行,使得到风险评价结果更加合理精确;二元语义法进行风险评价时,能够避免专家决策时信息的缺失、表达不完善等不足,实现决策者直接根据评价结果明确专家打分的含义。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