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微型视频课程”则能够有效利用视频和网络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本次选取了某中职中专护理院校2014级62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两组学生为同级学生,且之前对《急救护理技术》课程接触较少。两组学生性别、年龄、专业课程成绩等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某中职中专护理院校2014级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62名学生,随机将学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只将“微课”视频作为学习资料;观察组采用课堂应用“微课”视频方式和自主移动学习方式。“微课,’视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教学内容掌握及移动学习有效率为70.97%、67.74、67.7%4、77.42%;观察组学生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及综合考核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1.2教学方法
1.2.1对照组
对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即专业课程教师利用讲授和示范的形式进行讲学,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最后教师进行考评。而“微课”视频则主要作为课堂学习资源进行使用。
1.2.2观察组
对观察组学生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进行课堂讲授,然而让学生利用“微课”视频进行操作练习,并在课程结束后让学生将“微课”视频拷贝回去,以便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最后教师进行考评。“微课”视频的主要作用是起到替代教师示范和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作用。
1.3评价方法及标准
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微课》教学应用效果的评价,当《急救护理技术》课程教学完成后,对观察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激发学习兴趣、利于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等。评价分为显著、较大、一般、不明显,教学有效率为显著所占比例和较大所占比例。问卷发放31份,收回31份,有效回收率100%。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操作技能、综合测评考核,理论考核主要采用试卷考核方式,操作技能考核主要采用随机选择技能考核项目方式,综合测评则包括急救护理情景模拟考核,均采用百分制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的数据均输人到SPSS17.0软件中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检验,以χ±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问卷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微课”视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学习兴趣有效率为70.97%,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率为67.74%,教学内容掌握有效率为67.74%,利于移动学习有效率为77.42%。本文探讨“微课,,视频在中职中专《急救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随机选择某中职中专护理院校2014级62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名。得出结论,在中职中专《急救护理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视频讲授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应当推广“微课,,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
2.2平均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学生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及综合考核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情如下:
观察组31例,理论考核92.53±3.19,技能考核95.31±6.45,综合考核89.24±3.68;对照组31例,理论考核83.72±4.82,技能考核86.13±42.5,综合考核82.15±5名7;
3.讨论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职中专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中职中专护理院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护理技能实践能力,即提高学生理论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技能成绩和综合成绩3。《急救护理技术》作为中职中专教学的重要课程,将·微课·视频应用在该课程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兴趣,继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将《急救护理技术》分为院前急救、急诊科
救护及重症监护等三个大项目,其中院前急救包含现场救护、外伤止血、外伤包扎、外伤固定和搬运、心肺脑复苏、呼吸道梗阻救护、中暑和触电等,现场救护又包含呼救和检伤,外伤止血又暴扣指压止血、胶棒止血等,所有任务有包含各类子任务;急诊科救护包含急性中毒、常用救护技术和临床常见急症抢救流程等;重症监护包含血气分析、心电监测、体温监测等。
本次研究可知,观察组学生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及综合考核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这表明“微课”视频教学方式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微课”视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教学内容掌握及移动学习有效率为70.97%、67.74、67.74%、77.42%,这表明微课”视频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让学生在尝试移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