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景观设计论文格式、景观设计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基于场所精神的旧工业改造景观设计研究——以上海宝钢一厂为例

日期:2021年08月06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706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07251553056447 论文字数:75588 所属栏目:景观设计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层次的丰富性、所要承担的功能等。通过不同的等级进行排列和转换,增强整体空间的节奏感和序列性,目的是为了增加场所的阅读性以及整体性。“整体性是一切艺术创作、审美的出发点和基本准则。”75另外,我们在设计中会非常重视人们的参与性,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属于阅读者而非参与者。加斯东·巴什拉在其《空间的诗学》一书中写道:“正是在读者的双眼离开书本时,对我的卧室的回忆才能够成为他们进入梦境的门槛。”76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所谓的“空地”让人们从场景中跳脱出来,然后进入自我的梦境回忆。这是对空间序列的整体把握以及单个空间层次的设置。旧工业区是一个非常具有特性的空间,我们的目的是它能够很好的与周边的环境融合,能够让人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活力空间。

..........................


三 上海宝钢一厂概述...................40

(一)项目背景.......................40

(二)项目区位分析.....................44

(三)项目场地分析...........................45

四 设计实践:上海宝钢一厂改造景观设计......................55

(一)设计定位与理念呈现...............................55

1.项目定位.........................55

2.项目理念....................57

结论.............................92


四 设计实践:上海宝钢一厂改造景观设计


(一)设计定位与理念呈现

1.项目定位

作者将本项目定位为“艺术文化创意园区+公园”的形式。原因如下:根据上文阐述,场地的设计定位将宝钢一厂片区的功能定位具有工业遗迹特色的艺术文化创意园区,这是项目的大战略方向。并且我们同时也参考了一些国内外钢铁厂项目改造后的定位(表 2)。首先,从大政策出发,宝山区的规划已经将其定性为“具有工业遗迹特色的艺术文化创意园区”,这是一个不能跳脱的框架。其次,再从项目周边功能分析(图 33),设计场地是上海宝钢一厂的烧结区域,设计场地南部以南泗塘为界,南部区域为宝钢一厂的厂区为主,该区域是具有工业遗迹特色的艺术文化创意园区的一部分;场地北部以场地内部的火车铁轨为界限,北部区域的主要功能为创意产业园、公寓及其他商业办公区域为主,再往北部,即是沿江物流以及集装箱运载区域,该区域未来定位是居住区以及沿江景观带。场地东部以长江路为界限,东部区域主要以居住区为主,也是长江路东侧的主要功能,未来功能不变。场地西部区域以场地内部的火车铁轨为界限,西部区域主要是吴淞煤气厂、冷链基地以及其他商业为主,再往西部到达蕴藻浜,该区域未来以产业区以及绿地为主。

就目前而言,该区块中虽然有公园——后工业景观生态公园,但是其并不对外开放,因此,在居民如此聚集的情形之下,该区块是缺少“公园”功能的。再者,从场地建筑建议保留图分析(图 34),场地建议保留的建筑主要集中在场地的西南部,此部分作为艺术文化创意园区的主要办公区域,而建筑拆除的区域,我们以公园的形式进行设计,一方面,是为了能够提供一个公园的功能;另一方面,我们从平面图能够看出,主要承担工业遗迹特色的建筑,在整个场地的“内部”,与外部是存在一定的割裂的,因此场地的外部空间承担公园的部分,将人们吸引到其中,不仅能够留住人,而且在创意区活动并不频繁的期间,不会导致整个场地的“过冷”,使得场地能够一直持续的能够跟人们保持联系。因此将项目定位为“艺术创业园+公园”的形式是有根据的。

图 16 场所精神理论实施途径

图 16 场所精神理论实施途径

.........................


结论

旧工业区的改造只是当代城市更新进程的一环,本质上基于未来发展或者当下需求进行的一系列改变。本文以上海宝钢一厂为研究对象,以场所精神理论为设计指导,对场地的文化、建筑、空间等进行了设计探索,研究的初步成果如下:

(1)对场所精神理论应用于上海宝钢一厂改造景观设计的价值。

旧工业区的改造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具有相当一段时间的研究。根据城市需求,在要求保留“城市记忆”的前提之下,这种带有纪念性色彩的情感和文化象征作用已经远远凌驾于物质使用之上,我们如何通过精准的设计向人们精准的进行情感投射,是当代设计的研究重点。场所精神理论并非作为一种具体的设计方式,它只是我们探讨设计的一种思路和讨论。以空间氛围的建构来保证工业时代文化和气息的保留、以人的感知体验作为设计的最终结果,并最终在设计上得以实现,很好地解决了“过去”与“现在”的融合问题。

(2)对上海宝钢一厂改造景观设计进行了探讨

首先,通过对国内外一些优秀的案例分析总结出场所精神的具体实施途径,共总结出了三个方面:方向感、认同感、归属感。我们将上海宝钢一厂改造为文化创意园+公园的组合形式,目的是为了基于工业时代的文化的内涵,构建符合当代时代进程的生活方式。依据所提取的场所精神理论的三个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我们首先对构筑物的保留以及建筑物的拆除提出建议,对场地功能区进行重新划分,规划新的路网结构、整理新的空间序列。在整体骨架确定之后,进行通过植物、理水、雕塑等方面的设计,营造整体空间氛围。尤其是在雕塑方面,对保留的工业设备结构进行一定的改造,既保留了工业时代的气息又符合当代审美需求。另外还要从节点的位置关系,空间的尺度,构筑物的尺度与体量等方面,来保证景观要素对整体空间氛围的营造。最后,通过处理材质、色彩、光线等要素,对场所氛围进行塑造以及人们情感的引导,来“点明”场所精神所在。当景观空间以各种方式将情感投射到我们自身的感受当中,他们才能被我们所接纳。场所精神基于理论高度,对设计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