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行业差异比较 ................................. 16
4 机制与假说 ................................ 30
4.1 研究机制 ............................. 30
4.1.1 封闭经济下 ....................................... 30
4.1.2 开放经济下 .................................... 31
5 实证分析............................. 33
5.1 OLS 估计以及潜在问题 ............................. 33
5.2 匹配倾向得分 PSM 模型 ............................ 33
5 实证分析
5.1匹配倾向得分 PSM 模型
5.1.1 计量模型设定
基于 OLS 估计方法存在的潜在问题,本文将选择匹配倾向得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匹配倾向得分模型用于研究某项决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PSM 首先估计样本实施某项政策的概率,然后根据概率匹配与样本相似的样本子集作为对照,最后再研究它们之间的区别,也即“处理效应”。
出口是经贸全球化以及各类区域合作背景下的一个趋势和选择,尽管前面的理论和总体数据检验认为出口对于企业的生产率和节能减排具有正向作用,在探究企业出口前后企业生产率与节能减排变化情况时,一个较为合理的方法是对比同一制造业企业在是否出口两种情况下的生产率和节能减排差异,由于现实中无法实现这种对比,因此本文将首先利用倾向得分匹配的方法(PSM),PSM 模型可以确定控制组和处理组,同时还可以克服控制组和处理组由于初始条件不完全相同所带来的“选择偏差”。
匹配变量(协变量)的选取应该包括同时影响企业出口与否和影响被解释变量的变量,在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根据 Logit 模型得出倾向得分值,然后将两组倾向得分值相近的样本进行匹配,这样两组样本就只有是否出口一个不同,匹配得到的控制组模拟企业出口情况下的处理组状况。
表 5-1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本文主要结论
除了对各国经贸合作过程中利益分配的问题外,对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的最大的担忧之一就是它对国家资源的使用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就具体国情来讲,在经济新常态下,资源与环境的约束日趋紧张化,新的经济发展格局的实现首先需要正确揭示以往经济发展中对外贸易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的关系,然后进一步探究其背后的传导机制,最后再从已有的客观事实角度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贸易的良性循环。
本文首先是基于已有的文献对文献进行了梳理,然后通过典型化事实和实证模型分析对比了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之间的污染排放强度的差异,最后通过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在能源资源消耗方面表现更加良好,且经过一系列检验依旧成立;第二,非出口企业的污染排放强度比出口企业更加高,且经过一系列检验依旧成立;第三,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更加“清洁”、更加“节约”的关键不在于减排投资,而在于出口企业使用的能源结构更为清洁有效。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