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国际贸易论文格式、国际贸易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基于碳排放视角的国际贸易学研究

日期:2018年09月14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255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808292221494115 论文字数:33633 所属栏目:国际贸易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量的影响,其意义在于一方面通过全面的分析更客观的掌握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碳排放量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推动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化升级、减少中国碳排放提出有益的对策建议。


第一章 文献评述


第一节 理论基础

外商直接投资的动机最早是来自于发达国家对于对外直接投资选择更有利的位置,而中国具有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以及更加优惠的政策,这些优质区位因素可以使我国从外商直接投资中获得巨大的收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因素也在区位选择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的研究和讨论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故首先要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理论的演进进行梳理。

一.外商直接投资相关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 1966 年由哈佛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教授维农(Raymond Vernon)第一个提出的,这一理论说明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产品的周期分为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三个阶段。生产者会根据产品处在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生产区位,一般来说,企业会逐渐的把生产地从创新地向其他地区转移。 在产品周期的第一个阶段,即创新阶段,企业为了生产出更为优质的产品,会不断加大技术和人才方面的投入,经过不断的创新、研究和试验最终达到产品量产的水平。在这一时期,发达国家因为更高水平的研发能力及购买力更强的消费市场从而成为更具有优势的区位,故此时产品的生产主要会在母国进行并满足国内的需求。

而当处在产品周期的成熟阶段时,产品的生产技术正逐渐向标准化靠近,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各个国家的技术能力差距不大,竞争越来越激烈。根据经济学规律,当本国生产的产品成本加运费高于国外的生产成本时,那些最先研制出产品的发达国家就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那些那些生产技术水平、劳动力素质相对类似的国家进行生产从而替代本国的生产,这也是生产开始向国外转移的阶段。

......................


第二节 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关系文献评述

一.国外相关文献

通过对国外相关文献的梳理不难发现,虽然西方学者对于外商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环境问题关系研究起步较早,但学界对于这一问题尚未达成统一的意见,其主要观点分为两种,一种称为“污染避难所”假说,也称为“污染天堂”假说,这种观点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会对东道国的环境产生破坏性作用;另一派则被称为“污染光环”假说派,他们持和“污染避难所”假说派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不会对东道国的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反而会通过一定途径改善东道国的环境。

对于来源于经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污染避难所”假说观点来看,其是在 1979年由美国纽约大学的 Ingo Walter 和 Judith L.Ugelow 两位教授最先提出的。他们对三个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的来源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发展中经济体为了快速发展本国经济并和发达经济体建立良好的政治关系,总会想办法降低环境管制标准从而方便发达国家将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排放的“三高”产业转移到本国进行生产,从而造成本国环境恶化,同时发达国家通常会实施较为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管理标准,这无疑会使发达国家污染产业成本急速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经济体便成为了发达经济体的“污染避难所”。这一假说具有很强的理论依据和可检验性,之后大量学者开始采用各种方法对这一假说进行检验。Cropper 和 Oates(1992)证明了相对于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的环境管制更为宽松,而这就会导致发展中经济体成为污染密集型企业的“乐园”以及“避难所”。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还包括 Baumol 等(1988)、
Copeland 和 Taylor(1994)等,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下他们仅仅从环境规制的角度出发而未深入考虑其他因素对于东道国区位选择的影响,故其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


第二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碳排放量的影响-基于整体层面


第一节 中国利用 FDI 的现状分析

一.外商直接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演变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吸引外资更多的是靠优惠政策,靠的是内外资的差别待遇,甚至是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尽管还没有公开化,但“指导目录”就已经成为了我国引进外资的指导性文件。1995 年《外商投资产业
指导目录》首次公开发布,之后就一直是我国在指导外商直接投资以及规范贸易导向最权威的文件。之后为了适应新的开放形势,我国分别在 1997 年,2002 年,2004 年,2007 年,2011 年、2015 年及 2016 年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行修订,类别也由之前的三类(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过渡成为现在实行的四类(鼓励类、允许类、限制类和禁止类),既满足了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有力的促进了我国自身产业的发展,保护了国民的经济安全。1997 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整个亚洲的经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第一次修订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通过对外资企业执行更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大量外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经济危机对我国造成的负面影响。2002 年我国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做出修订是源于 2001 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而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需要。进入 21 世纪以来,特别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之后,我国更加重视自然环境的改善。在 2004 年,我国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项目里去掉了钢铁、水泥以及电解铝等高污染行业。2007 年我国为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产业能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将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类产业加入到鼓励类项目中,同时将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等产业放入限制或禁止类项目中。2011 年目录的调整意味着我国开始重点鼓励外商直接投资于高端制造业方面并努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2015 年第六次修订的《目录》扩大了之前的开放幅度,重点是扩大服务业和更为环保的一般制造业开放,同时将现代农业、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放入鼓励类条目中,主动承接高端产业转移,对于外商投资于研发领域更为欢迎,这些都表现出我国在加强开放的同时更加注意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


第二节 中国碳排放现状分析

一.碳排放量的来源和测算方法

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公布各类企业的碳排放量数据,所以我们还无法找到直接表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数据,因此,如果想要测算出较为准确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数据现阶段只能利用可以找到的各类能源消费量的数据进行系数加权。由于现阶段自然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故只需要计算出人工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即可。人工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来源是生物质燃烧及化石燃料的燃烧,因此只要能获得各种化石燃料的消费量及其排放系数就可以计算出最终的二氧化碳排放量5。本文结合 Kaya 提出的碳排放计量模型,通过统计历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的化石燃料的消费量数据,利用许广月和宋德勇(2010)研究中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来进行估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具体公式如下:

...................

第三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量的影响--基于地区层面面板数据 ....................... 34

第一节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特征和产业结构特征 ................ 34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特征 ............... 34

二.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和行业特征 ................ 34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45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45

一.全国层面 ...................... 45 
二.地区层面 ...................... 45



第三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量的影响--基于地区层面面板数据


第一节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特征和产业结构特征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特征

本文遵循大部分文献在考虑了我国地理分布特征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从而对我国地区进行划分的方法,将不包括西藏在内的我国 30 个省、市、直辖市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9。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分布如图 3.1 和图 3.2 所示。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本文主要从国家整体层面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分别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碳排放总量、单位碳排放量以及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种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的影响,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从地区层面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于碳排放影响渠道以及不同地区各自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如下:


一.全国层面

1.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整体碳排放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且为正向影响,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在整体上会增加我国的碳排放量。

2.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单位碳排放量的长期关系为负相关,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可以降低我国的碳排放强度,对我国环境有正面影响。

3.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三种主要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碳排放量之间都存在协整关系,影响系数也都为正,但其对